现代油井诞生前的故事
2009-01-12
陶 勇
石油价格的大起大落,让全世界都为之揪心。作为最主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材料,石油早已成为任何一个国家、甚至普通人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然而现代石油生产的历史能追溯到1846年,迄今不过162年,而在此之前,长达数千年的“前石油时代”,“石油”的名称和若干属性,早已为各地的人们所掌握。
谁最先发现了石油
按照中国一些当代著作的说法,最早发现和记载石油的是中国人。一些人认定,《易经》中“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指的就是石油自燃现象,如果此说成立,至少3000年前中国人就发现和记载了石油。但在国外,有相当多的人对“中国发现石油说”不以为然。一些人认为最早发现和记载石油的是古代阿塞拜疆人,还有人认为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公元前2500左右,他们就用沥青进行雕刻,还用沥青和砖混合,建造神庙和宫殿。还有一些人认为是印度河流域、今天巴基斯坦境内的达罗毗荼人,他们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用沥青建造的一个浴室,已被考古学家发掘。
谁最早开采了石油,谁最早打出原始的油井,争议同样不少。英国人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认为,公元4世纪时中国四川使用竹竿钻井,获取石油,并以之为制盐的燃料;而西方主流观点则认为,古代波斯首都苏撒附近的阿尔利卡,早在距今2500年前就开始采油,油井的历史要早很多。这些关于早期石油开发的资料,许多都只能供参考。如《易经》中记载的“泽火”,很难断定究竟是石油、天然气还是沼气。可以说,众多古代文明在发展进程中分别独立发现了石油的某些特性,并加以记载、开发和利用。
“前石油时代”石油有什么用
今天,石油的用途可谓无处不在,可是几千年前人们究竟用石油来做什么?石油被发现是因为它可燃,几乎所有在古代应用过石油的国家都有用油照明、点灯的记载。但目前发现最早的、确凿可考的用途是最匪夷所思的——盖房子。前面提到的印度河流域古代沥青浴室、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沥青殿堂,是最早用石油副产品建成的建筑。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的新都巴格达,全部街道都由柏油铺成,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柏油马路化”的城市。另一项古老的用途是治疗人畜皮肤病,在古代波斯阿尔利卡,石板上明确记载了用沥青治疗癣疥等皮肤病的实例,10世纪阿拉伯旅行家麦斯欧迪在笔记中称,巴库人用沥青给马治疗皮肤病,13世纪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前往中国途中经过巴库,在著作中记载这里的石油“可以作为药膏治疗人畜身上的瘙痒和疮痂”。
在军事层面,石油最初用于海军。公元668年,希腊裔叙利亚工匠佳利尼科斯将自己发明的“希腊火”带到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这种“秘密武器”用特制管子喷射,沾水就着,喷射时伴有浓烟和巨大声响,更能附着在船体、船帆和人身上燃烧,对敌人船只、士兵杀伤力巨大,678年6月25日清晨,劣势的拜占庭用这种神秘武器大破围攻君士坦丁堡的阿拉伯舰队,歼灭2/3的舰船,此后“希腊火”被称为“基督教世界的保护神”,如获至宝的拜占庭皇帝索性将“希腊火”的作坊放在皇宫里,进行最高级别的保密。这种“希腊火”后来曾被科尔多瓦哈里发和法国安茹伯爵所掌握,最终却由于过于严苛的保密措施而失传,1939年,德国学者豪森施坦曾进行复制,但没有成功。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希腊火”的主体是轻质石油,其他成分中可能还包含沥青,人们所无法理解的,是它为何不需点燃,沾水就着火甚至爆炸,一些学者分析认为,“希腊火”中可能混有生石灰。
在中国古代同样出现了类似“希腊火”的“猛火油”,这种“猛火油”主要成分同样是石油,不过以“猛火油柜”为发射装置,以火药为引火装置。“猛火油”最大的特点就是越用水泼烧得越猛,因此很快有人打起了用于攻城的主意。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收到定都扬州的割据政权——杨吴从海路送来的“猛火油”,便打算进攻幽州(今北京),作为对“猛火油”攻城效果的尝试,结果被他的妻子、皇后述律平以“有失仁德”的大道理劝阻,北京城因此逃过一劫。由于“猛火油”不像“希腊火”那样可以发射,而是就地点燃,靠风吹、水漂杀伤敌人,打仗时经常要“听天由命”。后来的历朝水师改而发展火箭、火炮,而把“猛火油”束诸高阁。
“希腊火”或“猛火油”都是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精尖玩法,不少民族玩不起,就采用最简单的办法。阿塞拜疆人在中世纪的城防模式,就是建造很多高塔,居高临下,先泼石油,再扔火把,这种办法被中亚大国花剌子模广泛使用,使得后者成为著名的防御强国。耐人寻味的是,花剌子模的名城撒马尔罕,却也是被蒙古大军用泼石油的办法攻陷的,真可谓“成也石油,败也石油”。
在国外,石油贸易很早就成型:巴库的大多数石油自古就用于出口,主要“消费国”为波斯,马可波罗记载,“这些油足可装满100条船”、“人们从很远地方来此取油”。中国古代一直没有形成石油贸易链,五代十国时,越南曾多次向中国境内各政权“进贡”“猛火油”,但这并非贸易,也非原油。
从“前石油时代”到石油时代
人类如何进入石油时代,记载也有分歧。美国人声称,1859年8月29日,埃德温·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泰斯维尔小镇打出一口深21.69米的油井,这口井被美国称为“世界第一口现代油井”,德雷克也被奉为“石油工业之父”,被认为开启了石油时代的大门。不过俄罗斯人却认为,1848年俄罗斯人谢苗诺夫在巴库附近、里海阿普歇伦半岛的比比和埃巴德所开凿的油井,才是世界第一口现代油井,因此苏联时代的百科全书毫不客气地将“石油工业之父”封给了谢苗诺夫。很难把这顶“第一”的帽子判给任何一方,公平地说,德雷克的成就更快地转化为大规模产业,但谢苗诺夫则最早使用了井架钻井技术,更在1861年建成了世界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炼油厂,二者对开启“石油时代”的贡献可谓不相上下。
1859年,第一台可使用的内燃机诞生;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不论内燃机、汽车或轮船、火车,最初的主燃料都是煤炭或煤炭制品,但人们很快就发现,石油是最合适的现代燃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石油取代煤炭,成为绝大多数车辆的主燃料,而航空时代的开启更让石油地位陡升——从诞生的第一天起,飞机就和石油结下不解之缘。不过直到1950年,煤炭仍是第一能源,但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很快改变了一切:由于能源需求量大增,便于开采和运输的石油优势愈益凸显,当石油化工崛起、并迅速压倒煤炭化工,成为化工行业的主力军后,约在上世纪50年代末,石油跃居能源消耗量首位,彻底颠覆了煤炭时代。
“前石油时代”就这样结束了。这个“时代”漫长而零碎,充满了争议、疑问和空白,但正是在这样漫长的“前石油时代”里,人们一点一滴地了解着石油的每一个属性,并最终厚积薄发,将世界带入了如今的石油时代——一个给人以莫大方便、同时又造成莫大烦恼和隐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