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质保体系在小型企业的运行现状及其思考
2009-01-06熊从贵
摘要:压力容器是重要的特种设备,国家对各级别的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都有制造能力、技术力量等方面的规定。是否建立并健全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是能否取得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的必要条件。就目前来看,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在中小型企业的建立和运行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章就中小型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压力容器;中小型企业;质量体系;质量控制;特种设备;质保体系
中图分类号:K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7-0083-02
目前,石油、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压力容器制造业的发展,这几年来,有一大批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单位上马。压力容器作为国家严格监管的特种设备、它的设计、制造都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对企业的装备水平、技术人员的资格和数量都有特殊的要求。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是为保障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质量而建立的,它由压力容器设计、制造的各质量控制系统的质控责任人负责实施,并接受质量保证工程师的检查和领导,各质控系统的责任人对其责任范围内的产品质量负责。我国的压力容器制造厂仍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压力容器质保体系在中小型压力容器制造厂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它直接影响到了压力容器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
一、质保体系人员配置
压力容器质保体系的人员配置要求,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有明确的规定。实际工作中,小型制造厂大都不能满足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质控负责人配置不合理、质控负责人数量不能满足要求
在大多数小型压力容器制造厂质控负责人由两三人兼任,一人身兼数职,有的干脆只在取证或换证时从其他厂家拉几个来充数,平时只有一两人主持工作。这样由于日常工作都由某一两人决定,缺少相互审查的环节,必然会出现不应有的错误。
(二)各质控负责人的职责不明确
由于人员配置不合理,在实施工作过程中搞不清自己的工作范围,弄不清职责权限,人人搞自己的一套,车间工人不知道听谁的,最终导致生产混乱。
(三)专业人员的素质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在中小型企业,由于企业的工作环境一般较差,加上现在的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不能吸引有经验的压力容器专业技术人员,导致技术人员的专业差异比较大。另一方面,企业不肯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怕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留不住,学会了就跳槽。
企业要发展、壮大,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巩固和发展自己,必须创新,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如今的市场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压力容器技术人员,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真正建立并健全压力容器质保体系,配备具有压力容器专业知识的质控系统负责人,完善质保体系的运行模式,加强压力容器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是中小型企业谋求发展的必然出路。
二、各质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在中小型压力容器制造厂,质控系统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的问题,从外协、外购件的采购到产品的最终检验都存在失控现象。
(一)采购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对所获得的压力容器用材料及材料质量证明书的真实性与一致性负责,这明确了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制造的产品出厂后,即使是该产品上的外购件发生了安全事故,也应由压力容器制造单位负责。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有检验、审查外协、外购件质量的责任和义务,对不合格品应拒绝入库。原材料的采购,事先应进行生产商资格审查,质量评估,选择最优供货商。
对国家要求进行产品安全性能注册的法兰、管件等,应选用具有安全性能注册证的产品。对此很多中小型压力容器制造厂为节省成本,基本都用无安全注册证的法兰、管件等。无安全注册的厂家,由于生产设备简陋、技术力量微弱,加工的锻件法兰在出厂后,用户检验的不合格率在20%以上,裂纹、夹渣是主要原因,其缺陷主要发现在厚壁锻件的横断面和带颈法兰的根部,给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带来极大隐患。
(二)材料入库检验
材料入库检验是把握好压力容器产品质量的第一道关口,如何把握好这道关口将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由于小型企业的人员配置不足,很难搞好材料的入库检验,检验员常常只看看材料质保书、质保书没问题,就签字入库。材料质控负责人不到位,不到现场检查,也只根据质保书定是非。如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常常在生产过程中才发现原材料质量问题,这样既延误了工期,又浪费了人力、物力,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仓库管理
有些人对仓库管理认识不足,认为仓库管理似乎与产品质量关系不大。压力容器制造单位的仓库一般分为原材料仓库,包括板材、封头、管材;焊材一级库,用于存放焊材;焊材二级库,用于发放焊材;五金仓库,包括外法兰、管件、紧固件等;成品仓库。
原材料仓库的材料存放不按指定位置、标识混乱,板材下料后可利用的边角料不按规定移植钢印,导致再次利用边角料时搞不清楚材料牌号;焊材二级库的焊条发放与回收不按规定执行;五金仓库的法兰钢印标识不科学、不合理,笔者发现个别单位的法兰标识或只有法兰的公称压力和公称直径,或只有法兰的材料牌号,自己生产的法兰只有材料的流水号(即质保书流水号)。这些标识都不利于仓库管理和正常施工,正确的标识应按HG20592-97《钢制管法兰型式、参数》和JB/T4700-2000《压力容器法兰分类与技术条件》的要求,或参考以上标准制的定企业规定,总之应满足方便识别和便于管理的要求;
(四)工艺纪律执行情况
在小型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工艺纪律的执行情况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工艺流转卡与设备分离。很多小型压力容器制造单位的工艺卡形同虚设,工艺流转卡不与设备制造过程随制造工序流转,常常是设备制造完毕,在准备监检资料时,由检验人员一手包办。工艺流转卡既不能对实际生产起指导、约束作用,又不能反映实际制造情况。
2、产品制造过程质量检验。由于人员不足,产品制造过程中无质量检验,工艺记录里的检验数据是检验人员根据标准伪造的,只是在产品试压前作外观检查。这对产品制造过程中潜在的质量问题是很难发现的,同时给发现问题后的整改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甚至造成整台设备报废。
3、工艺流转顺序。小型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普遍存在工艺纪律执行不严,工艺流转顺序混乱的问题。制造单位为了缩短产品制造周期,在制造过程中,常常不按质量保证体系规定的制造工艺流转顺序执行,如应带焊接试板的设备,焊接试板的试验报告还没有完成,就进行设备组装,或者设备都制造完成了,才做焊接试板的试验;无损检测报告还没完成,设备已经组
装完成。这些都是严重的违规操作,而一旦出现问题,将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4、质量问题的处理。产品在制造与检验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应如何处理,直接反映了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水平和处理质量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保持原则是处理质量事故的准绳。以下几个案例就可以看出小型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对质量问题的处理情况;(1)焊缝返修次数超过两次。GBl50-1998《钢制压力容器》规定,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不宜超过两次,如超过两次,返修前应经制造单位技术总负责人批准,返修次数、部位和返修情况均应记入容器的质量证明书。其目的是以便用户在日常维护和定期检验时将此多次返修部位作为重点检查对象,也是容器安全状况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同时掌握该焊工的操作技能情况。而部分制造单位为了省事,返修两次以上的也只做两次返修处理;(2)相同材质、相同规格的两只封头在组装时不小心相互调换了,检验人员发现后,组装人员擅自将两只封头的钢印编号磨掉重敲,没人向质控负责人报告。本是一个很小的问题,只要将此情况报告给监检人员并存档就可以妥善处理此事,但组装人员却将错就错,磨掉原始钢印标识重敲,这就是弄虚作假的行为;(3)压力试验时不小心超过规定试验压力。发生超压试验时,应将超压试验压力报告给设计部门,由设计人员计算该设备在超压试验压力下的一次薄膜应力值,如一次薄膜应力没有超过标准允许值,由设计人员下达书面报告,经监检人员同意,该设备可以出厂,否则,该设备不能出厂。实际工作中,出现超压试验情况时,试压人员在工艺记录卡上不按实际的试验压力填写,而是另写一个“合格”的数据,马虎过关。这种行为既是对工作的极大不负责,也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藐视。
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循规章制度,不严格执行质量标准,不执行制定的制度,我们的工作行为就会偏离要求,制造的产品就可能导致不合格,从而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建立和健全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并能真正在压力容器制造单位顺利运行,压力容器质控系统各施其职,为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各环节把关,而不要只是在审查时才凑到一起做做样子,这是当前小型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必须重视、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_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M]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3]钢制管法兰型式、参数(HG20592-97)[s]
[4]压力容器法兰分类与技术条件
作者简介:熊从贵(1982-),男,重庆云阳人,温岭市钱江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压力容器设计、工艺、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