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惠及民生的新名片

2009-01-08雷杰能

江西教育A 2009年12期
关键词:南昌市助学教育局

雷杰能

背景链接:2008年南昌市教育民生工程七项指标如期超额完成,成为该市一张闪亮的名片。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学生数,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为62.5万人,完成数为63.12万人,超额1%完成任务;享受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的学生63.12万人,比市政府下达的指标增加3.52万人;为10478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779.57万元;从省、市、县(区)三级财政筹措556.64万元,向7083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发放助学金,资助人数比市政府下达的指标增加255人;中央、省、市三级财政筹措2060.6万元,向13737名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资助人数比市政府下达的指标增加2737人;省、市、县(区)三级财政筹措1124.5万元,向2249名贫困家庭学生发放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筹措资金2551.8万元,新建、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86390平方米(新建26882平方米,维修7395平方米,改造52113平方米)。

教育是奠基工程,也是民生工程。近年来,南昌市教育局以大手笔推进教育民生工程,成效显著。2008年是教育民生工程覆盖面最广的一年,构建和谐教育成效最显著的一年。该市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教育民生工程七项指标,积极增加教育民生工程九项内容,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四个同步”,即义务教育免费实现城市与农村同步、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同步、免学杂费与免费提供教科书同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纷纷予以报道,省政府授予南昌市教育局“人民群众满意的行政管理部门”称号。为解读南昌市的成功经验,记者专访了南昌市教育局局长熊晓武,围绕着教育民生工程话题促膝而谈。

做好“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

“教育要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民生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教育民生工程的实施,改变一些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熊晓武局长开门见山,谈了他对教育民生工程的认识。

熊晓武说,南昌市委、市政府对教育民生工程的实施非常重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余欣荣,市长胡宪等主要领导多次参加资助贫困学生的捐赠仪式。2008年3月19日,南昌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南昌市2008年“民生工程”指标任务分解表的通知》,向市教育局下达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等七项2008年教育民生工程的考核指标。

熊晓武说,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已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教育民生工程七项指标。同时,市教育局紧扣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重点,自我加压,积极拓展教育民生工程实施项目,千方百计落实稳定这个第一责任,促进教育和谐政策大覆盖。一年来,南昌市教育局新增了9个保民生、保和谐、保稳定的“自选动作”。

熊晓武说,新增的九项民生工程分别是: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强城区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保障适龄残疾少儿受教育权益,开展“春蕾助学行动”,完善普高、职校学费减免制度,组织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比如“春蕾班”学生在校期间学费全免,每人每年补助600元生活费。南昌市从市财政和教育附加费中安排172万元,重点资助508名农村贫困家庭初三毕业女生和农村纯女户女孩,以及城镇下岗职工家庭的贫困女孩,让她们在南昌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南昌汽车机电学校、南昌财贸职业学校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熊晓武说,这新增的九项工程件件关乎民生,项项顺乎民意,事事合乎民愿。在整体推进教育民生工程的工作中,既统筹兼顾,又分清轻重缓急,不平均使用力量。首先,把保证考取了高等学校的贫困生100%上学作为民生工程的重点,坚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上不了学;其次,把发展职业教育和助学行动结合起来。为唱响“学在南昌”的品牌,南昌市以超常规的举措发展职业教育,其中利用国家中职助学金的发放,把一些贫困家庭的小孩送到中职学校学习技能。培养一个贫困家庭的小孩就业,就救活了一个家庭。今年春节期间,南昌市教育局领导带领局机关有关同志,对这些中职贫困生家庭进行回访,家长们非常感激,千恩万谢,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有的家长拿不出什么东西招待客人,就塞几个鸡蛋给这些前来看望的领导,非要他们把鸡蛋带回去不可。一些家长高兴地告诉局领导,小孩通过专业培训,学到了本领,一个月赚到2000元工资,未来的日子有希望了。

熊晓武欣喜地告诉记者,南昌市政府斥资1.02亿元将南昌市盲校、南昌市特教学校整体搬迁至江西外语外贸学校原校址,整合资源,谋求1+1>2的效果,把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政府助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熊晓武认为,在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中,各地各学校都能够因校制宜,创工作特色。比如南昌市第一职业中专就和企业联姻,由企业出钱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去该企业工作,实现了双赢。去年该校和厦门利胜电源有限公司合作,公司赞助培养经费73.4万元,招收367名贫困家庭初三学生入读“光电源班”,免费接受中职教育。南昌市还配合做好“1168”爱心助学工作,向600名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特困生发放资助金40余万元。在全国助残日,组织市属学校师生向残疾学校捐资助学。在大学新生入学前夕,组织慈善机构、大型企业、媒体广泛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想方设法拓宽助学渠道,让更多的家庭得到资助。

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成绩来之不易。南昌市教育民生工程交出如此优异的‘成绩单,除了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外,还有哪些原因?”记者问道。

熊晓武稍加思索后,归纳出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工程管理实现精细化。我们坚持大气谋事、精细做事,把教育民生工程实施工作抓紧抓实抓细。”

熊晓武说,为此,要问政于民。局班子成员坚持以民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定期接听民声通道热线,知民情、察民意、疏民怒、解民难,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加强统筹。教育民生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需求、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牢固树立全市教育民生工程“一盘棋”理念,坚持上下联动,注重统筹城乡、县(区)、学校的实施工作,确保上级专项资金和市、县(区)配套资金及时到位。

要加强组织领导。组织媒体广泛宣传教育公平政策和济困助学惠民措施,及时将党的温暖、政府的关爱告知于民,使之家喻户晓。组织各县区、各学校落实教育民生工程硬任务,将民心工程抓细、抓实、抓好。

熊晓武说,二是工程实施实现系统化。教育事关千秋万代,涉及千家万户,推进教育民生工程要千方百计,努力保障人民群众享受教育发展的成果。

要制定好资助政策。市教育局积极协助市政府制定“以政府资助为主导、财政拨款为基础、社会积极参与、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资助政策,建立济困助学长效机制。该项政策实行后,资助投入逐年增加,资助面明显扩大,资助标准大幅度提高。

要健全资助体系。从2007年起,全市建立了覆盖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本科教育的全方位资助体系,完善了市、县(区)两级财政专项资金拨款制度。如高等学校资助工作,形成了以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为主体,勤工俭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有机结合的“奖、助、贷、补、免”的资助体系,资助面达25%以上。

要完善保障机制。市、县(区)政府大幅度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支出标准,2008年全市的总支出是2007年的3.5倍,有力地保障了免费教育的实施。

熊晓武说,三是工程推进实施实现多样化。教育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的基础,坚持把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作为推进教育公平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抓手。

坚持用教育发展推进民生工程,促进教育公平。南昌市教育局坚信发展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法宝,将咬定发展不放松,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放到农村,建立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长效机制,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现代化,优化农村师资队伍,努力保障农村孩子享受良好教育。着力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做大做强40所省级重点中学和重点建设中学,做优一批特色学校,打造软实力,建设硬品牌,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熊晓武说,要坚持用惠民政策推进民生工程,保障教育公平。在义务教育阶段,市教育局实行免费教育政策,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四个同步”,极大地减轻了人民群众的教育支出负担。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市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让贫困学生能够完成高中阶段教育,能够上得起大学,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郑重承诺。

坚持用规范管理推进民生工程,维护教育公平。从严治教,依法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从严治理教育乱收费,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实施“阳光工程”,提高招生公信度;推行“8+2”工作法,维护校园安全和谐;加强服务指导,促进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

熊晓武最后说,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办满意教育,是党的呼唤、政府的责任、人民的期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奋斗方向。今后,南昌市教育局将一如既往,并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南昌市助学教育局
江都市教育局
模拟成真
云梦县教育局举行实验教学说课比赛活动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考了个大的
吃两个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