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中的菩提
2009-01-08杨琴冬子
杨琴冬子
摘要: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大家,他总是以极其平常的文字对现实人生展开思考与追问,充满了自由、从容的生命情趣。本人从他的作品入手,分析他的宗教精神与尘世情怀,揭示了他的“佛”体“道”心。
关键词:丰子恺 散文 佛教 道家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4-
在中国画坛上,丰子恺是第一位创作漫画的 “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在中国文坛上,他又是一位现代“陶渊明,王维那样人物”的文学家;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精禅上理”的佛教徒。一方面,宗教的信仰使他强调这种体现本质人生的“人生欲”,强调人的哲学化生存;另一方面,对童年和儿童超乎寻常的热爱表明他又是个性情中人。而在他身上所体现的“佛教”与禅宗所强调“对境无心”、“无住为本”的中国式佛教是不和谐的,至少是不够纯粹的。
一、菩萨行的人生观
李叔同是丰子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导师。丰子恺少年时代即受到李叔同思想的影响。还在1912年前后就读故乡“溪西两等小学堂”时,就唱过李叔同作词并谱曲的《祖国歌》。1914年,丰子恺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遂得以与神往已久的李叔同老师见面,并直接接受他的启蒙艺术教育。在“浙一师”,丰子恺奠定了作为全才性艺术家的坚实基础,并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李叔同,无疑是他艺术道路和艺术事业的启蒙者和指路人。丰子恺一生,受其师李叔同(弘一法师)影响甚深,且涉及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自此与佛教结缘。1927年,弘一法师访问丰子恺上海江湾寓所。在三十周岁生日那天,丰子恺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法名婴行。
丰子恺皈依佛教的1927年,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政局发生极大的动荡,轰轰烈烈向前发展的大革命惨遭失败,中国进入一个空前黑暗的历史时期。在《剪网》中,他写道:”我仿佛看见这世间有一个极大而极复杂的网,大大小小的一切事物,都被牢结在这个网中,所以我想把握某一种事物的时候,总要牵动无数的线,带出无数的别的事务来,使得本物不能孤独地明晰地显现在我的眼前,因之永远不能看见世界的真相,…… 所以我想找一把快剪刀,把这个网尽行剪破,然后来认识这个世界的真相。”飘零的身世,动荡的时代和个人生活中的不幸激起他对佛教“人生苦”的共鸣。丰子恺以出世精神来入世,借佛学来改造人类的生存状态,正是他散文中佛教意蕴的价值所在。《车厢社会》一文,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作者在文中对自己乘车的三个阶段做了总结。第一个时期:初乘火车,感觉新鲜有趣;第二个时期:厌倦乘车,感觉冗长无聊;第三个时期:惯乘火车,逆来顺受,温故知新。作者在文中写道:“人生好比乘车,有的早上早下,有的迟上迟下,有的早上迟下,有的迟上早下,上了车纷争坐位,下了车各自回家,在车厢中留心保管你的车票,下车时把车票原物还他。”
二、半释半道的佛体道心
丰子恺这种“屈服于‘无常”的人生观虽然带有佛家色彩,本质上却更接近老庄智慧。他的散文《浙》(1928)、《大帐薄》(1929)以艺术的笔触对大自然、对人生微妙变化的探求,对“详细记载着世界上一切物类事变的过去、现在、未来之世世因因”奇妙的“极大的大帐薄”的思考,正是缘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声万物”(《道德经》)观点的演绎,同时又是庄子“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逍遥游》)思想生动而丰富的展示。
《缘缘堂续笔》中的《暂时脱离尘世》颇能说明丰子恺这种“知命,安命和顺着境遇做人”的处世态度,文革时候,丰子恺翻译了很多日本作品,他这篇随笔也是从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开笔:夏目漱石的小说《旅宿》(日本名《草枕》)中有一段话:“苦痛、愤怒、叫嚣、哭泣,是附着在人世间的。即所谓‘冰炭满怀抱也。他们非但不觉得吃不消,并且认为做人应当如此,不,做机器应当如此。我觉得这种人非常可怜,因为他们毕竟不是机器,而是人。他们也喜爱放弃俗念,使心地暂时脱离尘世。不然,他们为什么也喜欢休息,喜欢说笑呢?苦痛、愤怒、叫嚣、哭泣,是附着在人世间的,人当然不能避免。但请注意“暂时”这两个字,“暂时脱离尘世”,是“快适的,是安乐的,是营养的。”
儒家思想亦是他世界观重要组成部分,主宰着他一生言行,而他的佛家思想则外化为与弘一法师交往及有关弘一法师的那一部分,一些研究者认为“丰子恺始终是一个佛教徒”,笔者认为这只看到了表象,而未作深入的分析。
三、结语
“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时代,东西方多种文化潮流在此交汇,蔚为大观。正如宗白华所说:”现在中国有许多的青年,是在处于一种很可注意的状态,就是对旧学术,旧思想,旧信条都失去了信仰,而新学术,新思想,新信条还没有获着,心界中突然产生一种空虚,思想情绪没有着落,行为举措没有标准,搔首踟躇,不知怎么才好,这就是普遍所谓‘青年的烦闷”可以说,这种存在与意义的双重迷失是“五四”落潮后现代作家对佛家的“空”观产生浓厚兴趣最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丰子恺.学生阅读经典——丰子恺.上海:上海文汇出版社.2001年版.
[2]丰子恺.丰子恺文集.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3]丰子恺.手指——车厢社会.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丰子恺.缘缘堂随笔集.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