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灭火战术原则在消防部队处置生物突发事件中的应用

2009-01-09周贺东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1期
关键词:消防部队

任 宇 周贺东

摘要:文章分析了生物突发事件对我国的现实威胁,根据此类事件特点探讨了灭火战术原则在消防部队处置生物突发事件中的应用,为提高我国消防部队处置此类事件的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灭火战术原则;消防部队;生物突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1-013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明确规定公安消防部队要参加火灾以外的其他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目前,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在重点城市都建立了消防特勤大队或特勤中队,并投入大量资金解决了装备经费,而且应急救援处置体系比较完善。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消防部队还不能完全满足处置此类事件的要求。因此,借鉴国外消防机构的先进经验及我国消防部队的现状,采取有效对策提高我国消防部队处置生物突发事件的能力,对降低事件对我国公众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物突发事件的概念

生物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它主要包括生物战、生物袭击(恐怖)、生物犯罪、生物事故(如实验室事故)以及重大传染病疫情,本文中研究的生物突发事件主要是指生物袭击。现在生物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加大了生物突发事件的可能性,而且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威胁会越来越大。

二、生物突发事件的现实威胁

(一)生物毒剂价格低廉,制造技术简单,易于大批量生产

与造价昂贵的杀伤性武器相比,杀人不见血的生物毒剂有着低成本的独特优势。有人曾将生物毒剂制成的武器形象地形容为“穷国的原子弹。据有关资料显示,以1969年为例,当时每平方公里导致50%死亡率的成本,传统武器为2千美元,核武器为800美元,化学武器为600美元,而生物武器仅为1美元!从理论上讲,1g肉毒杆菌毒素就可以杀死5千万人。而生产1g病毒与生产10g病毒相比,在资金投入上甚至没有明显差别。

(二)生物毒剂使用方便隐蔽,灵活多样,易于携带和投放

第一,生物毒剂不仅易于制造,而且便于隐蔽携带和使用。它可被冻干或制成胶囊,很容易装在玻璃、塑料等容器内带进目标区随手丢弃、放置。生物毒剂需要用专门设备才能检测,通常不易被发现,其携带和使用具有隐蔽性。第二,感染生物毒剂到出现症状具有一定的潜伏期,而且潜伏期的症状不明显,难以及时发现。第三,生物袭击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选择余地较大。只要条件许可,可以随时、随处进行袭击。

(三)生物毒剂杀伤力大,具有传播性,易造成公众心理恐慌

生物袭击中采用的传染性致病微生物,在缺少严密防护的情况下,能通过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途径侵入人和动物机体而引发疾病,并能排出体外,在环境中传播扩散。由于人类对一些病毒没有免疫力,感染后很容易引起传染病流行,造成大范围污染,引进严重的公众心理恐慌。据世界卫生组织测算,如果一架小型飞机在华盛顿上空洒下100 kg炭疽杆菌培养液,13万人至300万人可能丧生,其杀伤力跟氢弹相当。

(四)生物突发事件处置技术要求高,需要专业的人员和设备

生物袭击事件发生后,要采取封控现场、疏散公众、侦测检验、救治伤员、灭菌消毒等一系列措施,处理工作要求高、技术性强,需要有专业的技术装备和专门的专业分队。如:需要使用特殊的医疗设备、专用的药品和技术手段鉴别确定和抢救治疗受害人员,需要使用宽量程、高灵敏度、高精度的生物监测设备检测确定污染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需要使用特殊的消毒剂对污染区实施有效洗消,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使人员免受生物毒剂危害等。

三、消防部队处置生物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一)快速反应,加强第一出动原则

生物突发事件发生后,生物毒剂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食用、昆虫叮咬等多种途径迅速在人畜之间传播,如果消防部队处置不及时或到场力量不足,无法有效地控制毒剂的传播和扩散,极易引起传染性疾病流行并造成大范围污染,使局势变得不可收拾,对社会和共众产生巨大危害。因此,消防部队在接到报警后,应加强第一出动,迅速调集相关救援力量赶赴灾害现场,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有足够的力量展开侦检、封锁、隔离、警戒等任务,为有效的进行下一步处置打好基础。

(二)先侦检,后处置原则

消防部队在到达生物突发事件现场后,首先应对现场进行侦检,确定生物毒计的种类、数量、危害、传播方式以及周围环境情况,确定污染源的中心位置并结合相关计算划定疫区的范围,阻止毒剂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然后在边界处对疫区进行封锁和警戒,设立警戒标志,布置警戒人员,严控人员出入,同时设立出入通道、洗消站、救援站等对现场进行处置。

(三)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原则

在进入疫区现场前,消防队员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或者服用预防药物,并对准备使用的防护用具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穿、脱防护用具必须按有关程序和规定进行;撤离现场后,个人必须进行彻底的卫生淋浴;对现场使用过的所有物品,必须按有关要求进行卫生处理;参加卫生处理的人员,完成工作后必须进行必要的医学观察。

(四)及时上报情况,加强信息沟通原则

消防部队在接到报警后不得隐瞒,应迅速将情况进行上报,做到初报要快,阶段报告要新,保证事件报告工作的质量和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以便政府部门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件危害扩散、蔓延。同时消防部队要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信息沟通,邀请此方面的专家到现场做技术指导,确保快速、彻底的消除生物突发事件的危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结语

我国对生物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已经刻不容缓,消防部队作为处置生物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且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因此探讨灭火战术原则在生物突发事件中的应用,提高我国消防部队的处置能力和降低事件对公众和社会的影响还有很多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先控制,后消灭”原则在灭火实践中的运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2,(11).

[2]李琳.生物恐怖事件的危机预防[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4,(2).

[3]刘颖玮.人类面临生物恐怖主义[J].环球军事,2003,(7).

猜你喜欢

消防部队
消防部队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如何强化灭火救援战斗中的安全防护
浅谈全面强化基层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的措施
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