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有效途径

2009-01-05谢业周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突破口保障载体

谢业周

摘 要:创建学习型学校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科学评价为保障,不断优化教育管理,重构教学文化。

关键词:学习型学校;基础;载体;突破口;保障;阳光管理;教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0-0014-03

1990年,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Peter Senge)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吸收东西方管理文化的精髓,提出了以“五项修炼”为基础的学习型组织理念,认为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五项修炼”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学习型组织理论被誉为21世纪管理理论的先声,并迅速渗透到教育管理领域。学习型学校是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单位,学习型学校是指通过营造促进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支持和鼓励师生员工开展学习活动,构建“以学为本”的个人愿景,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创造性,不断创新学习,从而提高个人和学校的学习力并创设学校学习性文化,形成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目前,有关创建学习型学校的理论和实践已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

一、阳光管理,凝聚人心

管理就是服务,服务指向:着眼整体,系统思考,统筹兼顾,阳光关注,凝聚人心。这是现代管理理念的要旨。据此,我们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意识,廉洁自律,率先垂范;加强制度建设,实行依法治校;加强民主监督,坚持校务公开,充分发挥党支部、共青团、工会的作用,广开言路,理性分析,科学决策;团结全体教职员工,凝聚“同心圆”,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改变“水煮青蛙”式的职业倦怠;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实行 “后勤管理社会化”,加强对保安员、保洁员的监督和管理,统筹各种资源,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以身示范,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全体教职工一种共同的愿望、理想、远景和目标。“以身示范”建立共同愿景,能构建起全体教职工的认同,并自觉地践行学校的价值观,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一是探索学校发展思路,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建立学校未来发展蓝图。二是全体教学管理干部深入一线,每人蹲点一个年级,负责一个学科,指导一个课题,亲自上研讨课、示范课,以示范激励教师共同成长。三是加强师德建设,组织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充分发挥党员、行政人员、名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树立“以能力为尊严”的良好风气。四是实行“年度述职”制,上至校长,下至年级组长,都要在年终大会上述职,总结工作得失,接受群众监督、考核,强化干部的典范作用。

三、文化引领,改变行走方式

要营造文化氛围,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搭建表达自己看法的平台,促进接纳别人的想法,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一是举办两种教师沙龙,其一是教研沙龙,即针对课改中的困惑、疑点、难点、焦点问题组织教研沙龙活动,围绕共同关心的某一个话题展开平等、积极、自由的互动和沟通,共同寻求解决的方法和对策,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其二是读书沙龙,即共同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扩展视野,激发读书兴趣。二是聘请特级教师、教学专家来校上示范课、作讲座、听课、评课,让教师们聆听名师的见地,感受名师的风采,与名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达到“人推人”、“人引人”、“人聚人”、“人领人”的效果。三是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各级教研活动,外派教师赴北京、上海等地参加专题培训。这种源于教师需要的菜单式服务文化,更容易引发教师的思考、参与和反刍,受到教师们的普遍欢迎。此外,学校还要不断添置新图书,丰富文学著作、课改理论、教学案例及录像光盘等资源,鼓励教师经常写读书笔记,使“学习和读书”成为教师的生活要事。目前,我校教师读书已蔚然成风,教师的文章也屡屡在各类刊物发表。

四、研训一体,引领教师成长

实施“研训一体”战略,引领教师与时俱进,团队学习,自我超越,从“入格”走向“合格”,从“合格”走向“升格”,并逐渐形成独特“风格”。

1.成长规划。每位教师都制定一份两年期的个人发展计划,以深入分析个人情况为基础,制定个人近期发展目标和远期发展目标。其中包括学习计划:确立预期教育教学成果,从学历进修、继续教育、课堂教学等方面引导教师有目标地成长。学校每学期要进行两种问卷调研:学生问卷,深入了解学生对各位老师的评价;教师问卷,引导教师自我评价,了解教师的变化、需求和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看法。每两年要对教师发展计划落实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行总结反馈,帮助教师认识优势与不足,寻找最佳发展途径。

2.拜师学艺。组织“师徒结对”,让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青年教师和老教师喜结“师缘”,请老教师从师德、教研、教学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辅导,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这项工作,一方面要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帮助所指导对象学习教育理论,熟悉教材、备好课、上好课;检查督促所指导对象的教学设计;解答所指导对象在教学中提出的具体问题;辅导执行教学常规,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指导独立设计课例;每周研讨一节课,每学期辅导所指导对象上好一节研究课,每学年完成一篇教学论文。另一方面,要明确被指导教师职责:虚心请教指导教师,积极参加小组备课,写出完整的教学设计,每周听课1~2节,主动征求指导教师和其他同事对教学设计的意见及课堂教学的改进意见;每个学期上一节研究课;每学年交一篇教学经验论文。

3.开展研究。一是开展叙事性研究,讲述课堂故事、畅谈教学感受、反思课堂遗憾,在真实与坦率的交流中直面自己教学中的困惑与收获,在“叙事”中促进教师们做“有思想的反刍者”。每学期举办贯穿始终的叙事研究,促进教师们自觉地把课改理念和课题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二是开展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同时积极向市、区教研部门申请立项课题,搭建立体课题研究网络,构建“研究”氛围,做到人人有课题,促进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三是每两年组织一次教研绩效考核评比,每学年组织一次经验交流会,每学期组织一次平等、积极、自由的互动与沟通活动,在“同课异构”中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营造平等、奋进的研讨交流文化。

4.教学评比。一是开展教师技能比赛,以教师“说课、上课、评课”综合技能比赛为内容,按 “三课”总分值决出奖项,历时一个学期。这“比一比”意在促使教师认清自我水平,找准自己的位置,同时也为教师创建一个完善自我、挑战自我的舞台,在理论与实践的磨练中,促进教师心甘情愿地行动起来: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二是组织教师团队比赛,让教师结成相互促进的成长团队,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说课—上课—评课”系列比赛,每位成员代表本团队参加一项赛事,展示集体智慧,最后以四项总分决出优秀团体。面对共同的教学问题,骨干教师发挥带头、辐射作用,教师们人人合作,空前团结,校园中处处是潜心研究、热烈讨论的场景。三是进行优质课认证,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从课堂教学到教学反思,多方面促进教师业务成长。

5.外校联谊。一是结队帮扶,与民办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或邀请他们来校听课、评课,或派教师到民办学校上课、讲座、研讨。帮扶活动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工作责任感,促进了教师自我超越。二是校际联谊,与兄弟学校多方联谊,开展同研一课活动,从多种视角解读文本,共同研究教与学。在观摩、切磋之中,拓宽了视野,提高了教育智慧。

五、重构教学文化,打造有效新课堂

教学首先关注的应该是人,而不是学科。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教学视角——做长大了的儿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一个“学生成长、教学成功”的教学文化体系,打造有效新课堂。

1.完善制度文化。一是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提倡既有个人的谋划,也有集体的智慧,实现“个人备课——集体研究——个人复备”的链型教研模式。为了确保备课的有效性,我们还要求每一位教师做到研究教材有痕迹,研究教参有痕迹,研究教案有痕迹,研究作业有痕迹。二是实行“三课”制度,坚持开展随堂课、研讨课、示范课。其中,要特别重视“随堂课”的堂上听、课后看(看教师的备课笔记和学生的作业)、课下问(询问教师的上课体会和学生的看法)三个环节,并及时交流听课收获与感想。三是完善常规督查制度,对课堂教学情况、教研活动等进行认真的督查、指导,做到检查信息及时,当面反馈到人。

2.重构教学文化。一是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要以此构建师生和谐发展的“生态型教学”,营造“主动、生动、快乐、有效”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地合作、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是成功者”。二是教学设计力求精心、巧妙,即每一个环节都力求严谨、相互关联,每一个提问都力求富有启发性,每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典型规范。三是课堂教学要努力做到“三要”、“三互”、“三有”,即目标要明确,容量要饱满,重点要突出;师生互动,三维互举,课内外互延;学生课课需思,课课有悟,课课有得。从而,形成“创设情境——确立研究主题——互动生成——重组推进——拓展延伸”的课堂新模式,初步形成了“新、实、活、乐”教学特色。

六、评价改革,构建教学运行保障体系

学校从制度建构与教学过程因素调控、教学质量意识培养、教学质量标准建立、完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逐步构建起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在师资培训上实行“线性评价”。我们根据教师的专业认知和能力的层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对新教师侧重于教学常规的评价,对任教三年(含)以上的教师侧重于课堂教学水平的评价,而对其中的优秀教师则还要另作教科研水平的评价。

2.在教学能力的提升上实行“环状评价”。我们评选校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表彰奖励进步大、成果大的教师,按照“确定目标——自主发展——评价验证——寻找不足——二次修订”的过程实行“环状评价”。在这种形式的评价中,教师个体始终处于螺旋上升的状态,个人业务能力迅速得到提高。

3.在教研组管理上实行“块状评价”。我们根据教研、科研的实际需要,组建不同性质的“学习共同体”,对其给予“块状评价”。例如,对师徒结队的成效进行捆绑式考核,以有效促进学校形成互帮互学、协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4.在学科质量的管理上实行“网状评价”。在评价指标上实行多层化,重视项目评价,更重视综合评价,关注全员发展,更重视个体差异;在评价方法上实行多样化,强调评价的质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实行多元化,强调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在评价着眼点上实行重点转移,注重过程,并实现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务实[M].东方编译所编辑.上海三联书店,1994.

[2]李永鑫,李艺敏.学校管理心理学[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3]钟启泉.教育管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突破口保障载体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寻觅解中考填空压轴题的突破口
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 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
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确定与保护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机会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