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游,善耶?恶耶?

2009-01-07郝会轩

家庭生活指南 2009年1期
关键词:网游游戏家长

郝会轩

网络游戏,一个已经并不算新鲜的事物。从最早的《传奇》、《万王之王》、《网络三国》等简单的图贴和控制类游戏到现在的《魔兽世界》、《无尽的任务》等具有完整的剧情和世界构架的大型(MMRPG),中国网游在其特殊的背景和社会成分下已经走过了整整八个年头。在这八年中,关于“电子海洛因”与“虚拟天堂”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然而当内容丰富的新时代网游接触到了未成年人时,频发的负面案例和高举“网游无罪”的孩子们所形成的鲜明对比让人们不得不再一次思考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网游究竟是好还是坏?

2007年7月16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公安部八部委正式发布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无数的家长为之叫好,而与此同时,一些玩家和游戏公司却对《方案》并不“感冒”,新一轮的争论再度上演。在断言谁是谁非之前,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网络游戏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之后再听听各方的观点,看看新时代的网游究竟带来了什么:

身背恶名而来的产业新贵

1992年~1996年,中国网络游戏的“史前文明”时期,以《侠客行》为代表的文字网络游戏(Mud,中文译称“泥巴”)游戏开始盛行。

1998年6月,联众游戏世界建立,开始在东方网景架设游戏服务器,一代世界网络游戏巨人开始迈出了它的第一步。

1999年7月,网络创世纪民间模拟服务器出现,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先后出现了大量的模拟服务器,从那时起,国内的玩家们开始实质性地接触到了真正的图形网络游戏。

2000年7月,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中文网络图形Mud游戏《万王之王》正式推出,凭借优秀的游戏质量,配合特殊的历史条件,《万王之王》成为中国第一代网络游戏无可争议的王者之作。在其运营期间,注册用户已超过20万,北京服务器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过7000人,《城邦》已经超过2000多个!

至此,中国网游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代。中国网络游戏的运营机制通过《万王之王》得到了建立,而其诱出的潜在市场则成为吸引更多公司冲击网络游戏市场的直接原因。

在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价值而使一些商人趋之若鹜的同时,一些心智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报道也时常出现在各个媒体的报端,严重者甚至造成了犯罪!

据某地区的网络犯罪调研报告称,在2007年审理的15件涉及网络犯罪的案件中,未成年人参与犯罪的有13件之多,占所调查案件的86.67%。根据网游现在的发展形式,到2008年底这一数据又在大幅上升。

窥一斑而知全豹,仅仅一个地区尚且如此,全国的青少年网络犯罪状况可想而知。然而,即使学校和家长苦口婆心,一批批规定相继出台,可是大批的未成年人仍然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以挥霍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代价,追求着虚拟的快感……

家长:面对玩物丧志的孩子,我们痛心疾首

采访一:李女士(52岁,私企管理者)网络游戏毁了我的孩子

我恨死了网游!

心脏病算是一种老年病了吧,我儿子今年刚刚18岁,可是他却得了心脏病,正是你们所说的网游害了他!

那天我正在单位上班,突然我儿子的同学用我儿子的手机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建华出事了,您快点来医院一趟吧!”问他到底怎么回事,他在那边支支吾吾也说不清楚。我只好放下手头的工作跑去医院。结果我看到的景象令我至今难忘。平时身体挺结实的儿子此刻脸色铁青,全身不断抽搐,牙关紧咬,一直在吐白沫,我当时就懵了。等清醒过来,我赶紧抓住一个学生问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孩子才吞吞吐吐地说是在网吧打游戏累的。儿子打游戏我是知道的,而且也允许他在没有课业负担的时候适当玩玩,放松放松,可我怎么也没想到玩玩游戏能把人累成这样。再一问,才知道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在网吧通宵玩了好几个星期了。我一边央求医生救救我的孩子,一边狠狠地咒骂网游这个东西。

我和我爱人平时工作忙,儿子上的又是寄宿学校,一般要是没什么事,周末孩子也不回家。我本以为让孩子早点儿学会独立是件好事,就也没过多地干预他的生活,谁知道他会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且上瘾到了这个地步。

好在后来医院把我儿子救了过来,告诉我这是因为过度劳累引起的心脏病,但是这孩子以后要长期服药,并且不能再累着了。明年他就要参加高考了,现在他连多看一会儿书都会感到胸闷,你说还怎么复习啊!我现在恨死了网游,要是你说的那个防沉迷系统能早点儿出现,也许我儿子就不至于到今天这个地步,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采访二:刘先生(47岁,教师)网游暴力教会了孩子什么?

毫无疑问,网络游戏简直就是一个虚拟的杀手!

说起这个事我真是无地自容,一个教师的孩子居然作出了违法的事情,不仅丢了我的脸,更是丢了“教师”这两个字的脸!

我儿子今年16岁,因为学习不好,早早就辍学在家。开始他还只是天天在家做做家务,我本来以为这孩子没什么出息,好在本质还很善良,也就没多留意,任他赋闲在家。后来他开始打网络游戏,我想一个大小伙子,窝在家里也很无聊,就由他去了,只是知道他游戏打得很好,是个什么门派的掌门人。谁知道这一疏忽,就让我儿子进了劳教所。

去年3月份,我儿子在游戏里和另外一个也是辍学在家的孩子PK(单挑),结果一向横行霸道的他被那个孩子给打败了。他堵了一口气,纠结了几个游戏里认识的无业青年在一个网吧找到了人家,用木棍把人家打成了重伤。法院判我们支付全部的医疗费用,考虑到我儿子还没成年,以故意伤人罪判了两年有期徒刑。现在,我已经辞去了学校的工作,因为我连自己的儿子都管教不好,还有什么资格去教育别人的孩子!

我还想说,现在的游戏里有太多的暴力因素,我不知道制作这些游戏的人为什么要把打打杀杀做成游戏的主题,难道他们没有考虑过这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吗?如果他们的孩子也玩这样的游戏,他们会放心吗?他们眼中除了钱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吗?

采访三:鄂先生(37岁,业务经理)面对网游,我只有招架之力

说起网游,我的感情真是很复杂,因为我曾经也是一名玩家,而且一度沉迷。但是前一段时间当我发现12岁的女儿也在玩一款网游时,我却非常担心。

女儿玩的是一款看似休闲的舞蹈类游戏,可经过我的亲自“测验”才发现,里面的人物经常身着奇装异服——男性的怪异,女性的暴露,而且游戏里玩家的素质良莠不齐,脏话连篇,聊天内容低俗,难以想象这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作为一名“老”玩家,我非常了解游戏中都有些什么。暴力、色情、攀比、斗富,无一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恶魔。而现在的网游在其轻松的表面下,骨子里仍然是那些东西。而且游戏厂商的水平在进步,一些游戏对像我这样的家长甚至仍有吸引力,这都让我非常担心。

虽然我已经禁止女儿继续玩这款游戏,但是随着她的长大,我根本不可能照顾到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她对这些东西有足够的抵抗能力之前,我不知道还能保护她多久。

你所说的防沉迷系统我也有所了解,但我觉得这并不能有效地控制未成年人受到其中“有毒物质”的污染,只要孩子接触了这类东西并印象深刻,恐怕即使只有一个小时,那影响也是致命的。

此外,我刚刚想到的是,如果孩子用父母的身份证件来注册游戏,那所谓的防沉迷系统不就没有意义了吗?我很担心,真的很担心……

孩子:家长的不解与盲目排斥

采访一:小涛(17岁,语文课代表)我的游戏是为了审美而存在的

在回答你的问题前,我想问问你,你玩过《魔兽世界》吗?如果你玩过,那你就会理解我对它的痴迷。注意我的用词,是“痴迷”,不是“沉迷”。

《魔兽世界》是一款非常完美的游戏。里面有完整的世界观、宏大的世界构架和丰富的文化内容。在某些方面,它体现着西方文化中不输于中国古典名著的浪漫和唯美。北欧神话、西方世界的思考方式,甚至中世纪的社会构成都在其中有所展露。况且,那个性十足、数目上万的英雄和人物,加上横跨几十个世代的故事背景,这一切简直就是一部文学巨著。试问,学校里推荐的那些纪录片和书籍有哪个能够与其特有的丰富性相比?更何况你可以身处其中,作为一个参与者进行阅读和思考!如果它不是一款网游,如果它仅仅是一本名叫《西方古典文化面面观》的书,你们还会这样拒绝它吗?

其实《魔兽世界》仅仅是一个代表,有数不清的网游有着和它不相上下的素质。我认为社会是小看了我们这些所谓未成年人的思考能力,难道下个月我过了18岁生日就会比现在更成熟更有分辨能力了吗?换句话说,你从所谓古典名著《红与黑》中学到了什么,拜金主义?你从《包法利夫人》中学会了什么,婚外恋?一切都要看欣赏者的水平,看个人的分辨能力。至少我没有在网游中迷失自我。

采访二:赵羽(16岁,体委)我的网游是健康的

也许你不知道,早在2003年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就将电子竞技列为第99种正式体育项目,所以当有人说网游是“电子海洛因”的时候,就等于说吸“电子毒”是体育运动!

我不是强词夺理,既然官方都已经承认游戏是一种健康或者说是有益于健康的运动,为什么还要限制和制止呢?尤其让我不能理解的是学校和家长对这种事物的恐惧达到了一种夸张的程度。我在玩网游的时候往往会被冠以不求上进、没有前途等等罪名。说实话,我对网游并没有成瘾,在连续几个小时的奋战之后,我也会感到疲倦。而且,一个游戏的内容有时候难免重复和拖沓,很多人往往只是游戏了几个小时后就下线。可是仅仅三五个小时的游戏时间却被家长和学校如此剥夺,难免让人产生逆反心理。

其实网络游戏也好,第99种运动项目也好,说到底还是一个游戏,就像打篮球、听音乐一样,放到我们的生活里仅仅是一种消遣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这和多少年前讨论青少年是否能听流行歌曲一样,只是家长对新生事物的恐惧。而作为当事人的我们也和当年的父母们一样,你们觉得追星追到倾家荡产是件极其荒唐的事情,而我们也觉得玩网游玩到猝死的人是不可思议的。毕竟沉迷网游的人往往或是空虚,或是心理有障碍,都是有着这样那样问题的个案。至于大多数人,都是能够正确面对这类事物的。

采访三:娜娜(16岁,学生)网游是现代年轻人的一种标志

按照家长们的标准,我应该算是一个沉迷于网游的孩子了。因为我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放在了网游上。但是我的成绩并没有下降,我的性格也没有变得让人难以接受,甚至对于某些问题我要表现得更成熟一些。

在我们这一代,很少有几个人没有玩过网游。这类人不懂我们特有的一些语言,不能知道流行于我们之间的默契。往严重了说,这种人甚至很难融入我们的圈子。

其实,经常玩玩游戏没什么不好,在游戏里你能接触一些平时家长和老师不会告诉你的事情。这对我们更容易地融入社会难道不是一种促进吗?难道我们一直要到18岁那一天才能突然长大,变成一个成年人,而在这之前,永远都只能做一个只会撒娇的小娃娃?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也许网游不能算是一种标准,但至少应该是发生在我们这批人身上的一个现象。学校教我们要发展地看待问题,如果轻易将这一现象否定,是否犯了原则上的错误?

其实,跟我们无法在放弃网游这件事情上妥协一样,我们也不指望家长能够“解禁”。网游已经成为一种标志,深深地烙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想要除掉它真的很难。

游戏厂商:游戏是一种产业,社会对其要求太苛刻

采访一:陈先生(36岁,国外某游戏中国大陆东北地区代理官员)游戏厂商本身的目的是单纯的

作为一个代理商,我并不会粉饰公司的目的,我们和所有类型的企业追求的目的都一样,那就是效益。但是作为一个企业,我们并没有泯灭自己的社会公德心。对于社会出现的因网游而产生的负面案例,我们非常遗憾。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公司所做的一切都考虑到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在注册成为我们的游戏玩家时,我们会要求填写真实的身份证明,而且我们尽力去考证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可是网络的虚拟特性让这一工作变得极为困难,如果逐一排查,恐怕拥有200万注册用户的我们就要改行做人口普查了。

在这种困难面前,我们只能尽力去维护游戏环境和游戏质量,在每次进入游戏前,我们都会打出健康游戏的宣传标语;而在进入游戏后,我们雇佣大批的游戏管理者24小时监视玩家的线上活动,严禁不文明事件的发生;此外,我们在游戏里嵌入了许多禁止非法字符或者违规现象的软件,并告知未成年人自觉离开“PK”系统,为的就是能净化游戏环境,改善游戏形象。

但是,网络的扩展性让我们只能控制一部分情况,而管理者的控制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一些不自觉的玩家仍然不顾规定而我行我素。

其实,一个防沉迷系统未必会比我们所做的、得到的效果好,只是当这一切被放到了台面上,就显现出我们好像没做什么工作。我觉得我们挺冤枉的。

采访二:马先生(41岁,国内某游戏开发商)我只是一个商人,然而舆论的压力让我濒临破产

我做的是一个地方网游,规模不大,但是臭名远扬。

事情还要从两年前说起。那时候我靠做其他生意赚了点儿钱,听朋友说现在做网游挣钱,而且认识几个年轻人正在搞这玩意,问我要不要投资。本来我是有所顾忌的,因为我对这东西不太了解,他便主动帮我做市场调查。调查中,我了解到游戏产业确实是一本万利,而且不违法,于是决定投资。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我的账户数字开始增加。渐渐的,我在业界也算是小有名气了,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男孩儿给了我当头一棒,或者说给我的事业致命的一击。

2007年,在我的城市里,这个至今我也不知道姓名的男孩儿猝死在网吧里。在停止呼吸的那一刻,他的显示器上还运行着我的游戏。后来由于尸体一直没人认领,法院交付给我来处理后事,并且给予我现金处罚。我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但是各个媒体,尤其是我赖以生存的网络开始围绕这件事情展开了铺天盖地的攻击,说我是“挣黑心钱的电子毒品贩子”、“少年健康杀手”。我当时真是冤得很,我哪知道这孩子这么痴迷啊,不就为了几个虚拟装备吗?早知道我送他一万份都行。可是影响已经造成了,地方政府要求我立刻停止游戏的运营,并且公开向社会道歉。于是我拖着大笔的设施费用和员工工资关闭了我的游戏。更可怕的是在公开道歉后,很少有人再愿意和我在生意上合作,现在我只能靠朋友的救济还贷,如果再找不到其他出路,可能就要破产了……

专家:未成年人即便在网游中也是弱势群体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网游?笔者将采访材料带到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心理学者陈亚玲老师的办公室,在经过研究后,陈老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首先,我们不排除一个游戏优秀的素质吸引孩子们去体验的因素,毕竟这是大多数沉迷者进入游戏的直接原因;但我们必须看到,网游虽然是一个虚拟的环境,但是仍然是一个由人构成的社区,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虚拟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也像现实社会一样,有着贵贱之分。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未成年人往往会因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性而在网游中成为一个具有较强能力的群体,这种强势带来的兴奋让他们有着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其中来,这是绝大多数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根本原因。可是,网络归根结底也只是虚拟的数字信号,网络上英勇果敢、精力充沛的性格带不到现实中来,孩子就是孩子,对于能够引起兴奋点的东西总是要更盲目一些,因此就造成了对游戏内容的过度信任,导致一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言行过早地进入了他们的意识中。这是网游不利于未成年人的一面。

另一方面,网游是一种自然产生的事物,它的存在本身并没有错误,而未成年人玩网游也是无可厚非甚至理所当然的,更何况孩子的天性是好奇,面对如此神秘如此好玩的东西你不让他去玩就等于扼杀了他的天性一样。而且种种论点表明,玩游戏并不一定就是坏事,有很多人玩出了名堂、玩出了感悟,这都是好的现象。

面对这种矛盾,仅仅依靠措施是不够的、也是无力的,我们需要社会的帮助。在网游这个未成年人拥有绝对发言权的世界里,他们一样需要整个社会的关爱。我们应该呼吁所有的社会成员,比如游戏厂商的严谨制作、上网场所管理员的负责、学校劝说式的教育、家长的理解、成年玩家的导向作用等等。还是那句话,社会问题要由社会来解决,简单的规定或者一厢情愿的放纵都不是问题的正解。”

后记:在走出陈老师的办公室之后,笔者想到,其实所谓的网游问题不过是未成年人问题的一个方面,在以教育为中心的当代家庭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靠父母和学教解决的,如何让孩子所接触到的东西都能够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应该是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人类共同努力的事情。

记者信箱:qqq163413@souhu.com

猜你喜欢

网游游戏家长
家长错了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学生党网游超廉价攒机
爆笑游戏
家长请吃药Ⅱ
被网游点燃的午休时间
犯错误找家长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没有网游=平坦的成才大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