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
2009-01-06刘升堂刘汝波
刘升堂 刘汝波
【摘要】学好英语必须做好课前预习。预习不但有利于扫除新课中的知识障碍,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培养 预习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11-0024-02
1 培养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
学好英语,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环节之一。预习不但有利于扫除新课中的知识障碍,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其次,预习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增强学习效果。再次,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长期预习实践锻炼就会加快学生阅读的速度,提高他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这种自学能力一旦形成,学生将终生受益。如:在学习课文之前,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掌握比较容易的单词和句型,老师在上课时在这些方面就少下功夫,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习惯
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能够运用这门语言进行交际,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现成的语言材料进行交流。那么,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及背诵教材中的优秀片段,显得尤为重要。朗读和背诵课文本身就是培养发音、语感的最有效的方法,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首先要通过语音关,培养学生语感。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不知不觉中增强语感,牢记单词、词组和句型,进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进行对话表演、课本剧、朗读竞赛、复述课文故事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来进行英语表达。这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实现了学生素质教育与学习效果的同步提高。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各项听说读写活动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呈现新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由机械练习到意义练习、对话表演等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应起到的只是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对于一些开始时在语言表达上存在不足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开口,不要怕犯错误。要让他们知道,语言的学习就是在反复不断修正表达上的错误的过程中进步的。对于不善于表达,不敢表达的学生,要温言以待,甚至可以用课后谈心等方法来打消学生的顾虑,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融入课堂听说读写中,使他们感到语言运用的成就感。
4 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知识是学无止境的,语言更是变化多端,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教学中应常常让学生预习课文,遇到生词自己查找,有些习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它的用法;同义词组让他们自己试着辨析等,慢慢地,学生遇到困难时就会先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分析、讨论,帮助学生去解决难题,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愿望。
5 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习惯
要想牢固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就要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和归纳。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学完新的知识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得出结论,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通过梳理归纳,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继而慢慢培养出学生自己知道那些是重难点,随时记录的好习惯。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积极主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他们提供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就会逐渐提高。
Discussed shallowly how to raise the countryside student English study habits
【Abstract】Before learning English to complete the class, to prepare a lesson. Not only preparing a lesson is advantageous in cleans in the new class the knowledge barrier, strengthens between the new old knowledge the relation, moreover is advantageous to the knowledge systematization and the deepening to the new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key words】Raise preparing a lesson cus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