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25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观察及护理

2009-01-12张小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13期
关键词:观察护理

张小梅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中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护理工作中怎样做到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护理,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病特点做到全面的护理知识阐述。结果:21例患者体温正常,自觉症状消失,通过精心治疗护理,痊愈出院,其余为1例双耳听力下降,1例轻度智力障碍,2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全方面护理措施的实施,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摆脱了疾病所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关键词] 流脑;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a)-122-02

本文报道了25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流脑发病有季节性,儿童发病率高,且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密切、细致、准确的观察病情变化,制定最佳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后遗症及并发症的发生,能达到满意效果。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所致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好发于冬春季节[1]。我科2003年11月~2004年12月收治了25例流脑患者,现将该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5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其中8~12岁者16例,13~17岁者5例,18~38岁4例。

1.2 症状体征

发热并头痛25例(100%),呕吐14例(56%),颈抵抗23例(92%),散在瘀点或瘀斑19例(76%),嗜睡状6例(24%)。

1.3 治疗

①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予抗感染、降颅压、镇静、降温、支持等对症治疗;②昏迷、休克者,根据病情给予抗休克对症处理。

2 结果

21例患者体温正常,自觉症状消失,通过精心治疗护理,痊愈出院,其余为1例双耳听力下降,1例轻度智力障碍,2例抢救无效死亡。

3 护理体会

3.1病情观察

流脑发病急骤,在住院24 h内有从普通型转为暴发型的可能,病情急剧恶化,故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应观察:

3.1.1生命体征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发热特点及伴随症状,随时做好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以早期发现循环衰竭及呼吸衰竭。

3.1.2意识状态密切观察患者的听觉、视觉及生理反射,意识障碍是否加重,通过呼唤、触摸患者观察其对外界刺激有无反应、简单的命令反应是否存在,压迫眶上神经,观察其面部表情及肢体有无移动,观察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灵敏、迟钝,是否存在角膜反射,吞咽及咳嗽反射等,注意观察是否存在耳聋、失明、肢体瘫痪、癫痫、精神障碍。

3.1.3皮肤黏膜的观察发病后数小时可出现皮疹,多数为出血点,病情较重时会出现瘀斑,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压之不退,观察颈部躯干四肢皮疹是否继续增加融合或减少,瘀斑颜色是否变淡,如瘀点、瘀斑颜色变淡无新增,体温趋于正常,表示病情好转,如数量增多,面积迅速扩大融合成大片,中央呈紫黑色坏死或大疱,表示病情加重。

3.1.4症状的观察头痛、呕吐、颈项强直是脑膜刺激征和颅内压增高的主要症状,在护理工作中,应注意观察头痛的部位,持续时间、呕吐的次数、特点及颈部抵抗是否加重或减轻,瞳孔大小、形状变化,如剧烈头痛、频繁喷射状呕吐、反复抽搐、肌紧张、瞳孔忽大忽小、形状改变、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呼吸节律异常、血压偏高,应警惕脑疝发生,立即报告医生。

3.1.5休克患者注意观察的项目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皮肤的色泽、温度、湿度、尿量、脉压差、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末梢循环差(要除外寒冷、高热、脱水的影响),注意保暖,病情允许给予适当的体位。

3.1.6对呕吐物和排泄物的观察流脑患者因脑膜、脑实质受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胃肠道血管痉挛、黏膜发生缺血、坏死,可导致消化道溃疡出血。如应用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时尿中会出现磺胺结晶,严重者可出现血尿,需观察尿量、性状、颜色及每日查尿常规,防止肾功能损害。

3.1.7腰穿术后观察去枕平卧4~6 h,防止头痛、眩晕、呕吐等症状发生,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感染。同时,因脑膜炎奈瑟菌在体外有自身溶酶,而易于自溶,故采集标本后应保温(35~37℃)或立即送检,以免影响结果。

3.1.8应用脱水剂的观察流脑患者常规使用脱水剂,治疗前一般6~8 h静脉冲注1次,因20%的甘露醇为高渗脱水剂,快速输注时对皮肤刺激性强,为保护静脉,宜给予静脉留置针,并随时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渗出,热敷使局部疼痛减轻,必要时用碘伏消毒液消毒并更换敷贴。

3.2 护理

3.2.1呼吸道隔离患者一般不能外出,如需到其他科室检查时需戴口罩,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帽子,必要时穿隔离衣,患者鼻咽分泌物及与分泌物接触过的物品需进行消毒处理,可选用0.5%“84”消毒液、漂白粉消毒,病室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次15~30 min,照射时遮挡患者面部和皮肤暴露部位,床头柜、床档、门把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2次,地面用0.1%~0.2%的过氧乙酸拖地2次,通风每日不少于3次,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3.2.2饮食护理 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质饮食,神志转清者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补充足够液体,保证入量为每日2 000~3 000 ml。频繁呕吐、不能进食及意识障碍者,应按医嘱静脉输液,维持热量及水、电解质平衡,昏迷者置胃管,鼻饲注入食物,保证营养供给。

3.2.3对症护理 ①发热的护理:降温能有效地控制中枢性的高热,降低脑细胞代谢和耗氧量,增加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有利于减轻脑水肿。体温超过39℃,应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头置冰枕,但应注意有皮疹的患者禁用酒精擦浴,以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对持续高热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者,可按医嘱采用药物降温。护士要了解退热药物的成分、药理作用、禁忌证等,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及变态反应,还应注意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大量出汗引起虚脱。高热伴惊厥者可应用人工冬眠疗法治疗,在冰敷前先肌内或缓慢静脉注射冬眠药物,待患者安静后,再在头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降温,使患者体温维持在37~38℃,以后酌情每2~4小时肌内注射半量冬眠药物。亚冬眠疗法维持时间依病情而定,此疗法可使人体新陈代谢处于低水平,耗氧量减少,使中枢性神经系统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减轻脑细胞损害。护理人工冬眠的患者,应注意观察其生命体征,随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应注意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冻伤。②头痛的护理:头痛不重者无需处理,头痛较重者可按医嘱给予止痛药或进行脱水治疗,并向患者说明头痛的原因,对躁动不安的患者采取保护性措施,加用床档和保护带,以防坠床或抓扯各种导管。牙关紧闭者,给予牙垫,防止舌咬伤。③呕吐的护理:呕吐时患者采取侧卧位,以免呕吐物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并发症发生,呕吐后清洁口腔,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用温生理盐水彻底清洗口腔2~3次,每次进食后用温水擦拭口腔,以保持口腔清洁,黏膜湿润,同时,更换脏污衣服、被褥,创造清洁环境。④皮疹的护理:流脑患者会出现大片瘀斑,甚至坏死,因此应注意皮肤护理,对有大片瘀斑的皮肤,应注意保护,翻身时应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并应防止尿液、粪便浸渍,也可用海绵垫、气垫保护,尽量使其不发生破溃,皮疹发生破溃后应立即处理,小面积涂以抗生素软膏,大面积者可用无菌纱布包扎,防止继发感染,如有继发感染时应及时换药,进行各项检查后要局部按压10 min以上。床褥应保持整洁、干躁、松软,内衣宽松柔软,并勤换洗。⑤休克的护理:休克患者应采取头部与下肢均抬高30°的体位,因抬高头部有利于膈肌活动,增加肺活量,使呼吸运动更接近于生理状态,抬高下肢有利于增加回心血量,从而相应地增加循环血量。氧气吸入一般采取鼻导管给氧,氧流量每分钟2~4 L,必要时4~6 L。开放静脉通道,按医嘱给予扩容药物及碱性液体,以尽快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按输液原则排好输液次序,根据病情调整滴速,密切观察循环衰竭改善情况、在快速扩容阶段还应观察脉率、心率、呼吸的次数,肺部啰音,以便发现急性肺水肿。准确记录24 h出入液量。⑥呼吸衰竭护理:脑水肿、脑疝缺氧所致呼吸衰竭,应进行脱水治疗,对中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呼吸兴奋剂,近年来采用山莨菪碱、阿托品以改善脑循环,如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有严重换气功能障碍者,可采用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⑦留置尿管的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尿管引流通畅,做好尿道口的护理,每天用0.2%呋喃西林膀胱冲洗2次,引流袋每天更换1次。

3.2.4心理护理 因流脑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患者及家属均可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护理人员要保持镇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要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赖,使其产生安全感。多与患者家属交流及沟通,解释有关疾病知识,不歧视患者,耐心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使患者增强治疗的信心,与医护人员合作,争取抢救获得成功。

3.3健康教育

①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搞好公共场所、学校、家庭的清洁卫生,进行流脑的知识教育,介绍流脑的流行过程、传播途径、预防措施。②宣传流脑发病的特点,要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③讲述流脑的疾病过程,治疗用药的注意事项,皮肤的自我护理方法及预后。④密切接触者口服磺胺药物,小于6岁者每天1 g,大于6岁者每天2 g,共2~3 d,并加强观察。⑤经常开窗通风,勤换衣物,开展户外体育锻练,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7-134.

[2]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5,343,347.

[3]蔡纪明.常见传染病与急性中毒预防和控制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51-153.

[4]朱红,孙冰.全科护士实用手册[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94-1013.

[5]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4-235.

(收稿日期:2009-04-02)

猜你喜欢

观察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思维绘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