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教学的新思路
2009-01-07史艳米琪
史 艳 米 琪
摘要:音乐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与十九世纪,它的宗旨就是在精确、可靠的音乐史料的基础上,寻找和探索音乐发展的规律和评价标准。学习研究西方音乐史对学生开拓艺术视野,提高艺术素质,增强艺术审美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西方音乐史;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渗透
一、 明确西方音乐史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学习的意义:
音乐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与十九世纪,它的宗旨就是在精确、可靠的音乐史料的基础是上,寻找和探索音乐发展的规律和评价标准。我们现在可见的中外音乐史教材和专著中,有的音乐史学家站在哲学的高度对音乐的表象和本质进行严谨的探究;有的音乐史学家则强调音乐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有的音乐史学家在关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音乐的风格、体裁的发展与变迁;有的音乐史学家关注对音乐家生平机器作品的研究与探讨。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编写,都离不开对音乐作品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的介绍。
为什么在高师音乐教育中要加强“西方音乐史的学习呢?首先,学习西方音乐文化是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通过学习“西方音乐史”也可以从更广的角度来审视中国音乐的创作与发展,推动中国音乐的更新,洋为中用。近百年来中国音乐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但学习西方音乐史是有一定困难的,首先,要了解西方社会的发展变迁,学习历史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的头痛,西方音乐史中最难记的就是众多音乐家的名字、作品的名称、各种体裁的形成与发展、音乐风格的演变等内容,学习起来十分枯燥。因此在高师音乐教学中,除了强调学习《西方音乐史》的重要性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呢?多年来,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也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1、上课时语言力求生动;2、以历史故事和音乐家传记故事的串讲为主脉络;3、穿插优秀音乐作品和作品创作的背景资料;4、利用音乐家传记电影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等,这样一路做下来也略有成果,但这种以讲授为主要方式的教学,却总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是让我觉得在教学上有缺陷,而研究性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说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在一个新的教与学的气氛中,让学生逐步主动的、自觉的、有目的性的学习。
二、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简单的说,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具有开放性、主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开放性一是课程内容的开放,二是学习资源的开放;主体性是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要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综合性在是教师的知指导下,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与新学的知识相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向着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动手动脑。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突破,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科学态度,树立不断进取的精神,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因此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研究性学习既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更是对我国传统学习理念的延伸与发展,教育家孔子对学习方式有一些至理名言:“学而不四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等。在高师音乐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对这样的话都可以背诵如流,但是有多少学生这样去做了呢?大多数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记录老师所讲内容,自己主动思考问题并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资料查找、总结归类的学生实属少数。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渗透,就是对学生提升自学能力的引导过程,增强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自信心,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独立创新意识的人才,做好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上的准备。
三、 在西方音乐课程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西方音乐史》课,重点培养学生对西方音乐史料的整合能力,而这恰恰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弱项。音乐专业的学生文化功底较差,文字写作能力不强。因此改善音乐史教学中的学习方法,告别以往音乐史论课大量死记硬背的模式,引导学生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激励、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当然要形成这样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非一日之功,要采用逐步提升的方法。音乐史教学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要加强课外辅导,加强音乐师范生的写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融会贯通与音乐史有关的专业理论内容,而且写作能力也有所提高。最可贵的是有的同学在收集资料写作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对中国音乐现状的关注与思考,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 研究性学习带来的教与学心理上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师教育专业化是个大趋势,我们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他们今天是学生,明天就是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是我们现阶段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主题。教师的作用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环境的主要构建者和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及时将新的音乐专业的最新成果与信息介绍给学生,同时也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变化,将专业知识以学生可以接受方式,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的美丽是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得以彰显的。研究性学习给教师一个引导者、设计者的位置,教师的教育心理决定了教育效果的好坏。
在研究性学习的教与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也要有相应的变化。传统被动式、接受式的课堂学习,已经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显示要在教师的引导和调动之下,培养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在研究习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和寻找自己的兴趣点,继而以兴趣点为动力来推动自身的知识结构的构建,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
总之,高职单科音乐教学的改革和探索,是高师音乐教育整体改革的组成部分,也是对音乐教育改革的促进。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可以运用的教方法有很多,但在西方音乐史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不失为最佳的一种方法。
注:河北是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2006年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