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民间情感 为何落差大

2009-01-04

环球时报 2009-01-04
关键词:小泉好感首脑

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3日文章,原题:中日民间情感何以落差大? 中日关系“回暖”、中国官民对中日关系普遍持乐观态度,但各种民意测验显示: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不但未有改善征兆,反而每况愈下。日本内阁府不久前的一项调查结果,更令许多人大感惊讶与失望:“对中国有好感”的日本人以31.8%创下1978年开始调查以来的最低点。

与小泉时代相比较,东京与北京的关系确已大为改观,照理日本人的中国形象也会相应好转,怎么会落到《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30年以来的最低点?回答这个问题,既得了解小泉时代以后两国首脑互访的背景,也得探讨日本传媒的舆论诱导。

对北京来说,首要课题是如何营造和平与稳定的国内外环境。出自这种考虑,北京对邻国领导人,只要不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制造麻烦,就将之视为“回暖”的第一步;中国的主流媒体也相应给予掌声;负面报道则能减则减。与此相比较,日本大众传媒花更多篇幅详述双方决策转变的原因,而不像北京那么乐观和充满热情。

冷眼旁观,安倍、福田和麻生三任首相对华态度之调整,与他们的不稳定政治地位密不可分。小泉下台后中日关系之所以维持相对稳定,并非由于其接班人“亲中”或对华态度有真正的战略转变。也许因为这个缘故,两年多来日媒对中日首脑会谈,最爱用的标题之一是“日中(相互靠拢)演出”,有意无意向读者传达如下信息:“这是一场外交秀”。

有关中日之相互报道,两者差距就更大了。也许最能体现落差的是“速冻饺子中毒”事件。中国主流媒体基本停留于对事件发展的简单叙述。

与此相反,在2008年1月底事件曝光后,日本大众传媒近乎于全力渲染。最初的十多天里,“毒饺事件”每天都成为各报头版头条。电视更是日以继夜报道,其间不乏不负责任之煽情言论。部分日媒还质疑中国办奥运能力,进而谈论中国人的“国民性”。日本内阁府调查发现有66.6%受调查者“对中国没有好感”,显然与上述舆论诱导有关。

不仅如此,在中日首脑频繁互访的同时,部分日媒和智囊却发表激进言论,猛打“西藏牌”的就更多了。

反观以“和谐”、“稳定”为重的中国传媒,基本聚焦于“好人好事”报道,避免与日方展开论争。从第三者角度来看,这固然出自大局考虑,但倘若因此掺杂着一些明显“美丽的误会”,是否有利于彼此相互了解,颇有商讨余地。坦率而言,今日中国人对中日关系前景之乐观看法与日本人有巨大之落差而出现“落花有意而流水无情”的尴尬局面,中国媒体也得负起部分责任。▲(作者卓南生)

猜你喜欢

小泉好感首脑
小泉纯一郎身后的神秘“女皇”
盖洛普民调:半数美国人喜欢中国
闪闪惹人爱
反射的爱和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