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水墨人物画的意象语言

2009-01-08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笔墨情感

郭 原

摘要:“意象造型”是中国水墨画的基本元素,中国画的意象造型并不是对客观物象的简单模仿,而是主张造型“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笔墨语言的运用,也是中国人物画意象造型的一个特征。意象造型,不光是概括对象的形神,而且始终和 “意”紧密结合在一起,贯注个人的情感。

关键词:意向造型 笔墨 情感

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5-

中国水墨写意人物画和其它绘画一样,目的即反映与表现客观对象。然而,水墨人物画往往会被认为只是简练的几笔,实际上它对造型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下笔既要反映出对象的结构特点,也要反映出转折变化、阴阳虚实,从而更好地表现物体,如果没有扎实的造型能力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意象造型”可谓是中国水墨画的基本元素,离开了它就没有了中国意味,也就产生不了有境界、有诗意的水墨画作品。

追溯历史,东晋顾恺之注重形与神的关系,强调“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失矣”,表现了造型技巧对传神的重要性。他在理论上的贡献还表现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提出。要做到传神,一方面要建立在对客观形体描写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又不能拘泥于形,必须以形迁想,通过大胆的想象妙得其神。

南齐谢赫在其 “六法论”中提出“应物象形是也”。“象形”即造型,就是说造型的前提是应物,根据画家对客观物象本质特征与整体规律的体悟感应出来的形象创造出艺术形象。

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言曰:“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 可见绘画之妙,在于气韵。他将对象神韵的再现手段明确归于用笔。在讲究“用笔”造型语言的前提下,造型实际并不是以视觉上的逼真作为追求的,中国画的意象造型也并不是对客观物象的模仿,而是主张造型“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

不受客观形象束缚,迁想妙得的意象造型,是因为画家并非直接对形象描绘,而是写立于胸怀的心象。意象造型既尊重客观物象的形貌,又不受其它因素的干扰,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正如《历代名画记》中记载谢赫“写貌人物,不俟对看,所须一览,便归操笔。”它注重精神活动,强调心物相契、重神尚韵,从而能够创造出比自然更富神采、更有内涵、更具意味的人物形象。

意象特征还表现在对“意”的注重。自宋朝以后,文人画崛起,在绘画中更加强调追求神似与画意,使画家主观情感得以充分发挥,造型成为表现精神的重要手段。

现代水墨人物画家在全面的文化、哲学及艺术修养的基础上,以坚实的绘画能力,通过对人生的理解,用灵活的笔法自由地“写意”表现。画面中反映的,完全是画家胸中“心象”或“意象”的迹化。这种“意象造型”不同于注重视觉真实,以形似为目的的“写实造型”;也不同于抽象艺术绘画脱离客观物象,找不到现实具体物象的“抽象超越”;而是既感悟造化,又依据心源,达到物我之间一种和谐的交融。这种“意象造型”是艺术家在生活中提炼过的艺术形象,是有意思、有味道的个性形象造型,要求自然合度、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在美学思想上强调“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画中有诗”,追求“诗情画意”的文学意味。它还需要用文学的艺术思想和书法的美学观念来指导画中的“意象造型”,并在水墨氤氲中充分表现艺术家的思境,文人的书卷气,使之成为一种讲求境界、讲求格调、讲求品味的艺术表现方式。

中国水墨写意画的笔墨语言是一种工具文化,是在长期的文化历史积淀以及工具自身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它和油画以及其它画种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其它画种的语言都是在对客观事物的关照中产生的,西方绘画语言的起源是模仿,而中国画的语言不是,它相对于客观物象,不是模仿,而是独立的。笔墨语言的运用,也是中国人物画意象造型的一个特征。

从画论与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物画是采用线条表达,讲究笔墨效果的造型方式,这不仅受时代审美意识的影响,而且和画家的审美理想有着直接的联系。画家在尊重客观物象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更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意象造型”也是一种表达人的主观情感与情思的艺术造型。不同的造型是经过画家概括、剪裁、夸张以及变形等意匠经营的结果,更加真实地表现出对象的神。这种意象造型,不光是概括对象的形神,而且始终和自己的“意”紧密结合在一起,贯注着个人的情感。

我们提倡一幅画应有一定的艺术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就是说,要做到“气韵生动”必须通过画面上的人物形象来说话,就必须以生动的、有艺术力量的“形”来体现。要表现这样的“形”,就需要我们在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中采用“意象造型”的造型方法。这一造型方法是随着西方素描不断的引进和对中国古代绘画理论深入研究后提出的。要能做到“意象造型”,必须进一步研究对象的结构规律、生长规律等,不但要表现出外部特征,还要表现出形成这些外部特征的内在规律。所以说,要画好水墨人物画,光有写生的造型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它还要求画家要有意象造型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对画好水墨人物画关系重大。中国画的造型,由于画纸采用生宣纸的特殊性,也从客观上要求造型能力必须高度熟练。没有高度熟练的造型能力,要想随手挥毫是不可能办得到的。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理论中,很早就重视画家主观情感的表现,强调艺术家个人人品、胸次、气质、性情的表达。画家不再仅仅着眼于对客观物象形神气韵的表现,而是更加专注于自身内心精神情思和气韵意兴的表达。继往开来,水墨画所洋溢的抒情写意性会体现为一种艺术哲思,一种自我精神与情感的升华,一种民族精神在绘画中的拓展与延续。

参考文献:

[1]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2]俞剑华.中国画论选读.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猜你喜欢

笔墨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情感操纵的人有多可悲
情感
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笔墨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