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传播活动的服务和角色定位
2009-01-11李青丽
李青丽
〔摘 要〕Web2.0环境下的文献信息传播活动较之传统的文献信息传播活动有很大的不同。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新时期的服务定位和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Web2.0;文献信息传播活动;高校图书馆;定位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11-0102-03
Orientation of Service and Role of Documental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 Web2.0 EnvironmentLi Qingli
(Library,Kashgar Teachers College,Kashgar 844007,China)
〔Abstract〕In Web2.0 environment,documental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difference with traditional documental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This paper discussed orientation of service and role in university library in new period.
〔Keywords〕Web2.0 environment;documental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university library;orientation
Web2.0是相对于Web1.0的新一代互联网应用模式的统称,是各种技术与相关的产品与服务的集成,它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其内在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个人,从而充分发掘个人参与到体系中来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个人的创作和贡献的潜能,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网络用户在网络信息的生成组织共享和传播等方面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1]。
口语系统、信号系统和文献系统是人类信息传播得以进行的三套传媒系统,根据传播媒介学家英尼斯的媒介偏倚观点,媒介系统要完成信息、知识、文化的传播使命,必须具备2个条件:空间领域内信息的共时性传播,时间范畴上的信息历时性传承、积淀。文化传播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文献的传播功能来发挥作用的。为了比较系统全面地发挥文献的传播功能,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有必要对文献信息的存贮、传播设立专门机构时,人类社会就建立起各种类型的组织文献传播机构,图书馆、情报部门、档案馆、文献出版发行部门等文献信息传播机构相继产生。与情报部门对最新信息的侧重、档案部门对原始信息的侧重、出版部门对文献的时效性偏好相比,图书馆能够超越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将人类创造和积累下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等精神财富一代一代地继承并传播下去。正如英国图书馆学家奥尔指出:“一个图书馆是一个知识传播系统,反映了人类自己的知识的系统。”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传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
1 图书馆传统的信息传播活动分析
文献信息传播是科学研究与应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也是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互联网发展之前,图书馆界曾经把图书馆称作知识的宝库,那是闭架书库时代的产物。随着开架服务的兴起,图书馆由重收藏转而重利用,称自己是知识的喷泉,并认为这是一种大的变革。但是现在看来,那时的那一场“大变革”实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文献信息传播是以印刷品为主要媒介而进行的,信息的流动表现为简单的线性关系(图1[3])。
从图1可以看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流动以“作者→出版者→传播者→读者”为主,“作者→读者”和“出版者→读者”为辅,不存在其他信息传播方式,因此图书馆在文献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载体多元化,进而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图书馆最主要的竞争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提供大量信息的互联网;一是生产数据库的企业。互联网与图书馆的竞争主要是在一次文献的方面,而数据库企业与图书馆的竞争则在于一次文献和文献有序化的一次文献上。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本身也成为许多信息服务公司所争取的客户。对图书馆来说,文献有序化的工作现在可以用购买的方式来完成,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都要靠自己的工作人员来完成。这就是信息成为产业后对图书馆带来的一个大的冲击。(如图2[3])图书馆是信息产业中的信息传播这个分支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信息传播这个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机构加入。所以对当代图书馆来说,它的重要性并不是由它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而是由它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所决定的。服务质量越好,就越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如前所述,在信息大系统中,图书馆的作用并不取决于图书馆的属性,而取决于图书馆的自身建设。影响图书馆作用和地位的主要有二个方面的因素,分别是收集文献、有序化及提供给读者的方式和环境。有了一定数量的文献收集,才使读者到图书馆接受信息成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所以信息的收集是第一要点。由于大量文献在无序的情况下是无法使用的,所以有序化是第一个要点。如果读者要通过非常麻烦的手续才能获得信息,或者环境非常不好,则也没有更多的人来接受信息,所以传递方式和环境是第二个要素。这二个要素结合成为一个好的结果,或者说是图书馆在信息产业中的发展方向。
信息组织使图书情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挑战。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现代信息环境是一个分布式的信息环境,信息资源分散在不同的物理空间,并由不同结构的系统管理。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信息产生、存储、传播的方式和过程[4]。
1.1 信息来源的改变
在过去,社会主要的信息来源是传统的学术出版系统和报纸电视构成的大众媒体。而现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层出不穷的新类型的信息、数据库生产商提供的相对高值的信息等等,使图书馆自身也很快成为通过网络传递信息和服务的机构之一。
1.2 信息组织主体的改变
信息组织的主体由图书馆的信息专业人员变为网络环境中提供信息的社会团体和普通的民众因为他们需要以某种方式发布信息,也需要对自己的网站或数据库中的信息加以管理和提供用户利用。
1.3 信息组织的工具、技术和方法的改变
因特网信息主要以一个个网站形式出现,各种不同的网站内容生成工具和技术丰富多彩且不断创新。
图书馆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等新型媒体的蓬勃兴起,需要图情工作者对新时期图书馆的定位开展广泛而多维的研究与实践。
2 高校图书馆在新时期的服务定位
2.1 高校图书馆社会功能的服务定位
《图书馆服务宣言》开宗明义:“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它通过系统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实现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功能。”“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高等学校图书馆所提供的主要是知识与信息服务,学术性、服务性是通过这些服务实现的。1987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就对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与定位做了明确规定,主要概括为3句话:“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版》又增加了2条:“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高等学校图书馆在文献信息和知识的横向与纵向传播传递中,不仅为高校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信息支持,使人类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更重要的是使中华文明在青年一代中得以发扬光大、传承创新,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人格构建中展现自己的优势。把高等学校图书馆确定为两个意义上的信息化基地,更突出了其在社会信息化中的地位。既反映出图书馆在高校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也反映出在新的世纪里,社会发展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发挥知识服务的功能,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2 高校图书馆在技术环境中的服务个性化
Web2.0使得互联网从早期的静态网页和单纯的用户冲浪变成了动态的和交互的网络,信息内容也由专业人士生成变成由用户生成。高校图书馆应思考在新时期怎样提高信息构建水平进而改善信息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要根据用户的个性化的使用需求,创建分享与储存信息的社会空间,以保证图书馆的持续发展。
服务个性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图书馆更多地关注用户的需求,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图书馆人可以学习将web2.0技术应用到图书馆中,使图书馆技术融入web2.0文化,同时图书馆技术也可以利用web2.0这个平台进一步拓展。例如利用Ajax来创建个性化OPAC可以使传统的OPAC技术有个新的飞跃,使之更加贴近用户的信息习惯和爱好。图书馆2.0可以使用如即时信息、博客、维基、混搭等技术来提供服务。读者可能并不知道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通过图书馆以最新的方式获取,图书馆可以利用博客、简易新闻聚介以及RSS聚合推送信息等技术开展更多的一对一服务,把用户当作个体而不是仅作为消费市场的部分来开展服务。图书馆提供的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叫以延伸到更广的范围,包括续借、预约、催还、馆际互借的需求等都可利用相应的技术提供相关的信息,图书馆的网页也可包括在线书店购买、邻近图书馆的馆藏等选项。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是实现图书馆服务价值的个重要手段,图书馆人应当善加利用。
2.3 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定位
新的信息媒介快速发展,图书馆如何保持自己的主动地位,彰显自身的独特存在价值,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分析图书馆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可以发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研究没有离开对知识成果的收藏和利用两个主题。笔者认为建设多种资源和谐共融的文献格局是今后高校馆藏资源发展的趋势。不同的文献资源具有不同的优势,利用各种文献资源的优势,实现高效率的文献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定位的目标。所以,要更好地服务读者,全面实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必须科学配置馆藏资源,构建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共融的馆藏体系[5]。
3 高校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
在图书馆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首先要转变观念。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要从原来封闭的、被动的、单纯的、浅层次的、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模式转变为开放式的、主动式的、互动型的、有针对性的、多样的、知识密集型的服务模式。其次要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依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因此需要图书馆员在工作中认真钻研和探索,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发挥专业特长,努力成为新的网络环境下出色的信息服务人才。三是培养创新意识。图书馆员要具有高度适应性,顺应变化的力度和节奏,善于果断捕捉变化的契机,善于促进图书馆工作的变革与更新。图书馆2.0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的移植,而是技术与实际服务的融合,必须要将图书馆员的劳动结合进去,才能产生增值服务。
参考文献
[1]熊回香,王伟军.Web2.0环境下的信息过滤方式[J].图书情报知识,2008,(6):100.
[2]赵丽梅,张治江.浅析图书馆文献信息传播活动的影响因素[J].图书馆学研究,2005.(1):10.
[3]John J Regazzi,Nicole A Caliguiri.Publisher and author partnerships:a changing landscape[J].learned Publishing,2006,19(3):183-192.
[4]周晓英,曾建勋.网络世界的信息组织[J].情报资料工作,2009,(2):5-6.
[5]贺巷超.阅读资源多元化环境中图书馆的价值取向[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