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课堂情态 应对化学学习中的障碍
2009-01-05张向玉
张向玉
课堂情态是指教学活动进行的情景和状态。教师带着新的教学理念走进课堂,也应该构建全新的课堂情态,使课堂气氛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方面究竟存在哪些思维障碍?根源何在?如何解决?笔者欲以以下拙见同大家共同探讨。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思维上存在以下障碍:1听不懂。记不住;2知识通联性差;3缺乏问题意识;4存在较多的思维盲点。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两点。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冲突。我们知道,备课时要“备教材、备学生”,而实际上有些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只重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顺序。对后者,即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则重视不够,常常是按照教师自己所掌握知识体系和逻辑顺序去教,这就必然造成一些学生听不懂,记不住,出现许多触及不到的盲点。其次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培养。事实上。知识结构水平越高记忆就越容易。提取知识也就越迅速,思维也就会更加流畅。而知识结构的形成关键在于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如果缺乏对学生认知的训练,就会致使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思维过程中提取知识时通联性差。不知如何利用知识资源,缺乏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意识,造成学生无法尽快提高化学成绩。
如何消除学生的这些思维障碍呢?我认为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营造激情的课堂情态,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努力做到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步
教师要有激情。低落的情绪会“传染”人,而高昂的情绪却能感染人。教师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教室的气氛,所以教师要始终以饱满的情绪来感染熏陶学生,或抑扬顿挫、激情四射,或温和舒缓、情发于衷,或新颖别致、富有情趣。使学生兴奋活跃,体验到畅游知识海洋的愉悦、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奥妙无限。良好的课堂情态少不了“激情”氛围。教师要以言动情,通过自己的每一个教学行为,使学生因为心情舒畅而拥有自信,觉得“我能行”。从而使其拥有蓬勃向上的进取心。
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努力做到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步。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教师对某一问题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仍然领会困难。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层次不合拍,师生的思维活动没有产生共振,未能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未能实现知识的衔接与同化。学生表现为不理解,过后就忘。知识链不能生成。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吃透知识。更应该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知识脉搏,把握学生思维的起点,面向全体。分类指导。在课下,教师要精心编写预习提纲,让学生课下进行预习。主要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精心提出问题,设计小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以摸清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水平与思维水平,学生对新的内容有了认识上、知识上的准备。这样一来,教师在授课时就会有很强的针对性,师生的思维活动就容易产生共振。
二、构筑竞争的课堂情态。强化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
每个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涌动着一种被教师发现的需要,教师要善于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发现并培养一批踊跃的学生,带动全班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以形成“草长莺飞”的繁荣竞争的课堂情态景象。
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提问,一个学生答错了,教师马上会提问另一个学生,直到答对为止。但对于错因如何,正确思路是如何形成的。是否可取。是否还有更好的思路,由于时间紧迫而无暇顾及。这样做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记忆的痕迹未得到加强,知识未能提升以至于形成思维上的盲点。造成这次错了下次再错,这次对了下次可能会错。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强化思维,其次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思维过程,然后共同讨论。如:10s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点燃爆炸后生了98水时,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多少。学生给出了三种答案:
A1:8
B1:4
C1:4或1:9
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同学讨论一致认为A是生成9s水时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没包括18的过量物。B认为是生成9s水时氢气过量1s,C认为是生成9s水时过量的1s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氧气,所以c正确。这样学生的思维与教师产生的共鸣,虽然时间延续较长。但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构建开放的课堂情态,重视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化学学科较其他学科而言,更接近于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实际,是一门与人类生活、生产实践、社会发展有着广泛而密切联系的学科。现代社会。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所以课堂也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开阔学生的视野。
(一)教学内容开放
新课程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教师、家长和每个学生,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要转变观念,强调一种开放的理念,提倡“用教科书”而不是“教教科书”,这为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造空间。
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教学的重难点,适当补充一些化学资料,以丰富课堂教学,扩大学生信息。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传输媒体,适时引入体现本学科时代性的最新化学科学发展成就,如:人类基因组图谱、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化学制药等。教师应当成为最新信息的获得者和发布者。其次,化学教学应打破学科内容自我封闭,要在学科之间拓宽,加强化学、物理、化学等三个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
(二)教学时空开放
封闭式教学把所有问题解决在课内,开放式教学不这样。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
图书馆、动植物园、田野、养殖厂等等都是课外学习的好场所,因此,化学学习应将视野拓展至整个社会,这就要求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分析、查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并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有目的,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加强自我学习进程的监控和调节,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策略的培养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A单元小结,形成单元知识架图,易于记忆,便于提取;
B组建知识板块,便于灵活迁移;
C加强思维策略(如整体思维策略,观察发现策略以及试验猜想策略、规划设计策略等)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应对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整理思维上的联系点(即交叉点、结合点、连接点),进行知识点的串联,并联。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学科能力。
教师与时俱进造就新型的课堂情态,就可以让课堂成为师生心目中的“绿洲”,引导学生掌握开启“生命之门”的钥匙,主动健康地探求于自然,就能使学生在可持续发展的情态中自由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