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02例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分析
2009-01-12李楚云陈美玲詹云丽
李楚云 陈美玲 詹云丽
[摘要] 目的 了解惠州市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 对惠州药品不良反应(ADR)工作站2008年收集到的702例抗感染药致ADR报告,利用Excel软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引起ADR的抗感染药涉及12大类82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586例,83.48%)。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3.13%)。结论 加强抗感染药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抗感染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78.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4-42-03
Adverse Drug Reaction Induced by Anti-infectives: An Analysis of 702 Cases in 2008
LI Chuyun1CHEN Meiling1ZHAN Yunli2
1. Huizhou Municipal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Huizhou 516001, China; 2. Huizhou Municipal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Huizhou 516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in our city. Methods The data of 702 ADR cases induced by anti-infective drugs from ADR workstation in our city in 2008 were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by using Excel software. Results Of the 702 ADR cases,12 categories(82 kinds) of anti-infective drugs were involved and cephalosporins ranked the first followed by quinolones. The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586 cases, 83.48%)was the main route.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DR included the damage to the skin and its accessories(53.13%). Conclusion ADR monitor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using anti-infective drugs to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
[Key words] Adverse drug reaction;Anti-infectives;Analysis
感染性疾病是医院中最常见的病种之一,随着抗感染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导致的不良反应(ADR)也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本文通过对惠州ADR工作站2008年收集到的702例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利用Excel软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旨在研究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对2008年惠州ADR工作站收集到的116家单位共702份抗感染药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ADR类型和临床表现等,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
2结果
2.1 发生ADR的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702例ADR报告中,男性342例(占48.72%),女性360例(占51.28%);患者年龄为2个月~95a,从统计结果看,年龄在18~40y的发生率比较高。发生ADR患者的年龄分布详见表1。
2.2用药情况
2.2.1用药途径702例ADR报告中,单独用药660例(占94.02%),合并用药42例(占5.98%),因此在统计各类药品报告例数时会出现总报告例/次大于702例的情况。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多,为586例(占83.48%);其次为口服给药,为99例(占14.10%);其余还有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阴道用药等。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见表2。
2.2.2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分布按照《新编药物学》(第15版)进行分类,同一药品不同剂型计为一个品种。引发ADR的抗感染药共有12大类82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31种,导致ADR 391例,占51.25%,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分布详见表3。
2.3临床表现
702例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中,皮肤及其附件和全身性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系统,其次是消化系统。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373例,占总例数53.13%,居于首位。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见表4。
2.4ADR状态
按ADR状态分,702例ADR中新的严重的ADR 5例,新的一般的ADR 96例,严重的ADR 25例,一般的ADR 576例。
根据对ADR治疗的结果不同,可将全部ADR病例分为治愈、好转、有后遗症和死亡4类,结果见表5。
3讨论
从统计分析结果看,ADR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人群,以成年人和女性占多数。其中18~40y年龄段发生ADR 302例(占43.0%),居于首位,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压力较大、处于亚健康,从而导致患病几率增加、用药机会加大有关。
发生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所占比例最大,口服给药次之,与国内其他报道相似[1]。一方面与所报病例大多是在医院门诊或病区静脉给药的患者,易被医生、护士观察有关;另一方面静脉给药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血药浓度较高,同时静脉注射液的PH值、渗透压、不溶性微粒、内毒素等许多因素都可能成为发生ADR的诱因[2]。因此为了减少ADR的发生,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合适的给药方式,能口服给药达到治疗目的的,原则上尽量不选择注射给药方式;或者采用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当患者病情一旦改善,迅速由静脉给药改为口服给药[3],尽量减少静脉给药的使用,避免ADR的发生。
药物致不良反应病例涉及的抗感染药共有12大类82个品种,按药物致不良反应病例频次排在前两位的为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与国内其他报道相似[4]。在705例引起ADR最多的前五位药物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就有3种,其中注射用头孢曲松钠100例,注射用头孢呋辛钠43例,注射用头孢他啶37例。这主要是在临床中,大多数人认为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菌谱广、疗效确切、对人体安全,因而从使用指征到使用剂量的掌握都放得比较宽,用量也较大,这种做法忽略了药物的其他药理作用及可能的ADR,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选用抗感染类药,减少或避免无明显指征用药,加强对其使用管理和ADR监测。特别是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物时,要密切关注是否会出现ADR,一旦出现应及时处理。
从不良反应状态来看,704例ADR报告中新的严重的ADR 5例,新的一般的96例,严重的25例,一般的576例;由此可见,新的ADR为101例,占全部报告的14.38%,提示我们应该广泛普及ADR知识,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促使医务人员和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ADR监测工作,才能及时发现已上市药品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由表4可见,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临床表现多样,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主要症状以各类皮疹、红斑为主,多数伴有骚痒,属于药物变态反应,多数经抗过敏治疗均可治愈。目前,我国ADR采用自愿呈报方式,因此对较易观察的反应症状发现较多,对某些不易观察到的反应及慢性作用漏报率较高,因此,应加强对临床相关医护人员的宣传、指导;药师则可分析、研究抗感染药致ADR的规律,全面开展ADR的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志伟. 2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08-109.
[2] 范明霞,段露清. 我院134例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 中国药房,2008,19(2):131-133.
[3] 张大禄,翟红旗,袁少东. 抗菌药物序贯疗法推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3):1596-1597.
[4] 郭伶,韩召敏. 549例抗感染药不良反应分析[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6,15(1):18-19.
(收稿日期:200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