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之谦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2009-01-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艺术特点花鸟画

卢 婧

摘要:赵之谦(1829-1884年),浙江会稽(绍兴)人,字益甫,号撝叔,梅庵别字冷君,三四岁更号悲盦。除了篆刻之外赵之谦在绘画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小视,所谓“气骨雅健画花卉,古艳深秀并工篆刻”本文将从题材、赋色、构图等方面试析其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赵之谦 花鸟画 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J211.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4-

清代绘画复古思潮随着封建统治相对稳定在全国占统治地位。赵之谦继扬州八怪之后以独特的画风驰骋于陈旧保守的画坛,给清末画坛以巨大影响。赵之谦的花鸟画具有一般文人画的特点,即诗画结合并具文学内涵。与其本人坎坷的经历相关,作为其内心的投射的绘画作品自然流露出作者的性格特征。比如所绘荷花怒放的姿态表现出的桀骜不驯与傲气。又如赵之谦对赖以博取功名的八股文,十分厌恶,他在给友人诗中表示,作空洞的八股文,如同演戏或妇女的涂抹妆饰.虽能猎取功名,却百无一用。一代代的中国人为八股文所误,不求匡时济民的实学,其祸之烈,甚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因此在他为好友韩佛生画的一副《醉魁星》,表面上用这幅画来善意地奉劝嗜酒如命、科举不第的友人,骨子里无情地抨击了丑恶的科举制度。

即使是表现一般文人画四君子题材之外的,前人不屑入画的内容他也能在画中表现出洒脱飘逸的美感,如地瓜、芋头、大白菜等。这种题材上的新颖也是赵之谦花鸟画的重要特色。这些前人未曾涉及的实物包括水生动物、青铜器、民间饰物香袋、米袋、蔬果、桌上的菜肴等等。就单花卉题材而言,赵之谦也在种类范围上做了丰富的拓展,除了梅、兰、菊、牡丹、荷花之外,他画有仙人掌夹竹桃、佛手、葫芦、铁树、琵琶、紫藤、水仙、棕榈、萱草、海棠、菖蒲.....这是继承并突破了传统文人画的题材,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仔细观察,掌握其形态特征后入画,也由此可见赵之谦对于民俗风物的好奇与喜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实物的画像也表现出当时的时代特征,可作为我们考证当时生物种类、民俗饮食等问题提供了参考文献。

力求将书法和篆刻的表现力融于其绘画之中,这是赵之谦花鸟绘画作品又一艺术特色。从青少年时期,赵之谦对书法、篆刻和绘画的学习,就齐头并进。古人所主张的书画同源.他也一向服膺。经过观察物象、“传摹移写”、“骨法用笔”及真正“随类赋彩”的深入体验之后,赵之谦进一步确立厂以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入画的主张。他在《章安杂说》写:画之道,本于书,书不工,而求画工,如小儿未离乳先哺以饭。虽不皆受病,而瘠与弱必不免矣。古书家能画别必工,画家不能书,必有市气。

这种画中的书画金石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在笔墨上的浓厚、苍劲犹如刻石、因此有一些画看起来甚至像他为篆刻作品所作画意边款。他在花卉中所画的一些石块,每一勾勒,都显示了北碑的笔意,他画梅花的枝条,用的是篆书的笔法,他画松鼠,在篆隶之法中又参以草法。第二个方面是在构图上,其作品中常见的是饱满型的构图,如《积书岩图》中景填满画面,却能密而不乱,体现出他调节疏密和通盘筹握之高明;稳定型的构图,比如《富贵昌盛》等花卉作品;另一种最具其个人特色的构图形式跟赵之谦的篆刻作品一样“亦平亦侧,亦欹亦稳”。比如《荷花》构图的“上紧下松”虽然头重脚轻却也并无摇摇欲坠之感,《荷》中的荷花依然在画面上方,荷梗占据了画面下方绝大多数的位置,以一笔画出干净利落;《丹桂秋艳》构图中下半部分的大幅留白以款识来支撑画面上方的浓密枝叶,这种在其篆刻作品(如“二金蝶堂”)中常见的疏密的强烈对比与力的平衡感使画面和谐并充满艺术张力。

赵之谦花鸟画的另一个特点是赋色浓郁。传统文人画家们接受的是张彦远提出的“运墨而五色具”,水与墨和,变化多多,在画家眼中是自然本真的颜色。随着人们审美时尚的变化,自清中期以来,不少文人写意花鸟画家已尝试着以色暴交混运用了。究竟如何在写意画中发挥色彩的作用,又不失其雅逸,这是晚清文人画家面临的新课题,许多画家都作过探索。赵之谦以浓重艳丽的色彩和饱满的水墨赋色,所以他的花卉绚丽饱满、感染力强。值得注意的是,在那个年代,文人们不再享有从前通常又有的殷实家境和高尚的社会身份。生逢乱世又家造巨变的赵之谦不可能像早年的董其昌那样,悠闲地鉴赏把玩字画,他的花鸟画必须兼顾顾客所要求的华丽和文人坚持的高雅两方面。他赋色浓郁的特点与活泼的画面使得作品雅俗共赏,不能不说其中受到了这种商业需求的影响。

综上,清朝的文化一般来说在乾隆和嘉庆年间达到顶峰,在绘画方面,百家争鸣盛况空前的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像赵之谦那样的天才仍然时而涌现,由此可知,(当时)中国的艺术潜力并没有完全消磨。赵之谦以书法篆刻之审美去阐释花鸟画之意趣,可以说是自张彦远提出书画同源之说以来,书画结合的一个典范,题材的新颖与浓郁的色彩都是对扬州画派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开启了“海派”风格,顺应并推动了当时花鸟画的发展,具有革新进取的意义,是在那个时代应该特别注重并研究的人物。

[1]【日】内藤湖南,栾殿武译.清朝的绘画.中国绘画史.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

[2]钱君匋.赵之谦的书画艺术.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3]赵之谦.章安杂说.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

[4]周晋.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画法.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猜你喜欢

艺术特点花鸟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