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iki的高校教学创新研究

2009-01-11王征清

现代情报 2009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高校

王征清

〔摘 要〕Wiki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改革增加了新的尝试,本文就基于Wiki的协作式教学机理,以及以Wiki为导向的信息检索课程创新作了阐述。

〔关键词〕Wiki;高校;教学创新;信息检索课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11-0192-04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Based-on Wiki-teaching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as an ExampleWang Zhengqing

(Library,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WIKI has added a new opportunity for the teaching revolution.In this article,author discribed the collaborative teaching mechanism based-on WIKI.Finally,as an example,the teaching innovation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has been discussed.

〔Keywords〕WIKI;university;teaching innovation;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1 Wiki的产生及其工作原理

1.1 Wiki的产生

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Wee Kee Wee Kee”,即“快点快点”的意思,中文译名为“维基”或“维客”。最早的Wiki系统是由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为了社区群落方式的内部交流开发的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后来,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围绕着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不断发展出一些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使Wiki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同时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传播,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和软件系统。

Wiki是基于php和mysql技术开发的、功能强大的开放源码的内容管理系统之一。Wiki.org将Wiki定义为“可以运行的最简单的在线数据库”。Wiki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网格系统,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其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探讨。Wiki通过对不同版本内容的有效控制进行管理。Wiki站点一般都有一个严格的共同关注,主题一般是明确的、坚定的,内容要求高度相关性。Wiki的协作是针对同一主题作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展,将同一个问题谈得很充分、很深入,在群体协作中创造出成型的知识,信息的完整性、充分性、权威性才是真正的目标。

1.2 Wiki工作原理

Wiki是在许多不同使用者的操作下,不断循环而实现的有效的知识挖掘和组织工具。不同的使用者在一个领域中,围绕某个主题(或者创造某个主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个主题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不断的更新和修改。最后,当前页面上所体现出的该主题所涉及的知识,应该是被每一个使用者所接受和认同的,最接近事实与真相的结果。Wiki还允许它的使用者们用简单的语法创建内部与外部链接。因此,Wiki站点内部的知识相互之间往往形成一种内容上的有机关联。随着这种关联的不断增多和不断被修改,Wiki站点内的知识会形成一张有机智能的知识网络。此外,使用者还将相关主题内容归入站点的分类体系,并且可以对该主题相关内容的分类不断进行修改,最终实现其易用性和科学性。

Wiki通过特有的工作流程,成功将隐性知识从人脑中挖掘出来并实现对知识的有效组织。与其他知识组织工具不同,Wiki并不试图依靠机器的智能来获取和组织人类的知识。Wiki甚至不能算是一种新的技术。实际上,它是一种新的高效的协作机制,这种机制的基本协作单元是人脑。因此,它所能达到的智能化程度是目前任何其他知识组织工具都无法企及的。

2 基于Wiki的协作式教学机理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的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学习策略,它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所倡导的认知工具、社会建构和认知分享的观点。

协作学习具体是指学习者以小组或团队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机制(具体的任务或问题)激励下来组织学习,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学习者需要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要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共同完成整体的学习任务,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密不可分,学习者之间保持融洽关系,相互合作态度,共享信息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

基于Wiki的协作式教学,以Wiki作为协作教与学的平台,根据协作学习理论,学生以小组或团队形式参与,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来确定问题和主题,把学生放到一个复杂、有意义、逼真的问题情境中来进行学习。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成为有效的合作者。

2.1 基于Wiki的课程导入

2.1.1 问题的提出

教师依据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确定教学任务,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各章节必需学习与掌握的知识“主题”,概括出适合小组协作的学习问题。

2.1.2 创建主题

教师在明确学习主题后,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一些兴趣爱好,将确定的主题按教学进度逐步在Wiki学习平台上发布,并建立一个问题解决的网页链接,这样有助于协作学习与知识呈现。同时,教师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指导,如一些与所提问题有关的网站、图书、期刊等。

2.1.3 分配学习小组

小组形成的方式有3种: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分组,由教师确定每个小组的成员;师生共同主导,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小组的成员。具体情况根据课程主题可能涉及到的知识情况以及本班各个学生的特征信息来分配小组,同时教师要关注小组间成员的技术力量、认知能力、学习方式是否均衡,以发挥每个成员在小组中的作用。

2.2 基于Wiki的师生互动

2.2.1 小组交流

各个小组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源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在Wiki上进行问题的解决,同时教师对此过程进行监控、组织和指导,以保证每个小组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不仅仅局限于Wiki,还可以通过各种交流方式进行交流,如E-mail、网络聊天室、QQ、小组会议等,这样更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2.2.2 意见提交

学生在Wiki平台上学习,对主题条目的创建和修缮过程会完整无缺地记录于网站,对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及概念认识上的模糊在Wiki页面中直接反映,也可以通过E-mail、网络聊天室、或直接反馈给老师,老师对学生在Wiki条目中表现出的学习状况及时反馈和应对,时刻关注学习者的认知反应,必要时对条目中明显的谬误直接做出修正,对反映出的共性的问题可在第一时间反馈至课堂教学环节中。

2.2.3 意见评价

课上,针对主题,小组进行阶段性汇报,对每个小组的条目给予简短评价,提出意见与建议。同时,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一些小组出现的认知、态度和协作等问题,教师都要一一指出,并及时修正和给出建议。这个教学活动的实质是教师借助对各小组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评价,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学习情况进行了概括性梳理和小结。

2.2.4 优化方案

课上,各个小组进行问题解决方案的汇报,在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向该小组同学提问,在全部小组汇报完毕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方案给予评价,给出意见与建议,并对整个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一些小组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指出并给出建议。同时,小组成员结合课堂深入学习和教师讲解后对知识的理解,激发本小组解决问题的灵感,参考其他小组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学习资料,优化本小组的方案。

2.3 基于Wiki的课程总结

2.3.1 最终成果的提交

课后,每个小组根据课上老师以及同学们给出的意见与建议去完善本小组的方案,并提交最终的成果。成果可以是报告、论文的形式出现,也可以通过口头汇报、实物展示等形式表达出来。提交方式有多种:直接在Wiki上提交最终成果,供老师和学生查看;也可以提交给老师,老师展示小组成员的成品等。

2.3.2 课程评价

根据各个小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上交的成果与展示情况,组织学生去反思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到了什么,锻炼了哪些技能,遇到了哪些困难,怎么解决困难,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掌握,要求学生在Wiki上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有利于教学反思。同时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学内容的评价等。可以采取组间互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等。教师综合以上各方面,判断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如果完成,总结经验;反之,反思、借鉴并重新开始学习。

上述教学机理如图1,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充实与完善,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工作要一直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 以Wiki为导向的信息检索课程创新

3.1 Wiki增加了教学过程的交流互动

我们把Wiki作为教学过程的辅助工具,将传统课堂和Wiki协作学习平台有效结合,作为课前导入学习、课堂教学建构、课后知识巩固和提升的辅助性工具和平台。

3.1.1 课前导入学习

课前导入学习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进行之前要做的必要准备和前导性学习,这些课前准备活动包括教师指导下学习目标及教学框架确定,协作学习小组的分配和组合,学生基于任务的研究性学习等。此阶段的工作是整个学习过程的规划和组织,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理念。主要有确定学习目标、学习主题设计、课前导学3个环节,前两个环节是教师行为,后一个环节是学生行为,主要教学活动内容为:

(1)学习目标及教学框架确定。教师依据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确定教学任务,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各章节必需学习与掌握的知识“主题”,概括出适合集体创作和小组协作的学习问题,从而在后续的学习进程中师生围绕此“提纲”展开。

(2)协作学习小组的分配和组合。选择师生共同主导的方式,即在教师指导下,遵循差异性、公平性、协作性原则,先由学生自愿组合,再由教师适度调整基础上划分协作学习小组。教师要关注小组间成员的技术力量、认知能力、学习方式是否均衡,在听取小组成员意见的基础上指派一名技术辅导员兼协调员,便于指导解决学习中出现的技术等问题。为了鼓励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通过制定小组活动规则明确每一个组员的个人责任。

(3)学生基于任务的研究性学习。教师将确定的主题和教学内容提纲按教学进度逐步在Wiki学习平台上发布。在每个学习单元课堂教学之前将学习“任务”分派于各小组,激发学生思考,学生借助网络主动搜集材料,要求各小组完成一个条目与教师条目链接。由此,课堂教学前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概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争论,甚至是理解上的误区要求毫无保留地在页面中反映。

3.1.2 课堂教学建构

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系统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先导入学习时在Wiki页面中提出的问题及概念认识上的模糊,调整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策略,可以有针对性的授课,重点解决这些概念理解上的困惑和偏差。课堂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过程可借助ppt课件和Wiki平台协作完成,教学主要内容由ppt课件完成,对学生在Wiki平台上反映出的疑惑和争论,除当场讨论外,还可即时访问或修改Wiki页面,使教学内容明晰、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此外,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就课前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借助条目页面做汇报,教师对每个小组给予简短评价,提出意见与建议。同时,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一些小组出现的问题,教师都要指出并及时修正和给出建议。各小组对本小组的进一步学习和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学习情况也进行了概括性梳理和小结。

3.1.3 课后知识巩固和提升

学生借助课堂教学、讨论、协作小组Wiki条目的创建完善等行为,形成知识概念的循环认识。通过教材、课堂、教师、同学、互联网等途径获得有益的资料进一步充实、扩展本组条目,使知识概念得以扩充和提升。学生可以根据已有完善的条目加深和巩固自己的所学知识。课后巩固练习和延展性练习也可充分发挥Wiki平台的协作共创特点,如无必要可摒弃传统的作业本形式,将作业以小组为单位,以条目的形式加入作业区,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成员的贡献从参与人员和历史条目中都一目了然。

3.2 Wiki激励了教学方式的自主引导

信息检索课教学中贯穿“引路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某一专题或课题(课题可来自学生跟导师的具体课题、或自己所学的专业课题,或感兴趣的课题等),随着信息检索课的不断深入,学生检索跟专题或课题有关的各种文献类型(包括图书、期刊论文、专利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标准文献、网络信息等)的信息,学生在检索过程中掌握了信息检索课的内容,同时更加了解自己专题或课题涉及的各种信息和内容,每检索一次都有惊喜发现,不同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检索结果,促使小组成员间互相探讨,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利用Wiki技术的共创特性,小组成员对每次检索到的信息在Wiki平台给于创建和追加,形成了专题或课题的信息导航资源库。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成就感,同时又掌握了不同知识,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

3.3 Wiki强化了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Wiki为教育信息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一个协作平台,它比普通站点更容易建立、编辑、控制和维护。基于Wiki站点的学习资源库由教师和知识建构者自己完成,知识建构积累的过程也是知识内化、系统化和扩展的过程。通过Wiki站点,学生不仅可以方便下载到各种相关的教学资源,还能够将自己寻找到的相关资源也发布到站点上,从而有效实现资源共享。

Wiki使讲稿的创作变得简单。教师把讲稿的框架发布到Wiki站点,然后让学生用课堂中学到的东西或其它知识来源扩充这个框架、充实它。由几个学生负责,其他学生也有责任复习笔记并且做一些增加和修改。学生很珍惜这种协作学习机会,也有很强烈的动力去参与。最后的笔记将反映出课堂内容的全部,而不仅仅是课堂幻灯片中的内容,还加进了更多的内容,教师也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中学到了什么,最后得到的讲稿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双赢的课程。

教学资源和案例库对教学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教学中,经常需要教学资源、案例充实教学内容或供教学参考。利用Wiki技术可轻松构建课程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库,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往Wiki站点上添加内容并立即更新。Wiki可以作为一个资源和案例收集工具,逐步形成巨大的资源和案例库,这对于教师教学、学生加深理解倍有帮助。

3.4 Wiki完善了教学效果的评价考核

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和教学效果良好的有利工具。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和教学评价除一些传统教学过程的类似做法外,也有—些具有Wiki特点的做法:

教学过程在课堂和Wiki平台同时进行,对学生在条目中表现出的学习状况、认知反应及时反馈和应对,对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可在第一时间反馈至课堂教学环节中。较传统课堂,教师对学习者学习进程的掌控和学习情况的掌握更迅速更透彻,具有动态性。

在Wiki平台,协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学习小组的积极互助,每个成员的成绩受制于小组的整体表现。因此,基于Wiki平台的协作学习评价应当以小组评价为主,加权成员的贡献度,形成对个体的评价,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既促进了小组间的竞争学习又提高了小组内部的凝聚力。

从评价方式来讲,学习成绩来自教师、小组和个人三方评价,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学习者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学内容的评价等。可以采取组间互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等。Wiki平台便于共享评价,学生可以通过Wiki知道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还可以知道其他学生的评价,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等等。

4 结 语

Wiki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改革增加了新的尝试,我们可以将它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和学习工具来使用。Wiki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协作、平等、共创、共享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独立建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协作、沟通和交际能力。它作为一种新技术、新的交流方式和新的网络文化,还很稚嫩,但它的应用潜力是可以挖掘的,特别是对网上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项目学习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让众人来参与其中,不断的创建、积累和管理学习资源,为提高网络学习质量和效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Wikiz百度百科[EB].http:∥baike.baidu.com/view/737.htm,2009-05-17.

[2]潘庆红.Wiki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6):117-118.

[3]李瀚瀛.Wiki作为知识组织工具的应用初探[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3):50-53.

[4]冯娟,詹国华.关于协作学习理论的思考[J].福建电脑,2008,(2):181-182.

[5]刘庆欢,赵美琪.基于wiki的问题协作式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信息化,2006,(3):54-57.

[6]张瑞.基于Web2.0技术及Wiki技术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应用[D].西北大学,2008.

[7]郭桂英.Wiki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8]李靖,邹策千.基于Wiki的协作式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教育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142-143.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高校
分析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