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地球寒极体验衣食住行

2009-01-09

环球时报 2009-01-09
关键词:内陆越冬南极

本报赴南极特派记者 余建斌

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南极地区分布着64个南极考察站,每年全世界各国科学家来到这里,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生存和生活问题。在这片远离人类城市的地球“寒极”上,就连“衣食住行”也同样成为颇有讲究的学问。

衣:由内到外种类多

紫外线、严寒和冰雪环境等特点,使得在南极户外作业和野外考察的人员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装备是否带全。墨镜是人手一副,绝对不可缺少。这既是防止南极强烈的紫外线伤害眼睛,也是为在冰雪环境中防护“雪盲症”。

实际上考察队员在南极野外作业时根据环境条件,服装从外到里可分为防风套装、分体工作服、连体工作服、棉内胆、保暖内衣等,头部防护装备有帽子、围巾、墨镜、面罩,手、脚防护则包括雪地靴、登山靴、滑雪手套、有防滑效果的薄层手套和袜子。中国南极考察队员的外套有“企鹅服”、“巨人服”和“极酷”三个系列。企鹅是南极的象征之一,橙色的“企鹅服”供在南极大陆边缘和南大洋科考的考察队员使用,保暖、防风还具备防水的功能,即使在雪面上躺几分钟也不会渗入雪水。红色连体的“巨人服”保暖防风效果更好。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秦为稼说,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的英文名为“Dome Argus”,“Argus”在希腊神话中是指“百眼巨人”,而“冰穹A”地区目前仅有中国人从地面抵达过。因此内陆队的工作服就被取名为“巨人服”。“极酷系列”则是中国南极考察队员们平常所穿的红色队服。

食:仓库不用冰箱用暖气

记者在中山站吃的食物种类和国内相差并不大,肉、禽、鱼、蛋、蔬菜都有,但以冷冻、罐头食品为主。中山站站长魏明说,站上的食物都贮存在仓库,靠暖气调节在2-4度。颇有意思的是鸡蛋的储藏,需要每隔10天半月将鸡蛋整箱翻个,防止蛋黄贴在蛋壳上变质。不过时间长了吃起来还是会失去鸡蛋的味道。记者日前去澳大利亚戴维斯站和俄罗斯进步站访问时,看到他们的饮食以面包、黄油以及一些肉类为主,和普通西餐没有太多差异。不过进步站贮藏食物有特点,他们在站区丘陵地带挖出一个地窖,借助南极的寒冷气候作为天然的冰库。

“雪龙”号破冰船每年12月给中山站补给一次,但新鲜蔬菜和水果半年后就被吃完,只能由站上的厨师自己做豆腐、发豆芽、萝卜苗等。位于南极乔治王岛上的长城站吃到的蔬菜相对多一些,除了冬天两个月飞机停飞,每月可通过智利空军飞机运输几百斤蔬菜。

而这次前往“冰穹A”的内陆冰盖队在野外的吃饭问题同样不容忽视。队员们早餐吃的是热食,有航空餐、速冻点心等。午餐则在行车途中用饼干、罐头、水果、小食品等充饥。晚上扎营后随队厨师会用高压锅、微波炉、煤气灶等厨具烹调和加热食品。根据以往的反馈,以航空餐为主的食品很难引起食欲。今年的内陆队员们纷纷反映航空餐的味道不错,大厨张宏忠认为是由于这次配备了一个大的微波炉,航空餐加热的时间比较充分。以前用小微波炉很难热透,有时甚至还有冰碴。

住:“中山站最暖和”

在魏明印象里,南极的冬天要数5到8月最冷。但经过整整20年的建设,现在中山站越冬期间保暖有保障。越冬队员居住的生活楼是两层的架空楼房,房间外墙都用了保暖环保材料,室内也有取暖设备。越冬队员于秋杰去过俄罗斯进步站和澳大利亚戴维斯站,他认为“中山站的生活楼是最暖和的”。

度夏队员一般在站上呆3个月左右,越冬队员则要远离祖国和亲人长达一年。调节好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十分重要。站医陈绍平研究的课题就是进行中山站越冬队员在恶劣环境下人体基因、细胞、器官、整体和精神活动的相关研究,为将来队员的生理和心理选拔和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行:低温大风最头疼

南极基本上只有夏冬两季,除去当年11月到第二年2月共3个月的夏天时间,其余都是冬天。结束越冬的上任中山站站长徐霞兴告诉记者,刚过去的冬天,中山站测到的最低温度是零下47度,遇到最大的风为每秒40多米,远远超过一般概念里的12级大风。低温和大风,给考察队员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麻烦。特别是飓风暴雪,能够把人吹走失踪,这在别国考察站有过先例。中山站生活楼和主楼相隔也就3、4米,但大风吹起飞雪时从生活楼根本看不到主楼的影子。因此为了安全,在冬天特别是极夜期间,队员外出有严格的规定。冬天中山站上会在站区的主要路上拉绳子,大风时候必须两个人一同出门。

在南极野外考察遇到危险时只能自救,因此中山站对考察队野外作业的要求更严格:任何时候都必须3人以上,带好通讯设备,并告知出发时间和目的地,同时必须和站上始终保持通信联系。远距离考察时雪地车就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这次内陆队就是依靠卡特雪地车和PB300雪地车,并配备有车载发电机和重型专用雪橇和各类内陆舱等保障支撑设备。PB300雪地车通过性很好,卡特车经过技术改造后拖载能力突出,可同时拖挂4辆15吨满载雪橇。

南极内陆冰盖越往里走,温度越低,空气含氧量也越少,内陆队的装备要求更高。风镜、保温水壶、多功能刀具、个人用电热毯等都需携带,冰镐、安全绳、安全带等用品也要准备,在过冰裂隙时能派上大用。海事卫星、铱星电话、短波电台更是通信必备,内陆队在出发前往冰穹A之前,要获得美国南极点站、俄罗斯站通讯方式和无线电联系频率,以备发生需要飞机救援的紧急情况时,立即与相关站直接联系救援,确保最短时间能将遇险队员送到安全地点。▲

猜你喜欢

内陆越冬南极
黑河中游内陆沼泽退化湿地芦苇栽培技术研究
萝卜萝卜快显形
水蛭越冬技术
千奇百怪的石头
难忘的南极之旅
畅游南极之乔治王岛
洞庭湖监测到18.3万余只越冬水鸟创下同步调查11年来新高
从香港恐怖片看中国内陆形象的演变
我们的南极长城站
培育开放型服务业发展新优势的重点领域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