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钧瓷的“形色”之美
2009-01-07胡玮
胡 玮
摘要:中国钧瓷历史悠久,本文介绍了钧瓷的发展历史,分析了钧瓷的颜色、造型、声音艺术。
关键词:钧瓷;颜色;造型;声音
禹州钧瓷历史悠久,禹州神后素有钧都之称,钧瓷作为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钧瓷的名贵就在于禹州神后境内特有的土质、水源和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矿藏丰富的土质,由寒风的冰冻,春暖的软化,夏日的暴晒,秋雨的浸润,就形成了禹州境内独特的烧制钧瓷的独特资源。所烧制的钧瓷胎质精纯、坚实细腻,釉色浑然天成,乳光晶莹,绚丽多彩,相映生辉,极富诗情画意。
追溯中国瓷器历史,早在商朝就出现了原始青瓷。春秋战国时期,原始陶瓷已普遍使用。东汉的青瓷、黑瓷已基本成熟,而隋朝又出现了白瓷。到了唐朝,瓷器的品种已相当丰富。宋朝则首次出现了打破青白黑釉色一统天下的新瓷种——钧瓷,中国瓷器从此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澜的辉煌时代。在这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以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和神奇窑变而著称于世。
一、绚烂多彩之色
钧瓷被人们誉为“彩瓷之鼻祖”,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等多种窑变色彩,红里有紫,紫中有蓝,蓝里泛青,青中透红,青蓝错杂,红紫掩映,宛如蔚蓝的天空中出现的一片彩霞,五彩渗化,交相辉映。钧瓷未出现之前,青瓷在瓷器中占主导地位,当时瓷器的颜色是单调的,唐三彩虽有颜色但不属瓷器范畴,唯有钧瓷开创了高温釉瓷的先河。由于温度、气氛及操作制度的影响,产生窖变,形成了钧瓷变化万千、交相辉映、瑰丽灿烂的特色。
钧瓷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一经面世,即受到人们的青睐,发展迅速,还影响到河南、河北、山西、内蒙一占等地瓷窑群起仿烧,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钧瓷在宋代达到鼎盛阶段,成为当时的五大名窑之一,与汝、官、哥、定窑并驾齐驱。宋室南迁后,钧瓷得以复苏。元代,北方钧窑逐渐趋于衰落,而江南地区仿钧瓷又悄然兴起,如浙江金华铁店窑、江西吉安吉州窑,在南宋至元代就烧制出光彩夺目的窑变釉,江西景德镇烧制的铜红釉,其呈色原理显然与宋钧铜红釉一脉相承,甚至成为明清时期宝石红、霁红、郎窑红、美人醉等釉色品种的滥觞。明清时期,江苏宜兴的“宜钧”、广东石湾的“广钧”和江西景德镇的釉里红、祭红、郎窑红等,都是在钧瓷的影响下生产的新品种,不仅吸收了钧瓷工艺的优秀传统,而且又有所创新。后来,日本等许多国家也相继仿烧,使钧瓷这一中华绝技走出国门,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
钧瓷釉色五彩灿烂,璀璨夺目,最著名的有:海棠红、胭脂红、鸡血红、玫瑰紫、葡萄紫、丁香紫、茄皮紫、月白、天青等等,钧瓷以釉厚为本,开片为奇。釉层乳光晶莹,其色或沉潜釉下或漂浮釉表,层次多变,鲜活欲滴,具有难得的立体感,意境奇妙,浑然天成,其光泽温润如玉,余韵不尽。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钧瓷那五光十色,晶莹欲滴的色调,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神奇的图画,有的像云雾山峰、峡谷飞瀑;有的像翠竹生烟、芙蓉出水;有的像节日焰火、满天繁星;有的像夕阳残照,红里有紫、紫里有红,青中有白、白中有红,光怪陆离,变幻莫测,美不胜收。古人曾用“绿如春水初升日,红似朝霞欲上时”,“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凌空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的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钧瓷不仅颜色丰富,而且有时诸多色彩同时出现在一个器件上,形成所谓“花釉”。其形成原因是由于铜着色剂对环境十分敏感,在燃烧时空间各点的温度、气氛不可能完全一样,因而釉面各部位的颜色也就各异,出现了“入窑一色、出窖万彩”的制品。由于铜在高温下的挥发作用,工艺上较难控制,所以以铜为着色剂的钧窑瓷器历来都被视为珍品。再加上钧瓷上的图案非人工所为,别说相同,连近似的两件作品也难以烧制,钧瓷的不可仿制性,也大大地提高了它本身的艺术价值。
二、古朴端庄之形
钧窑瓷器以其蕴润雅致,五彩斑斓的釉色著称于世,同时它也是釉和造型完美结合的产物。现代钧瓷造型既讲究实用功能,符合生活的客观规律,还考虑艺术美。钧瓷的釉层丰满且有流动性,为了适应钧釉的这种特点,在造型上除了注意圆、扁、方、长、曲、直、缩、张格局合称和虚实得当之外,还须做到浑厚端庄,典雅大方,装饰简练,线条明朗,棱角突出,起伏得当,以增强钧釉的艺术美。其造型古朴厚重、典雅端庄,简洁大方、线条流畅,充分体现着古代宫廷的崇高和法度,表露出清新练达的民族含蓄之美,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深刻哲理。
钧瓷因其技艺精湛,造型质朴敦厚,宋徽宗时被定为御用品。宋代钧瓷从诸多青窑瓷器中脱颖而出,由于是宫庭需要,当然极尽精美。在造型方面,宋代钧瓷多以器皿类造型出现,如花盆、花托、瓶、洗、杯、奁、尊、碗、盆、盘、壶、炉等。其中以养花用的花盆类居多,其次是文房用品类的洗、盆等,再次是审美的、寓意权贵的、祭祖用的瓶、尊、炉、鼎等,这三类作品已经从简单的日用品类上升到精神需要,这表明钧瓷的功能是致力于审美需要的,突出一种“雅”的品位。这时期的钧瓷造型有强烈的仿古意味,尤其是仿三代青铜器,无论官窑民窑,都严格认真,制作规整,但不是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艺术上法古创新,古拙高雅技艺惊人,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钧瓷几乎没有任何花纹装饰,它的美体现在造型线条处理上,杜绝轻薄花哨,追求端庄肃穆、宏大气魄,显示一种内在的含蓄美,具有千古耐看的时代魅力。
由于钧瓷长期都是御用品,因此造型一般比较古朴、凝重,活泼不足、严肃有余,日用品较少、陈设品较多。钧瓷器皿,棱角分明,线条优美,文饰简练,雕塑别致。钧瓷传统作品尊、鼎、钵、洗、瓶等陈设品,置之庭室,富丽堂皇,满屋生辉;陈之几案,赏心悦目,雅致韵人。钧瓷胎质,陶冶清纯,坚实细腻,扣之其声如罄,清脆悦耳。钧瓷的釉质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釉中常常呈现出珍珠点、鱼子、菟丝、蟹爪和蚯蚓走泥似的纹路。钧瓷传统的造型270种,其中神瓷(供神用的)65种,官瓷(官属用的)36种,宝瓷(清朝寿品)70种,民瓷(民间用品)99种。这其中主要有:香炉、宝象瓶、葫芦瓶、连座瓶、玉壶春瓶、梅瓶、双龙活环瓶、鹅颈瓶、出戟尊、三羊开泰尊、莲花尊、花盆、鼓钉洗、碗等。新创品种有几十个品种,主要有鱼瓶、天球瓶、日月瓶、观音、弥勒、钟馗、十二生肖、动物、花插、文具、茶具、挂盘等。当然,当代钧瓷的造型已远远超过了这个限度。
三、曼妙不绝之音
钧瓷除了它的颜色和造型,还有它曼妙的声音。深夜里,大地寂静,轻轻地,“噼啪”声,如铃如泉,虚妙清冷,如琴如涧,绵绵不绝,使得这个深夜,一片澄明。这就是钧瓷开片的声音。这种声音,如筝之丁零,如琴之婆娑,如铃之清脆,如钵之惊觉,可以绵延百年不绝。多少喜爱钧瓷的人,对此如痴如醉。伴随开片的声音,钧瓷上出现了纵横交错的不规则的冰裂纹路。这种纹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无数次的开片之后,变得日益复杂。这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此起彼伏的“噼噼啪啪”之声,时而密集,时而零落,轻重舒缓,自有抑扬。像在倾听一场打击乐的合奏,又像在倾听千百人同时演奏小夜曲,嘈嘈杂杂,珠落玉盘。
伴随着“噼噼啪啪”声,一道一道的冰裂纹开始出现,像闪电击过地面,绚烂之后留下余痕。开片主要由两种因素形成,一种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另一种则是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造成在冷却过程中收缩率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开片。这本来是瓷器烧制过程中的一种缺陷,但在宋代以后,已经成为钧瓷装饰的一种追求。这是其他瓷器所没有特别之处,也是收藏钧瓷的潜在价值。
钧瓷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宝贵遗产,不仅具有强烈的古典魅力,使人产生出民族自豪感,而且它还把自然艺术、科学和历史浑然融为一体,充分显示出含蓄、柔和之美。在艺术品收藏的领域中,随着古代艺术品可收藏数量的逐渐减少,现代艺术品收藏已经成为了多数收藏家收藏的重点之一。如今的钧瓷生产无论是造型设计,烧成工艺,还是品种釉色,艺术风格,都日臻完美。它也将逐渐成为艺术品收藏市场中的新宠。“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愿这灵性天地的钧瓷艺术,能给世人增添无限的美好享受。
参考文献:
[1]五光十色话钧瓷, 纪珏霞,《文明与宣传》2002年第07期。
[2]论中国钧瓷艺术的历史演进,周晓峰,《艺术教育》2006年第04期。
[3]斑斓瑰丽话钧瓷,王健,《陶瓷科学与艺术》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