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小议
2009-01-08黄倩
黄 倩
摘要:英美文学课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就如何上好英美文学课,提高学生对此门课的兴趣,发挥其语言教学作用及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上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 启发兴趣 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4-
一、高校英美文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英美文学课作为一门英语专业的传统的课程,历年来都是必修课,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素养有很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目光越来越多的投向市场,心态也趋向浮躁。这种情况也给高校的体制和课程造成了一些影响。对于像英美文学这类长线积累型课程,学生也越来越不重视,取而代之将目光完全投向一些实用型课程例如金融英语,法律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等等。但是大学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地方,它更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培养具有人文素质的人才的地方。如果大学丧失这个功能,那么整个社会可能会变的更加急功近利。
由于英美文学课程内容繁多,在上课过程中又以老师讲授为主,造成本门课程在规定的课时内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甚至到了学期末,教学内容还停留在浪漫主义时期,对于更能反映现代人生存轨迹的现当代作品却只字未提。这样学生对作家和作品的理解支离破碎,就无法形成对文学史的框架理解。也没有办法真正形成对文学的深入了解。
在我国英语文学实际的教学中,教材质量也存在不少问题,教材内容和语言与时代脱节,按照现行教材的体系,学生首次开始学习文学,就遭遇到最为艰涩、难懂古英语诗“贝奥武夫”。这样就在入门之初学生的积极性就打消了一半。
二、对于解决英美文学课堂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如果不改进与完善文学教学理论和方法,作为传统课程的英美文学课就很难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就我个人的经验从实践上提出一些建议。
(一)选材应广泛
对于学生而言 ,文学的定义有些过于狭窄,学生们把文学直接理解为诗歌、戏剧和小说。这是很自然的,因为文学教育的核心文本就是这些虚构性作品。但是事实上,“文学”的所指实际上更为宽泛。文学包括诗歌、戏剧和小说这些虚构性作品,但文学在其最广泛的意义上也包括书信、日志、论说文、文艺批评和评论。任何性质的文字,只要凭借才思而达到语言和智识交织的较高复杂程度,都可划归在文学范筹内,而这就意味着,有大量可被视作文学的东西往往并未成为文学课程的内容。所以我们的教材不必一开始就选择时代久远语言晦涩的作品来展开文学课。选择语言经典的小篇幅的书信,日志,评论等等题材一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尤其对于刚刚接触英语文学的学生。例如像故事性和悬念性强的《福尔摩斯全集》。在这些文学作品后面还可以附上中外各个名家对此作品的评价,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二)讲课把握框架
为了确保学生对文学史及其相关作品的整体的框架性把握,在英美文学授课之初,教师可把英美文学史上的主要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家按编年史的顺序列出清单分发给学生,对每个文学流派或代表作家,指定一位学生来尽可能收集相关资料,由该生写出读书报告,分发给全体同学。课堂讲解主要放在提出和解决引人深思的较高层次的问题上。对教材中已提及或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留给学生解决。讲授的同时,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展开有个性的、有深度的讨论。这样学生会有一定压力,就会迫使他们去真正的读作品。
(三)具体讲授注意技巧
英美文学作品有各种各样的体裁、题材和风格,面对一篇具体的文学作品,究竟应该从何处着手讲解?笔者认为:应先从整体着眼,即从作品主题着眼。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主题是文学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学生如果不能理解作品主题,即作品的核心内容,就不可能欣赏作品整体,更不可能通过个别探求一般,正确地总结出某些规律来。然后再从“细处”着手。由于一篇作品中“细处”可能太多,到底应从哪些“细处”着手呢? 这些“细处”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对文学热情的一些方面
第一,在文学作品中发掘文化因素。一种语言背后有广泛的强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支撑,所以对于非母语的学生去接触一门语言,必须首先对这个国家的文化有一定了解。文学作为一个平台给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展示语言背后的文化的机会。例如在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全面展现了英国中产阶级如何生活,穿着,打扮,社交,礼仪等等
第二,用文学语言美去吸引学生。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文学的又一精髓,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小说的选词美。论说文的结构美等等。例如培根有一篇Of Studies其本身就是英语习作的上品。也可以通过听力和朗读,让学生注意听语句的节奏、节拍、高低、升降等,让他们对整体语言的语音、语调有一个概念, 形成对英语语言美感的直观的感受。
第三,用文学作品去帮助学生思索人生。英美文学教学由于可以完整展现人物的人生,所以是帮助学生体会不同人生的极好的素材。这些成熟的人格,经典的人生会在潜意识当中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文学作品又通常包含某种深刻的哲理会引发学生对这些深层次问题的思考。灵魂寄托、生死意义、人的终极价值的深切关注这些都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例如英国著名诗人约翰邓恩在他的诗歌《死神你别骄傲》中以豁达的幽默来藐视死亡。让学生以也在这个氛围中去思索生死的意义。济慈说过,他认为诗歌的最佳功能莫过于使思想升华,同时又抚平人类烦忧。在讨论爱情这个问题时众多的文学家也在他们的作品中去思索爱情的意义。例如英国诗人罗伯特•彭斯的ARed,Red Rose这首爱情抒情诗,用相应背景的幻灯片展示给学生,学生对诗歌兴趣浓厚同时引发对真爱的思考。学生对于爱情是很关注的我们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中的爱情为主线去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同时通过文学又反过来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感情。文学给人终生的愉悦。作为教师要在文学的国度里去发掘这些启迪人生智慧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成长,教会他们生活,在文学中去感受去思索人生。
第四,用文学引导学生思索社会。文学也是一面镜子,其中记录着整个社会,各个民族的兴亡更替。凝结着历史的智慧。我们可以在英美文学的作品中去寻找到这些国家之所以发达的生动事例,民族形成的过程,语言的构成去帮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现在所处的社会,更客观的去分析时事政治。
第五,从具体作品的独到之处入手。文学教学不一定要从开头至结尾、逐词逐句逐段讲解遵循固定模式,一直用这个方法易使学生产生倦怠的感觉,难以使作品的独特之处展现出来。可以根据作品独特的背景,独到的语言,与众不同的写作方式具体入手。例如象征主义的大师霍桑在其名著《红字》当中用这个红色的A字贯穿始终却又随着女主人公的命运的改变不停的变化着象征意义。由开始象征通奸到后来象征能干到最后象征预示女主人公人性的升华的天使。红字至始至终都在激发读者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
(四)引入学生的评论和学生的自主翻译
文学是一个自主的学习的过程。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不同人对文学的不同理解才将文学丰富成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那么学生对于文学的理解和翻译也会有他们的独到之处。在教学中鼓励他们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甚至只要说的有道理可以自圆其说,我们都可以作为正确观点让别人一起来学习。每个人贡献一种观点那么整个班可以从一部作品当中学到的东西就相当可观了。
英语文学的教学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英美文学的关注这对于提高本门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对于此门课的兴趣有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