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恢复汉唐雄风

2009-01-04

环球时报 2009-01-04
关键词:内政外交利益

苑基荣

20年来,中国领导人严格遵循“韬光养晦”战略,对内发展经济,强身固体,对外近睦远和,避免冲突。经过20年的务实低调,韬光养晦终于结出累累硕果。事实上,“韬光养晦”的成功,正促使“韬光养晦”战略逐步淡出中国的历史舞台。虽然我们不会完全告别这个战略,但目前和今后的中国,将是国际社会的中国,中国将在发展与进步中,展现国际视野中的自信与责任,展现国际社会所信奉的能力与力量,而这个过程的起点就是2009年。

第一,中国的作用和责任决定了中国必须更加积极地介入国际事务。30年来,中国国际实力和地位的提升,尤其是2008年成就的获得和困难的克服,决定了中国要充分相信自己处理国际问题的能力。2008年让中国人意识到,不能只关注国内的发展和过自己的生活。中国的一举一动都会触动全球各地的神经,这意味着中国对世界承担的责任和作用更加重大。这将促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上更加自信、成熟、积极,韬光养晦因此也将逐渐淡出。

第二,国家利益延伸海外需要中国展示能力与力量。中国国家利益已经延伸至全球各地,决定了中国要有能力和意愿来维护这些利益。2008年,国际上出现了能源安全、粮食危机、海盗猖狂等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更需要中国展现国际社会所信奉的能力与力量。出兵护航索马里只是一个开始,不如此不足以显示一个逐渐强大的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与力量。此外,韬光养晦强调的是外交为内政服务,但目前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内政和外交相互促进的时代,仅仅强调外交为内政服务,已经不太适合当前中国的内外形势。中国必然要在重视国内的同时,更加注重国际因素对国内问题的影响和塑造。这种情况下,再用韬光养晦来指导中国外交战略,将会不利于中国在国际体系的改革与调整中发挥作用,进而影响到中国外部利益的维护。以为只要搞好我们自己的建设,世界就会接受中国、认同中国,这种看法显然已经跟不上中国的发展。

第三,国际社会需要一个积极、自信的中国。美国虽然为国际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美国自私本性决定了美国实行“家天下”的治理策略,结果导致世界怨声载道。与美国相比,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令世界耳目一新,虽然路漫漫,但中国的努力与付出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在朝核、伊核、达尔富尔等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在能源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国际金融等问题上,中国的主张,都体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现在是我们发挥发挥国际作用的时候了。

第四,历史使命决定中国要恢复汉唐雄风。中国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遗愿,决定了中国要恢复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强势地位。近代以来,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心灵相通,都是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而有威慑力的国家。这就决定了韬光养晦一定会淡出中国历史舞台,被一个以自信与强大为基础的战略所取代。2008年国际社会的整体评价,已经证明中国需要这样的战略,虽然这只是一个开始,但正如有学者所称,2008年后,在整个国际社会中,恐怕只有13亿人才相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总之,200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之年,是中国开始告别韬光养晦,踏上强国之路的一年。当然,告别韬光养晦,并不代表中国放弃低调务实的外交,不代表中国在国际社会上要趾高气扬,不代表中国要靠硬实力来威震世界,不代表中国在国际社会上会干涉别人,不代表中国要牟取私利,更不代表中国会挑战美国霸权地位或与西方对抗。告别韬光养晦,是要树立自信和负责任的大国、强国形象,是要展现成熟稳重的大国、强国的力量。▲(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学者。)

猜你喜欢

内政外交利益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I Love You, Dear China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战国中山“图存”与“争雄”之史迹考述
由岳飞之死看南宋高宗时期的内政与外交政策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