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基金发展定位的反思与重构

2009-01-09高彦彬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1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

高彦彬 黄 倩

摘要:文章回顾了我国基金发展现状,通过对各相关主体对基金发展定位的历史性反思,指出其局限性,并对我国基金在新经济形势下的发展定位进行了重新构建。

关键词:基金公司;基金发展定位;金融危机 ;基金投资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1-0008-02

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及国内重重的自然灾害等使得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下滑趋势。由牛转熊的股市使在2007年还风光无限的基金走下了“神坛”,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弱市里,基金的表现使其价值投资理念刚被大众广泛接受却又遭受质疑。因此,在目前特殊的经济形势下,对我国基金的发展进行历史性的反思,对基金进行新的定位,不但有利于引导基金化危为机,对我国基金的进一步发展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基金的发展现状

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基金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优化金融结构,颠覆传统投资观念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目共睹。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基金的指数和基金规模一直处于上升趋势。1998年到2003年之间,基金的规模和数量处于缓慢的规范增长期。2003年以后基金发展迅速,尤其是在2006年,大牛市行情促使基金的规模和数量增长迅猛。2007年是基金最辉煌的一年:基金的规模从2006年的6149亿份一举跃出万亿份大关直达31166.31亿份。然在2008年,股市的大调整使得基金持有人资产大幅缩水,新基金的发行进入历史冰期。截止2008年6月30日,共有415只基金正式运作,资产规模缩减至22853.27亿份。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证监会网站数据整理而来

注:2008年基金数量和规模数据截至到6月30日,其余皆为年终数据。

二、对我国基金发展定位的反思

基金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额资金,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引进基金的时间比较短,规范的基金仅有十年的发展历史。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真正做到全面、正确地把握基金的功能绝非易事。

(一)管理层对基金的功能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我国基金在规模和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在绝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提倡。但是管理层对基金的本质及重要功能存在着认识偏差,将基金的发展定位为稳定股市的重要力量,成为治理股市的一张“王牌”。即:在股市过热的时候,让基金最先减仓,从实际上压制住银行、地产等类板块的疯狂上涨,实现对市场节奏的控制;而在股市暴跌时,又让基金最先加仓以推动市场回升。然基金同样是以牟利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公司或组织,作为一个“经济人”,从理论上讲,基金没有必然的责任去承担稳定股市的任务。政府要求基金对证券市场的大盘涨落负责任,也是基金的不能承受之重。同时,基金执行这一命令的最终结果必然是以牺牲基金投资者的利益来成全部分股票投资者。基金的资产来自广大投资者的投资,投资者投资基金亦是为了获利。令基金在股市火热时出局,在熊市时入场的方法虽然有利于控制股市的节奏,但侵犯了以基金为投资对象的投资者的利益,也不利于基金的长远发展。此外,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仅仅依靠基金的力量难以做到稳定股市的重任。

(二)投资者对基金认识的片面性

由于我国投资者对基金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成熟股市催生的投机情绪在基金投资者身上同样存在。

1. 缺乏正确投资观念,投基变成了投机。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极少为长期持有,亦很少坚持价值投资,而是把基金当做股票的替代品,上市基金也像股票一样被疯狂炒作,投资异化成为投机。

2. 缺乏风险意识。不少投资者购买基金只是盲目跟风,认为购买基金就能赚钱,将基金异化为银行储蓄,没有丝毫的风险意识。目前股市的大调整就给许多盲目入市的基民上了一堂风险教育课,使他们在付出了代价后才认识到做基民也有风险。

(三)基金公司自身存在的问题

1. 基金没有真正实现专家理财,不能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也没有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基金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专家理财。但有统计显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多半数以上的基金都不能够战胜大盘、有效分散风险。既然战胜大盘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小概率事件,那么基金专家理财的优势就难免下降。同时,我国基金经理普遍从业时间短,没有经过完整的牛熊市洗礼,在某种程度上称不上专家。

2. 缺乏诚信意识。基金业本身是一个以诚信为本的行业,失去了信誉和投资者的信任,基金就必然会被市场抛弃,诚信如此重要,但“基金黑幕”、“老鼠仓”、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却屡见不鲜。诸如此类的不良事件,在短期内可能使部分基金公司获得一定的收益,但因此造成的长期创痛却是短期内无法愈合的。

三、对我国基金的重新定位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各相关主体对基金的定位出现偏差,才会使这些问题持续的存在着。在当前各国都不同程度的遭受金融危机的新经济形势下,如何正确定位基金,使基金化危为机,走出黎明前的黑暗呢?

(一)对政府的定位

1. 政府应明确基金本质,继续推动基金的健康有序发展。金融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基金作为金融领域的一部分也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所以,政府应明确基金作为投资工具的本质,对基金继续关注;建立起稳定的、有利于基金健康发展的货币政策环境。稳定的货币政策可以使基金管理者制定准确的投资方案,也有利于基金投资者正确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投资收益,从而动用储蓄来进行投资。

2. 基金不应是稳定市场的惟一选择,建议设立专门的救市基金。政府应设立专门的救市基金——平准基金来取代普通投资基金稳定市场的位置。采用平准基金入市稳定股票市场,不会损害普通投资者的利益,还有利于证券投资基金摆脱稳定市场的负担,轻装上阵,真正成为代表广大普通投资者利益的理财工具。

(二)对基金投资者的定位

作为一种投资理财工具,基金主要投资于证券市场,会随股市的变化而起伏不定。所以,尽管基金汇集了众多的专家,但同样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综合体。在目前的暴跌行情下,基金投资者不但要保持稳定的心态,更要从心理上重新审视定位基金。

1. 正确认识自己,加强风险意识。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选择地购买适合自己风格的基金品种。

2. 修正投资预期,做一个成熟理性的投资者。目前仍持有大量基金的投资者不应因基金近期业绩不够理想而随便卖出好的基金品种,应合理调整投资预期。

(三)对基金管理者自身的定位

研究表明,美国基金在市场衰退时依然保持需求旺盛的原因不但是因为制度的完善、投资者的理性,更因为其诚信的传统和对投资者利益负责的态度。所以,我国的基金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 诚信至上,提升其在公众心里的诚信度,使基金真正成为大众信赖的理财产品。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以诚待投资者,加强以投资者利益为第一的理念。诚信是基金业所必须坚持的,真诚对待投资者,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绝不能成为一句空话。

2. 树立品牌意识。未来基金间的竞争不仅是业绩方面的竞争,更可能是业绩、服务、投资者关系等多方面的竞争。所以,基金应及早从狂躁中冷静下来,利用目前熊市的机会,做足功课,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技能。

综上所述,各相关主体只有正确定位基金,才能保证我国的基金业化危为机,继续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孝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发展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杜书明.基金流量与股票市场稳定性[J].证券市场导报,2008,(2).

[3]田小龙.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4]黄文涛.美国基金业的竞争趋势分析及其启示[J].南方金融,2008,(7).

[5]宋贤卓.设立平准基金稳定中国股市[J].当代经济,2008,(8).

作者简介:高彦彬(1965- ),男,河南平顶山人,河南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政与金融;黄倩(1986- ),女,河南南阳人,河南理工大学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回顾与分析
金融危机扑克牌“通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