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城市林业新理念的理解

2009-01-07周来德毛友忠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22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

周来德 毛友忠

摘要:文章在论述城市林业概念、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城市的自然、社会、经济及林业等生态环境理想模式,提出了建设城市生态林业的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城市林业;生态环境;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Q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2-0073-02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活动的中心,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是人创造出来的人工生态系统,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卫星城市的建设,小城镇的发展,城市的合理规划,限制市区的工业污染,严格车辆的尾气排放,生态城市的建设等。特别是意识到森林在自然环境调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城市发展必须与自然共存后,人们希望“将森林引入城市,让城市坐落于森林之中”。于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把林业的研究重点转向城市,并逐步形成了现代林业的一个重要的专门分支——城市林业,城市林业的研究和发展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

一、城市林业的基本概念

1965年,加拿大ErikJorgensen教授最早使用“城市林业”一词,认为城市林业不只是对城市树木的管理,更是对受城市居民影响和利用的整个地区的所有树木的管理。日本专家认为城市林业包含:“市区公园绿地,主要包括城市公园、市内环境保护区、道路及河流沿岸的绿化、机关企业等专用绿地、居民区绿化美化及立体绿化等;郊区公园绿地主要包括郊区环境保护林、自然休养林、森林公园等城市近郊林及农、林、畜、水产生产绿地”。

20世纪80年代,沈国舫、王义文等人将城市林业的有关概念引入国内,此后,有关城市林业的研究和探索在各地陆续开展。我国的林业工作者在城市林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对城市林业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定义:城市林业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是建设、经营和利用城市范围内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其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城区绿地和城郊生态公益林,如城市公园、道路绿地、城市防护林、风景林、环保林、水源涵养林、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生产生活绿地等。

二、国内外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展,人们对城市生态文明的呼声越来越高,发展城市林业已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任务,也是当今世界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公民的高度重视。世界许多城市都把发达的城市林业作为城市繁荣文明、社会富庶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作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971年,莫斯科修订了新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城市面积调整为878.7平方公里,森林公园保护带的面积也随之增加到1725平方公里(保持至今),保护带位置调整为距市中心30~70公里处,宽20~40公里,平均宽度28公里左右。伦敦以其完备的绿地系统和优美的城市景观闻名于世,堪称西方国家善于运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促使城市与自然融合的典范,其城市绿地总面积为17593公顷,绿地率为42%。

国内城市如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始终坚持把建设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园林式、花园式城市,现代化国际城市作为战略目标,大力发展城市林业,经过20年的努力,绿化覆盖率由10%上升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3平方米上升到37平方米;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广州,是继深圳之后中国第二个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的城市,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际花园城市。为进一步改善首都的生态环境,北京市提出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构筑首都高标准的绿色生态体系、高效益的绿色产业体系、高水平的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完成城市绿化隔离区、平原和山区三道绿色屏障建设。

三、建设城市生态林业的对策及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城市林业的认识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和经济的空间载体。因此,城市的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及组织所关注的焦点。城市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生态系统平衡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农业和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城市林业建设和生态系统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绿化管理部门要积极广泛地宣传,使绿化意识深入人心,鼓励市民关心和参与城市绿化工作,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培养市民环保意识,倡导东方人“和谐”的哲学理念,真正做到“天人合一”、阴阳相济、虚实相生。要树立健康的生态价值观,发展生态产业、推广生态建筑、生态住区、生态出行与交通、生态材料,提倡生态化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二)加紧城市林业生态圈的规划及实施,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城市林业不仅要遵循森林固有的内在规律和城市独特的生境条件,也要符合地域文化习俗和市民的行为观念,因地制宜,将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城市可用于绿化的土地有限,应进行合理布局,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功能区、人口密度、绿地服务半径、生态环境状况和防灾等需求。布局不仅要“小、多、均、精”,满足和方便广大市民的游憩需求,协调城市容积率和环境的矛盾,也要发挥绿地的规模效应,降低人为干扰强度和边缘效应。

(三)加大城市林业研究力度,提高城市绿地质量

近几年,城市林业虽有进步,城市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布局不合理、绿化用地面积偏少、绿地质量低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城市林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应积极开展城市林业的研究,全面提高城市林业的景观质量、生态质量、园林艺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技术。

(四)深化改革活化机制

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各项林业政策,利用新的经营机制,明确造林者、经营者、收益者的经济责任和经济利益,充分调动“全民搞绿化,全社会办林业”的积极性。

(五)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近年来,花卉苗木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产量大幅增加,质量效益不断提高,花木产业化经营逐渐形成,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了充分发挥本地气候适宜、种质资源丰富、特色明显的优势,积极调整花木生产布局和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把花木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城市郊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四、结语

城市林业建设中,市区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自然、人文、经济优势,建设完整的绿化、美化生态系统,近、远郊则根据森林的绿化功能,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合理布局各类林木树种,包括经济果木、森林公园、休闲林苑、自然保护区(小区)、环城林带、绿色通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应用先进林业技术,采用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改善居民环境和质量,以达到“森林围城、城在林中”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乔勇进,王玉祥.盐碱地城市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树种选择及配置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2,(l).

[2]翟建中,程荣昌.上海生态林业工程构思与策略[J].上海农业学报,2002,18(3).

[3]刘云刚.新时期东北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与转型——伊春市的个案研究[J].经济地理,2002,22(5).

[4]巧郑镜明.谈建设“山、城、田、海”生态城市的广州林业建设策略[J].林业建设,2002,(4).

[5]阮怀静.城郊生态林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生产率系统,2002,(1).

[6]关欣,张凤荣,等.新疆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与开发[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20(l).

[7]肖锦,陈元彩.中国西部开发与城市污水回用[J].工业水处理,2002,22(3).

[8]温根,王保民.浅谈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一城市林业[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2,14(3).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
发展工业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