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0例

2009-01-12黄志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13期
关键词:流性食管炎反流

黄志明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治疗效。方法:我院从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5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 R9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a)-101-02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目前临床消化科的常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的反酸、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口、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其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包括反流症状,如反酸、反食、嗳气等,反流物引起的食管和食管外的刺激症状如烧心、胸痛、吞咽疼痛、咳嗽、喘息。近年来发病有增高趋势,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均经内镜证实,内镜诊断及分级按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1999年8月烟台召开的全国反流性食管病/反流性食管炎研讨会所制定并通过的标准(试行)[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男17例,女8例;年龄22~69岁,平均45.5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12年,平均8.5个月。内镜下分级: Ⅰ级9例,Ⅱ级12例,Ⅲ级4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18~78 岁,平均4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3年;内镜下分级: Ⅰ级8例,Ⅱ级12例,Ⅲ级5例。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1次20 mg,1日2次,西沙比利1次5 mg,1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疏肝理气方,药物组成:柴胡12 g、香附10 g、枳实10 g、党参10 g、半夏12 g、陈皮12 g、白芍15 g、甘草6 g、代赭石10 g、蒲公英15 g、太子参12 g。反酸加煅瓦楞子;灼痛甚加乌梅;呕恶食少加陈皮、焦三仙。1天1剂,水煎分2次服。疗程均为1个月。加减:脘腹胀痛者,加延胡索6 g、川楝子9 g;烧心明显者,加竹茹9 g;嗳气频繁者,加木香6 g、砂仁9 g;心烦易怒者,加栀子12 g、合欢皮15 g;热象明显者,加黄芩9 g、黄连6 g。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用药前后做胃镜检查。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停药观察3个月未复发,24 h食管pH动态监测无异常酸反流,胃镜检查食管炎分级降低1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24 h 食管pH动态监测有或无异常反流,胃镜检查食管炎分级降低1级以上;显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24 h食管pH动态监测有轻度异常反流,胃镜检查食管炎分级降低1级或分级无降低;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胃镜检查食管炎分级无降低。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对比,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复发率对比

5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9个月~2年,治疗组复发5例,占0.2%,对照组复发12例,占48.0%。两组对比,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

3 讨论

根据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西医认为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和食管运动异常,伴有胃排空和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中医认为当属祖国医学“胃脘痛”、“反胃”范畴。西医学认为,主要病理机制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胆酸及胰酶等直接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的炎症病变,严重时使食管黏膜表面柱状上皮化生,引起Barrett's食管或癌变[3]。

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遵循中医学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临证详分虚实:肝胃郁热型予四逆散合左金丸化裁,四逆散中柴胡合枳实,一升一降,达升清降浊,使郁热外达,气机通畅而不壅滞,具透解邪热、升清降浊之功,配合左金丸抑肝和胃,从而使肝平胃和,诸症消除。湿热中阻型者拟清中汤化裁:方中黄连与陈皮、半夏相伍,达清热除湿之功,配合白及、乌贼骨达消肿制酸收湿之效,使湿热尽除,中焦升降恢复,脾胃调和而取效。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理气药对胃肠道的运动有调节作用[4],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有助于抑制胃十二指肠内容物的反流,并减轻反流物对食管的损害作用。与质子泵抑制剂和胃动力药合用,明显提高RE的疗效。因此从本组观察结果分析可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RE,充分发挥了中西药的优势,取得了疗效好、复发率低的理想效果。

现代医学认为,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主要是由于上消化道动力障碍引起的酸和(或)碱相关性疾病, 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低下、食管清除能力减弱、胃排空延迟等原因, 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及胃内容物由胃反流入食管;或者以胆汁为主的碱性十二肠液自下而上反流入胃, 和胃中的胃酸、胃蛋白酶及内容物一起向上反流入食管, 导致食管黏膜的充血、水肿、糜烂。故抑制胃酸分泌和抗胃食管反流, 消炎利胆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方法, 常选用奥美拉唑制酸止痛、吗丁啉促胃动力、熊去氧胆酸消炎利胆[5]。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反流性食管病/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3):210.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4-117.

[3]任旭.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和病理学诊断及分级[J].实用医学杂志,2000,22(3):333.

[4]危北海.胃肠动力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11(5):260.

[5]杨翠兰.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00 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杂志,2007,25(5):49.

(收稿日期:2009-03-17)

猜你喜欢

流性食管炎反流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莫沙必利及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胃食管反流易误诊
轻度二尖瓣反流是怎么回事(下)
以胸痛为突出表现的返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