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非非谈备课
2009-01-08刘宏炎
刘宏炎
刚才读到一篇谈论备课的文章,我也认为上课之前的备课是相当重要的,可是如果总在闭门造车,这种行为也颇值得探讨。
我校今年刚刚分配来了几个年轻教师,刚刚踏出学校大门,对教学的认识只是一知半解,能讲好课的确很难——当然要排除先天聪慧者,我也的确看到过这种很短时间就能够把课讲得头头是道的,然而毕竟是凤毛麟角。
我当初就是这种比较愚钝的人,甚至曾经被领导评价为“误人子弟”。然而,当初讲那一节课的时候的确精心备课过,只是那时对讲课的认识有些偏颇了。那时过于注重课堂中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和学生上课积极性的体现。结果,往往学生热血沸腾了,教学重难点却不一定有突破,惹得人家领导气炸了肺。至于品德培养方面的表现,领导根本没有当作多么重要的东西,人家只把它当成突破重难点过程中的附属物,而我却拿鸡毛当令箭。可是我却不承认我是那种吹毛求疵的人,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我所选择的,因为那几年正是素质教育刚刚提出的时候。师范学习时,老师就常常教育我们: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只为成绩而误了孩子的品德。所以我几乎只把品德和孩子的雀跃当作我的追求目标。
现在看来,当时的想法是很片面的。然而,那时的老师的确很少备课,因为从年轻到年老,所有教师都这样先上课后备课,备课始终只是为应付领导检查。而我要备课也根本找不着一个头绪。就由于我对知识讲授的这种愚钝,致使我在三五年的时间里始终不会讲课。我甚至没有机会看一看别人的备课,其实也根本看不出什么来。
然而,那三五年的时间里,学校也从来没有为我们的成长做过什么,甚至连一次摆花架子的教研活动都没有进行过,就更不用说平时的教学研讨了。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方法,我也的确无数次困惑,也多少次向老教师请教,然而,除了谦虚,老教师没有向我透露过多少有价值的东西。我也不止一次想夹着听课笔记到老教师的课堂去学习,然而受到冷落之后的我不得不放弃这种奢望。也许是教师之间的竞争造成这种结果吧。总之,我是一个无知的受害者——至今我一直这样认为。
自己愚钝,听不到别人的课,得不到别人的帮助,这就是那三五年里,我——一个年轻教师的工作现状。
反观今天的学校现状就好多了,学校教研活动多了,可以学习的机会也多了,甚至经常有老教师在旁边指导,年轻教师的成长也自然迅速多了。然而,对于备课的认识,往往还是实际一些的多。对于教师来说,这么多课,要课课写备课笔记,如果抛开其他繁琐的工作,或许还可以抽出一点时间来用心思考一下。然而,在繁琐的工作面前,写备课笔记不得不变成一块鸡肋。
这就如练字,如果每天写8个字,为了写好可以反反复复擦擦写写,直到自己满意。可是如果每天写28个字,每个字根本来不及擦擦,就匆匆而过,试想这28个字什么时候能够练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加之备课笔记还要求书写规范、漂亮。我经历过不止一次的公开课,每次都要精心准备。每次我也都要把准备好的课写一写过程,然后反复揣摩修改,最后再照着最终的教案来备课。这些教案对我的确相当重要。然而,拿回这些教案来看,没有一次写得非常规范的。我的结论是:如果过于注意格式和美观,我怎么能够全心全意去准备我的课呢?更何况如果写好了教案就不能涂改,这样的教案如何能达到极致?
“提高备课质量”其实是现在学校应该研究的首要课题了。当然,这一问题早已有人解决了,而且解决得非常好。然而我想:这需要首先把学校各项工作统筹安排问题解决好,然后才有“备课的方法研究”“备课比赛”“随机听课”“集体备课”的空间!
(博客地址:http://blog.edu11.net/space.php?uid=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