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退出不是“猛踩刹车”

2009-01-08周鹏峰李丹丹

金融博览 2009年11期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机构

周鹏峰 李丹丹

次危机都是一次重塑世界经济秩序的机会。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健以及率先走向复苏的姿态都让中国在危机后的世界中更胜一筹。当经济确实企稳回升后我们在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政策又该如何全身而退成为当下广为关注的问题。

政策推动中国率先复苏

记者: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同其他各国一同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您觉得中国所采取政策的内在背景、取得的效果与西方各国有何差异?从目前政府发出的信号来看,中国似乎走在了复苏的前列,您觉得这其中政策有多大贡献?或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缘故?

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西方国家由于银行体系受到沉重的打击,市场流动性紧张,信用体系急剧恶化,信贷被冻结,所以刺激经济首先是给金融机构输血,给货币市场输血。但在中国却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中国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还比较稳健,市场流动性比较宽裕,中国需要的是扩张内需。中西部地区有很大的投资发展空间,同时国民的消费水平较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内需扩张首先要财政政策的拉动,但单靠财政政策还不够,还需要积极的货币政策配合,因此,我国推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可以说,中国之所以受冲击相对较小,政策的逆向操作贡献很大,中国的投资,消费有很大潜力,但潜力不等于现实,有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这种潜力就能够得到较好的发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政策具有决定性作用。

彭兴韵(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与其他国家将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收购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给金融机构注资不同的是,中国在应对这次危机时是将巨额的财政资金投入到了实体经济之中,而不用修复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可以说,中国是面临着国外金融危机的冲击,但自身并没有真正亲历这次金融危机,这决定了中国经济在宏观政策的刺激下领先于那些真正的危机国家而复苏。

郭世坤(建设银行研究部总经理):西方采取的更多是货币政策,主要是进行了一系列的降息甚至降到零利率,再有向市场注入资金,向一些企业,金融机构的借贷,或通过资金的注入来实施货币政策与坏账清理等。

中国采取的政策更多的是直接针对实体经济,比如“四万亿”政策的出台,还有相应的一些产业和经济规划,对有关重点经济领域包括对外贸,房地产、消费等领域的政策支持,这些都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比西方政策效果更直接。

政策退出不是“猛踩刹车”

记者:目前各国在探讨未来货币和财政政策退出的可能,但有人认为,因中国信贷及投资的大幅扩张,且投资主体多为中长期项目,未来两三年中国实质性的退出将很困难,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没多少回旋余地?在经济企稳回升之后,中国还有多少政策操作空间可弥补?

陈道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四万亿元的财政政策是以两年为基础设计的。从目前来看,世界经济的复苏将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实现以市场真实需求为基础的经济复苏,对我国而言,也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中国的宏观政策能否顺利退出,关键是这些政策能否有效激起民间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推动经济进入新的良性循环。以投资为主体的财政刺激政策,有利于在短时间内缓解经济过快下滑,但在产能过剩消费率不足的情况下,却可能会进一步积累不利于经济良性循环的新的因素。如果是简单提高消费率,却有可能陷入杀鸡取卵的困境,因此需要从经济循环的角度来平衡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总之,长期问题在当前具有短期意义,制约着中国退出政策。

彭兴韵:退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猛踩刹车”。中央银行早前提出的货币政策动态微调,实际上已经表达了货币当局对上半年信贷过于快速膨胀的容忍度已经到了极限。就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而言,中央银行重新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重启了一年期的央行票据,就表明中央银行逐渐退出了去年11月中旬国务院关于金融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意见中的“货币政策策略”,最近两个月在中央银行和银监会的控制之下,信贷增加额的迅速回落,更是退出的大刀阔斧之举。

连平:通常应对危机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基本上是短期的,比如美国推行的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旦经济状况出现好转,就可能会较快地退出。但中国这次实施的政策我认为不完全是短期的。中国的情况和欧美有较大不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是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但积极财政政策不完全是短期的,它涉及到中国经济结构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比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消费提升等等。以前在这些方面真正实施的力度不大,但这次财政政策的重心是在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开发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问题。所以这次实际上是短期和中长期相结合,短期的政策达到预期的目标之后,会逐渐地退出,而中长期政策则需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郭世坤:目前谈退出还不是时候,因为我们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是很稳固,还需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点主管机构的态度也很明确。

现在有些人提出退出的问题,可能是担心一旦西方经济复苏之后,如果西方或美国救市政策比我们更早地退出可能会对我们的经济形成冲击,比如他们一加息,可能会造成我们大量的资金外流,但我觉得这种担心是单向的思维。综合来考虑,这种担心是不成立的,因为目前来看,最早走出经济危机的肯定是中国,中国未来政策转向比西方有更好的基础,所以应该是我们的经济政策对西方产生影响,而不是我们跟着他们走。

猜你喜欢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