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中的民族交响乐章

2009-01-08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民族融合建筑

韩 琦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其建筑发展史上有很多建筑都是多民族建筑

艺术的融合。这些建筑体现着不同民族建筑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影响。

关键词:建筑 民族 融合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5-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文化,但随着历史的变迁、朝代更迭、经济往来日益增多,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也不断加强,民族之间的文化也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一方面边疆各少数民族文化流入中原,对汉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汉文化不断向四周扩散,又促进了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特点。这种融合与影响表现于文化的诸多方面,在建筑艺术上也有所体现,汉族建筑艺术与少数民族建筑艺术及各少数民族建筑艺术之间的融合,在建筑的发展史上奏响了一首民族交响的乐章。

一、汉民族建筑艺术风格

汉族的建筑艺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于:第一,在外观设计上,中国古代建筑由屋顶、屋身和台基组成。屋顶的特征最明显,主要有硬山、悬山、庞殿、歇山、攒尖、卷棚和单坡等多种类型。并相对有各种脊吻、檐边、转角等各种曲线,柔和而壮丽。第二,在结构设计上,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常用的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特有的构件,位于柱子承接屋顶的部分,由若干方木与横木垒叠而成,用以支撑伸出的屋檐,并将其重量转移到柱子上。第三,在布局设计上,中国古代建筑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成各种形式的组合。由若干庭院组成的建筑群,一般都有显著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两侧次要建筑呈对称布置。第四,在装饰和色彩设计上,中国古代建筑也别具一格。装饰主要集中在梁枋、斗拱和檩椽部分,综合运用了各种美术工艺及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加工手法。在色彩设计上,运用对比强烈的原色设计,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显著的特征之一。建筑各部分轮廓鲜明。

二、汉民族建筑艺术对少数民族建筑的影响

汉族建筑艺术,在强大中央王朝建立以后,不可避免地对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产生巨大影响,并表现于各类建筑之中。

(一)汉族建筑对藏族建筑的影响

西藏建筑从7世纪唐文成公主进藏时起,便受汉族建筑艺术的影响,并历久不衰。

被国际友人赞誉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的阿坝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就是将藏汉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典型实例。它的布局仿照了汉式四合院,北部为正屋。东西两厢房为四层,通高21米,由下厅,左右厢房及门厅组成。其屋顶采用悬山式。房间的内部装修,如栏杆、窗格皆为仿汉式的花纹,但建筑大体仍为藏族建筑的传统方式,整个官寨以片石砌成,房间安排乃至厕所的处理都是具有藏式建筑的风格。官寨右侧有一片石砌成的藏族典型建筑——碉楼,碉呈四方锥体,顶高与官寨相等,系土司在紧急时储藏珍贵物品及藏身防御之所,也是土司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利的象征。

藏传佛教建筑作为西藏建筑的一个方面,也反映出汉式建筑对其的影响。大昭寺的觉康主殿从柱头方斗的设置到梁架中大雀替的处理手法和木楣檐木刻半瓦当的形象,都明显地带有汉式早期建筑的痕迹。甘梁架斗拱是汉族古典建筑中老式造型。大昭寺一开始为砖木结构,后为石木结构,在建筑中汉式建筑的斗拱被广泛采用,顶部为歇山式屋顶。

(二)汉族建筑对侗族建筑的影响

侗族文化自成体系,但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少方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鼓楼是侗族的标志性建筑,鼓楼吸收了汉式木构建筑的某些特点,与自身的风格渗透在一起,既有完美的建筑艺术,又有浓郁的民族气息。表现鼓楼建筑艺术吸收汉文化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塔式鼓楼。它突破了塔楼的常规,下部呈方形,瓦檐呈多角形,飞檐重阁,形似宝塔,高耸寨中。而屋顶形式则更为丰富,有歇山顶、悬山顶、多角攒心顶以及这些屋顶的相互组合。而在楼面、楼脊、翼角、封檐板特别是一、三重檐之间的醒目部位,彩塑、彩绘了一些极富民族特色的生产、生活场面及各种吉祥物的图案。

(三)多民族建筑的融合

还有一些建筑反映了多民族建筑艺术的交融。

以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为例,它是清代修建的一个规模庞大的寺庙群,其中普陀宗乘庙是模仿布达拉宫修建的,须弥福寿庙是模仿札什伦布寺修建的。这些建筑的形式,吸取了西起西藏、新疆、北到蒙古,东南到浙江等许多地区著名建筑的特点,集中了当时建筑上的诸多成功经验,反映了当时民族文化交融的情况。是一个凝聚了汉、蒙、藏等多民族建筑风格和艺术的古建筑宝库。

现存最重要的建筑就是普宁寺了,这座寺院是外八庙宗教活动的中心。它按照汉地传统的轴线布局方式,依次排列各种建筑。普宁寺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汉族寺庙伽蓝七堂布局。从42蹬台阶、金钢墙以上,是曼陀罗,就是藏传佛教最典型的建筑风格,把两种文化很自然在协调到一起,融合在一起。普宁寺中尤以大乘阁为建筑的典型,它外部有六层屋檐,但下部两山墙上又辟盲窗三层,通体如五层高阁。用辟盲窗的方法以增加建筑装门面层数,是藏族的传统手法;而大体量的木构屋顶和大面积的菱花格装修,又富有蒙古族建筑特点;上部五个屋顶组成一个整体,既保存它所模仿的西藏桑耶寺原型,又做了新的组合,发挥出汉族屋顶的艺术形象。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凝固的音乐,而融合了多民族技术与艺术风格的建筑就是一首雄壮的民族交响乐,至今它仍耐人寻味,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猜你喜欢

民族融合建筑
我们的民族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建筑的“芯”
《融合》
多元民族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