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核斯诺克”,谁是赢家?
2009-01-05王世林
王世林
核武器从诞生那一天开始,对人类的威胁就如影随形。直到今天,这种危险也不能说就已经解除了。就在11月5号,美俄签订的为期15年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到期。两个老对手从1968年核谈判起,在核裁军的台球桌前你来我往打了长达41年的“核斯诺克”。如今,在这场似乎永远没有结局的比赛中,关键时刻又到了,谁会是赢家呢?
2009年10月1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风尘仆仆抵达莫斯科,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和外长拉夫罗夫讨论核裁军。双方当天就宣布,俄美就起草削减核武器新条约的磋商已取得“重要进展”。然而,核裁军谈判还是跳不开“核斯诺克”的怪圈,谈判过程波澜起伏。反导,成了怪圈中绕不过去的一道坎,而这道坎也是由来已久。
核武器是进攻的锋利长矛,而导弹防御系统就是对付核长矛的坚固盾牌。不过,最早想到构筑这面盾牌的不是美国军方,而是1978年好莱坞正在拍摄的科幻片《超人》:疯狂的地产商人设法让助手篡改运送途中的导弹的飞行路线。就这样,两枚导弹分别飞向人口密集的加州和地壳活跃的圣安德列斯断层……危机关头,超人登场了!他追上一枚导弹,将它推出大气层,不过再想拦截反方向的另一枚导弹就来不及了……
超人让人认识到,拦截导弹并非天方夜谭。好莱坞给了美国军方灵感。1983年,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准备在太空拦截苏联导弹。冷战结束后的老布什政府用规模缩水的“垒球防御有限攻击”计划取代了“星球大战”。1993年民主党的克林顿执政,对两位共和党前任的计划进行重大调整。新计划主要以发展地基和海基防御系统为主,分为战区导弹防御计划和国家导弹防御计划。进入21世纪,新的“超人”出现了,小布什的政府成为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最大推动者。2001年初,小布什上台后立即宣布将不遗余力地继续推进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布什任内,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开始付诸实施,全面进入实用阶段。随着2007年底海基反导弹系统实弹打靶成功,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已在东亚初步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导弹拦截试验也多次获得成功,已经可以实战部署。现在,美国国内的反导系统已初具规模。2008年7月和8月,美国分别与波兰和捷克达成建设反导基地的协议,这就等于直接把盾牌安到了俄罗斯家门口。
奥巴马上台、美俄关系重启的时候,受够了气的俄方自然不会放过反导这个题目。从5月莫斯科第一轮谈判开始,俄领导人就强调,要将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纳入谈判中,将新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与反导系统捆绑在一起。
所谓反导系统,形象点说,就是在空中支起一张巨大的网,防住对方,也困死对方。俄罗斯正面临着沦为网中鱼的危险。正是这个原因,新登场的核斯诺克中,反导成了关键的一个球。俄方甚至说,美国在反导问题上的立场将最终决定谈判结果。
如果说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前,美苏核军备竞赛就像一场激烈的举重赛,谁力气大就能赢的话,那么危机之后,双方才开始了小心翼翼的“核斯诺克”:不光比力量,还要比“技巧”,确保双方不会迎头相撞同归于尽。核谈判也成为两国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在继续开展疯狂的核军备竞赛的同时,避免擦枪走火导致核大战,同时减轻军备竞赛带来的沉重负担,双方也展开军控和裁军谈判。
此后,核谈判成为核军备之后双方角力的又一个新战场。但在冷战那个特殊的年代,美苏的每一轮谈判,都如同一局势均力敌的斯诺克比赛,进展缓慢,输赢难料。
实际上,美苏都不可能放弃争霸世界的重要工具——核优势。然而,核武器的巨大毁灭力又决定了它的一个重要特性:当双方的核力量到达“确保相互摧毁”之后,“矛”的增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于是美苏核竞争的形式开始悄然发生变化:由地面到太空,从进攻能力到防御能力。
如今,美俄之间核军备斯诺克赛的球杆分别传递到了奥巴马与梅德韦杰夫手里。奥巴马似乎已经先出一杆,修改了东欧反导方案,而梅德韦杰夫似乎也正在东欧、拉美、阿富汗等多个方向上,寻找着破解“核斯诺克”的下杆位置。
1968年美苏开始核谈判的时候,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都还是学龄前的儿童。40年后,他们两人成为拥有占世界核弹头总数95%的核武器遗产的大国总统,他们间新的“核斯诺克”对局将对世界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即使双方握手言和,如奥巴马所说的,都只保留1000枚核弹头,这个数量也足够把整个地球毁灭至少几百次。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何时能从人们的头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