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新生肠道寄生虫病调查分析
2009-01-12周芳张淑琴
周 芳 张淑琴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卫校新生肠道线虫的发病情况,加以预防。方法:对新生分组,填表调查,采集标本,化验统计。结果:不良卫生习惯组与卫生习惯组分别为84例(18.66%)和24例(5.33%);医生家族和非医生家族组分别为35例(7.77%)和73例(16.22%);不同年份组分别为2006年48例(10.66%),2007年38例(8.44%),2008年22例(4.88%)。结论:讲究个人卫生,加强预防知识教育,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可以降低肠道寄生虫感染率。
[关键词] 肠道寄生虫感染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3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a)-142-02
寄生虫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多发病,对小儿危害大,重者可致生长发育障碍[1]。人体肠道寄生的线虫主要有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在我国这几种线虫流行普遍,为了解学生肠道寄生线虫的感染情况,进行有效地防治,对2006~2008年入学新生进行了肠道线虫感染情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0例,男304例,女146例,年龄:14~19岁,平均16.3岁;学历均为初中毕业,来源于农村和城镇,大部分父母为乡村医生。
1.2调查方法
新生入学后,每人发一张调查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新生居住地、生活环境,喝生水、食生菜、饭前便后洗手、偏食、厌食、异食、消瘦、睡眠状况、夜间磨牙、梦语、脐周痛、腹部起包块、何时服过驱虫药及大便排虫等内容。要求新生如实填写,然后进行分组。
1.2.1 按生活习惯分组不良卫生习惯组:凡具有至少喝生水、食生菜和饭前不洗手三项之一者,为不良卫生习惯组,计286例。卫生习惯组:凡不具备不良卫生习惯组中三项者划为卫生习惯组,计164例。
1.2.2按照年份分组2006、2007、2008年三组分别为150例。
1.2.3 按生活环境分组来自乡村医生和乡镇医院家庭为医生家族,计268例;来自非医生家族者为非医生家族182例;
1.3虫卵检查方法
采新鲜便,连同调查表,每日早八点统一送至化验室,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以虫种计
虫卵检出阳性人数共计108例,占总检人数的31.55%,其中蛔虫、鞭虫、钩虫的检出率分别为46例(10.22%)、24例(5.33%)、18例(4.00%),其中混合感染20例(4.44%)。
2.2 分组统计
不良卫生习惯组与卫生习惯组分别为:84例(18.66%)和24例(5.33%);非医生家族和医生家族组分别为:73例(16.22%)和35例(7.77%);不同年份组分别为:2006年48例(10.66%),2007年38例(8.44%),2008年22例(4.88%)。
3 讨论
3.1流行病学资料
1988~1992年在我国的首次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寄生虫平均感染率为62.5%,15岁以下感染率为55.3%~73.3%。蛔虫感染率是各种寄生虫中最高的一种,且农村高于城市。我国约有5.3亿人感染。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46.69%,17.17%和2.52%[1-2]。本组按照虫卵计数为:虫卵检出阳性人数共计108例,占总检人数的31.55%,其中蛔虫、鞭虫、钩虫的检出率分别为46例(10.22%)、24例(5.33%)、18例(4.00%),其中混合感染20例(4.44%),与全国报道接近。
3.2不同组别分析
3.2.1不良卫生习惯组与卫生习惯组本组结果显示不良卫生习惯组虫卵检出率为18.66%,而卫生习惯组则为5.33%;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普及卫生知识,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食生菜和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等可以降低寄生虫感染的发病率[3]。
3.2.2非医生家族和医生家族非医生家族虫卵检出73例,占16.22%,医生家族组虫卵检出35人,占7.77%;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家庭预防教育,使学生养成不同的生活卫生习惯,一般来说,医生家族组比较注意教育孩子讲究卫生,不吃不洁食物,注意家庭粪便管理,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习惯,这样必然会降低寄生虫的感染率。
3.2.3不同年份分组情况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卫生知识的普及,人们防病治病的意识也逐渐增强。本组2006年虫卵检出48人,占10.66%,而2007年虫卵检出38人,占8.44%,2008年仅检出22人,占4.88%。三年比较,其虫卵检出率呈递减趋势,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3预防
肠道寄生虫病是世界上流行最多、最广的人类蠕虫病。就我国而言,蛔虫、鞭虫、钩虫的感染率平均分别高达46.99%、17.17%、2.52%。特别是肠道蛔虫病,可以引起很多严重并发症,由于蛔虫具有钻空的习性,只要肠内环境发生改变,蛔虫就会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不仅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而且可以上窜阻塞气管支气管,造成窒息死亡,亦可钻入阑尾或胰管引起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胰腺炎等[4-6]。因此,只有普及卫生知识,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食生菜和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做好粪便管理,不随地大小便,广泛给易感人群投药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总之,讲究个人卫生,加强预防知识教育,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可以降低肠道寄生虫感染率。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4-266.
[2]余森海,许隆祺.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4,12(4):241.
[3]倪春华,倪崇祯. 农村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8,1:56.
[4]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82.
[5]陈庆贺,肖娜.深圳市2004~2006年中小学生贫血和蛔虫感染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7):152.
[6]熊志刚,钟亚玲,张春平,等.2007年我院肠道寄生虫感染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0):163,166.
(收稿日期:200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