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政治形成思想探微

2009-01-06陈以定

唯实 2009年10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比较研究”(项目号:05BXS001)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以定(1978- ),男,安徽和县人,安徽大学政治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理论。

摘 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国际政治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在历史成为世界历史后才形成的历史现象;世界历史的出现是国际政治形成的历史前提;工业资本的全球扩张是国际政治形成的内在动力;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国际斗争是近代国际政治形成后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国际政治;世界历史;工业资本

中图分类号:A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9)10-0037-0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国际政治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历史成为世界历史后,在工业资本全球扩张的推动下,欧洲民族国家及其各阶级围绕各自的利益频繁开展的战争、革命、对抗、联盟等政治活动不断演进与发展所形成的历史现象。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系统论述国际政治形成问题,但他们对世界历史、资本运动和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等问题的论述揭示了国际政治的形成规律。

一、世界历史的出现是国际政治形成的历史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对国际政治形成问题的回答首先与世界历史理论联系在一起。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赋予“世界历史”特定的历史哲学涵义:“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51认为世界历史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即出现“全球范围”的历史——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2]28。所以,世界历史就是指世界各民族、各国家摆脱自然经济和闭关自守状态,形成相互交往、相互依赖的整体性发展的历史,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扩张而导致的人类社会由地区性历史迈向全球性历史的过程。[3]据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围绕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概括了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4]53

马克思恩格斯把世界历史的起点定在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指出,“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5]110。这个“新阶段”就是人类社会开始跨入世界历史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并迅速向全球扩张、渗透,生产力和分工得到快速发展,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普遍化,资本扩大,流通加速,交通工具、现代城市和市场纷纷诞生。这一阶段突出的特点是“它产生了大工业——把自然力用于工业目的,采用机器生产以及实行最广泛的分工”[5]111。到18世纪末期,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完全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资本主义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巨大的发展,这些发展使各国的生产、贸易和分配等经济行为开始具有世界性,世界市场建立起来了,世界历史基本形成并完全出现。[4]55在世界历史背景下,世界各个地方的联系迅速密切起来,大工业不仅“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文明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5]67,而且“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到处为文明和进步准备好地盘,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5]214。结果,“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5]255。世界市场把全球各国的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致使每一国家的人民都受着另一国家的事变的影响。[5]231

世界历史出现之后,开始赋予世界各国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的关系更多的政治意涵。欧洲各国资产阶级依靠愈来愈现代化的生产力瓦解了建立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之上的封建社会,建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并以资产阶级器物文明为武器,以世界历史为舞台,通过战争、结盟、外交、贸易等途径,对落后国家和民族进行军事入侵和殖民掠夺,把资本主义的国内政治矛盾扩及世界,使世界各国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国际政治事务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现象,从而使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最终形成。因此,现代国际政治是在历史成为世界历史后,在一个具有世界体系的资本主义国际社会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现象,世界历史的出现为国际政治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历史前提。

二、工业资本的全球扩张是国际政治形成的内在动力

世界历史理论为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政治形成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哲学视野,但世界历史的出现与国际政治的形成之间还存有一定的张力。区域历史走向世界历史还不能说明国际政治就此形成,同时,世界历史从其内涵上并不必然蕴涵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剥削与发展、联合与分裂等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政治形成思想还需阐明国际政治在世界历史出现后是如何形成的。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政治形成思想与资本的变迁和扩张理论相关。地理大发现前,封建社会主要是以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农民或农奴劳动为主要生产要素的自然经济,资本缺乏应有的生存环境,其发展自然受到极大的限制。即使在欧洲中世纪的城市里,也只有欧洲社会在商人和行会师傅手中积累起来的货币,这种“自然形成的资本”和现代工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等“自由资本”不同,是与欧洲封建权力体系交织在一起的“等级资本”,它只能与区域历史、区域政治相关联。地理大发现后,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产生了“商人的资本”,它一开始就是活动的、自由的资本,增加了积累的速度,但“商人的资本”并不具有全球扩张的内在动力,因此,无法开创世界历史,也就无法推动国际政治的形成。只有到了工业革命后,大工业“控制了商业,把所有的资本都变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货币制度得到发展)、资本集中”时,才“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5]109-114。所以马克思明确指出:“工业资本是私有财产的完成了的客观形式,只有这时私有财产才能完成它对人的统治,并以最普遍的形式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力量。”[1]293

工业资本具有内在的扩张本性,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它“一方面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征服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就是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6],并且“资本的必然趋势是在一切地点使生产方式从属于自己,使它们受资本的统治”[7]。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工业资本的全球扩张就是在全球推广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或与资本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工业资本全球扩张性内在推动了资产阶级的对外掠夺行为,一方面,工业资本驱使资产阶级不断开拓世界市场和扩大产品销路;另一方面,工业资本推动了资产阶级的示强及其对外扩张政策的出现,并促使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殖民主义、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5]276。从此,民族国家开始在经济上“处在‘世界市场的范围内,在政治上‘处在国家体系的范围内”[8]308

在“国家体系范围内”,资产阶级为了“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5]273,和“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5]277,常常打着代表全民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国家利益旗号,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其目的是掠夺别国的土地、劳动力、财物、资源或扩大自己的势力控制范围。这种基于工业资本内在扩张性和资产阶级贪欲无度的本性而产生的对外掠夺行为,使“国家体系范围内”的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剥削与发展、联合与分裂等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成为国际普遍现象和通常关系,从而促使国际政治正式形成。所以,国际政治的形成就是在工业资本全球扩张的推动下,伴随着资产阶级对外进行野蛮的殖民主义扩张、侵略而实现的,其形成过程就是一部资产阶级对外进行侵略和掠夺的“血与火”的历史。

三、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国际斗争是国际政治形成后的主要内容

工业资本的全球扩张推动了现代国际政治的形成,在现代国际政治形成以后,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欧洲舞台,以自由资本主义为依据,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生产矛盾中看到了国际生产力发展与因世界交往而产生的国际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由此类矛盾所引发的国际阶级斗争及其外显的民族国家冲突。所以,从国际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的视角认识现代国际政治,是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政治思想的一大特色,即把阶级而不是国家作为国际政治主要行为体,在国际政治中,国家、民族、政党、集团和政治家只是特定阶级的代言人,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国家体系可能被视作是由国家内部的阶级结构或者是由全世界范围的阶级冲突所决定的,或者被世界整体体系的需求和动力所塑造,国家体系也是沿着主要阶级构成的方向日益碎片化并不断趋向分离。[9]

具体针对近代国际社会,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市场联系来确定国际政治行为体的地位,认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国际社会“两个起决定作用的阶级”[5]241,充当了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工人没有祖国”和资产阶级“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充当国际政治行为体的形象表达。马克思恩格斯虽然也关注民族国家行为体的作用,尤其关注欧洲“神圣同盟”和俄国、普鲁士、奥地利、英国和法国“五大国”在现代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但认为民族国家首先表现为资产阶级统治的性质。“资产阶级……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5]277“为了延长专制政权的寿命,唆使各民族间互相残杀,利用一个民族压迫另一个民族。”[5]304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国际政治格局从根本上来说是按照阶级划分的,而不是按照民族国家划分的,因为阶级的划分比民族国家的划分更加深刻。[10]民族斗争只是外在表象,阶级斗争则是国际政治的实质内容。把民族国家之间各种政治关系寓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国际斗争之中,是马克思恩格斯看待国际政治内容的一个基本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作为国际政治主要行为体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因相互冲突的阶级利益,在国际政治关系中将各自组成联盟、相互斗争。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越出国界,逐渐形成国际体系,资本的统治和压迫已经成为一种国际的势力,“各国的资产者虽然在世界市场上相互冲突和竞争,但总是联合起来并且建立兄弟联盟以反对各国的无产者”[5]308。而各国的无产者无论身处何处,无论走到哪一个国家,都是没有生产资料的雇用劳动者,都要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所以无产阶级应当“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5]285,“应当以各国工人的兄弟联盟来对抗各国资产阶级的兄弟联盟”[5]310。马克思恩格斯亲自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以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充分显示了两大阶级国际斗争成为现代国际政治关系的主要内容。

除因不同的阶级利益相互冲突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国际斗争还基于战争还是和平的国际政治理念。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近代资产阶级“国际政治的秘密”是争霸和侵略战争。针对资产阶级“国际政治的秘密”,无产阶级应该“监督本国政府的外交活动,在必要时就用能用的一切办法反抗它;在不可能防止这种活动时就团结起来同时揭露它,努力做到使私人关系间应该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成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中的至高无上的准则”,并以此作为“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总斗争的一部分”[2]607,用国际主义的民主政策去取代旧制度血腥而又懦弱的政策,不仅要“根绝一切战争”和结束霸权政治,而且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并诞生一个新社会,“这个新社会的国际原则将是和平”[8]19。所以,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一切战争与和平、联合与分裂、冲突与合作等国际政治内容根本上都是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个起决定作用阶级”之间的国际地位、国际斗争和斗争结果决定的。

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区域历史已发展为世界历史,机器大工业发展未艾,工业资本全球扩张引发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国际斗争,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创立了世界历史理论、资本扩张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科学阐发了国际政治形成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政治形成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确定了一系列的基本观点,如从人类社会的客观历史条件去认识国际政治现象的物质基础,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的变更中去认识国际政治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从人们的经济利益及由此产生的阶级利益中去认识国际政治关系的主要内容,等等。这些基本观点为以世界交往、国际阶级斗争与世界革命为主要视野的经典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11]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根基。

另外,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政治形成思想为我们科学认识世界局势和趋势、更好地实施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启示。一是从洞察世界历史规律的视野,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我们既要走以推动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为核心内容的和平发展道路,又要坚持以发展生产力、提高世界交往能力和全面融入国际社会为主要导向的对外开放战略;二是从关注工业资本全球扩张的层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既要发展与西方大国的正常关系和拓展与国际社会的经贸合作,又要明确反对霸权主义,时刻提防西方国家“和平演变”和高度关注世界垄断资本的引入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影响;三是以扬弃国际阶级斗争的态度,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时期,我们既要认识到国家利益的阶级本质和重视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往来,又要冲破意识形态障碍,扩大党际交往对象和尊重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在政治制度变迁上的选择。这些或许是我们发掘、归纳和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具体的、分散的或蕴含在其他理论之中的国际政治形成思想的主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丰子义,杨学功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

[4]李爱化马克思主义国防关系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8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8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Kubalkova,CruickshankMarxism and International[M]Clarendon Press,1985:320

[10]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638

[11]郭树勇试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及其研究方向[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04)

责任编辑: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