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渭河治理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探讨

2009-01-06张家荣刘建林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17期

张家荣 刘建林

摘要:文章在阐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渠道和分析对比国内外投融资政策的基础上,首先对工程项目融资模式进行分类,其次对常用项目融资模式进行了比较,针对渭河治理项目资金筹措渠道相对单一的现状,按照项目经济特性,分公益性项目、准公益性项目、经营性项目,文章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资金筹措渠道,构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元的渭河治理项目建设资金筹措体系。

关键词:渭河治理项目;建设资金;投融资;水利项目;资金筹措

中图分类号:F5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7-0113-02

《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批复两年多来,陕西省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治理工作尚未全面开展,其中一个影响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进程的重要因素就是资金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水利建设任务将更加繁重而又艰巨,在密切结合具体客观情况下,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方针政策取向,改革并完善水利投资制度,建立灵活高效的融资机制,拓宽并建立稳定的水利投资渠道,对促进陕西省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陕西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也关系到渭河流域治理是否顺利实施以及陕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利工程投融资现状分析

(一)国内水利工程投融资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通过一系列措施:调整投资结构;设立专项基金;使用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商业贷款;发行债券等,用于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促进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融资能力。陕西省水利投资在80年代以前主要为中央和省上的财政拨款,1989年以后自筹资金逐年大幅度增加,近年来陕西省通过一系列措施: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大胆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通过建立水利建设基金;改革水资源费征管办法;受益区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建设;由施工单位垫资修建等,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水利投资新格局。

近年尽管中央和地方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逐渐增加,但水利建设的资金供求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加之“十一五”国家水利投资重点投向南水北调、淮河治理、群众饮水和灌区节水改造。使得探索如何建立灵活高效的融资机制,拓宽并建立稳定的水利投资渠道显得尤为重要。随着陕西经济的发展,加快水利发展与资金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陕西省水利建设乃至渭河综合治理的“瓶颈”。

(二)国内当前水利资金来源分析

国务院1997年10月颁布的《水利产业政策》规定: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项目,建设资金主要从中央和地方预算内资金、水利建设基金及其它可用于水利建设的财政性资金中安排;以经济效益为主,兼有一定社会效益的项目,其建设资金来源主要通过非财政性的资金渠道筹集。

就筹措资金的实际情况而言,成绩固然是很大的,但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资金来源层次多,结构复杂,不稳定;部分水利资金来源依据不充分,存在纠纷;未形成市场运作机制,水利资金配置量无稳定增长机制;投资体系不健全,造成资金间互相挤占、挪用,资金不能足额及时到位;利用贷款、国债和地债超前兴办一些公益性水利工程,还款压力大。

(三)国内外水利投融资政策对比

我国水利投融资发展晚于国外,在中国水利蓬勃发展的今天,应在不断探索符合国情水利投融资机制和政策的同时,还要不断借鉴和学习国外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以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

共同点:(1)政府充当水利物品投融资的主要角色;(2)注重水利项目的区分和各级政府间事权及投资的分摊,各国政府为了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让市场在水利建设中发挥作用,充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入水利建设领域;(3)广泛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各国为了减轻政府财政紧张的困难,努力发动全社会的资金力量投入水利建设;(4)注重水利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点:(1)各国的水利投融资政策体现的投资重点不同;(2)资金使用效率或方式的不同;(3)水利投融资政策的法制保障不同;(4)利用外资的程度与水平存在差异;(5)市场经济国家还严格区分财政无偿性资金和其他有偿性资金的投入方向,—般把财政无偿性资金配置于纯公益性项目,而把其他有偿性水利资金配置于非公益性项目,并通过收费、税的形式加以偿还。而我国,这种配置还不许严格,在一定程度E影响了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

国外投融资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政府在公益型水利项目投资上应起积极的主导作用,从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予以规范、引导;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建立财政的投入和补偿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的放大作用,以财政}生资金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明确投资主体与受益主体的权责利,对公益型水利项目实现多渠道融资,并最终实现“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格局;把握水利筹资的基本原则,提倡和鼓励社会参与办水利的原则,使投资和效益挂钩,机遇与风险并存;分清水利项目的责、权、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考虑;利用国内银行信贷支持,争取债券、贴息贷款等信贷渠道;积极引进外资,利用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援助或长期低息贷款。

二、渭河水利工程项目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选择

渭河治理项目大部分为公益性和准公益性项目,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政策性银行贷款为主,资金来源相对单一。因此需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结合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拓宽水利建设资金渠道,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基础,市场融资为重点的多元化筹措资金的新体制。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水利重点项目政府财政投入机制,资金筹措项目法人负责制,调动财政加大项目投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利用投融资集团公司作为水利重点项目的融资平台,提高融资能力。

通过对渭河治理项目进行分类,建议渭河治理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方式见表2。其中,城市污水治理项目属于准公益性工程或者经营性公共项目,可以进行拓宽融资渠道,包括国家投入,省、市、县配套资金投入,国内外金融机构贷款,城市维护建设税、水利建设基金、环保专项基金、配套费等,城市污水处理费,同时开展产业化运作,采取BOT、TOT和特许经营等方式。

三、结语

要保证渭河治理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应当建立稳定的多元的投融资机制,以利于规划的顺利实施。中央政府在审批重点骨干工程中确定中央投资比重,地方政府要根据批准的渭河治理规划,确保中央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对于规划建设的地方项目,要列入地方各级政府基本建设计划,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按国家规定筹集水利建设基金,用于渭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建设。要从根本上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在长时期内具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形成良性循环,需要进一步改革水利建设投融资机制,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基础、市场融资为重点的多元化筹措资金的新体制。

参考文献

[1]刘冰,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多渠道融资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

[2]王伟,中外水利投融资政策的比较[J],水利经济,2001,(6)

[3]段堃,曹进,我国公益型水利工程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设想,水利经济,2007,25(1)

[4]简迎辉,杨建基工程项目和管理融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家荣,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