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科学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方法

2008-12-29张卫红

中国教师 2008年2期

  近几年,新中考试题以其新颖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那种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受到了严重挑战。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并已渗入各学科的教学全程,特别是研究性学习与科学教学的结合尤为密切。对于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选题是关键。因此教师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利用具体案例,对科学学科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生成,即如何选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确定选题方向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一定的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它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主体研究精神,促使基础教育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精神,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在学生进行选题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设计和提供一些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这些问题中隐含的争议性的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要研究的2-4个问题,确立该研究问题的价值、可行性和相关因素。帮助学生建立2-4个研究小组,共同讨论研究任务的工作分配(设置组长、记录员、资料收集员、资料整理员、工作汇报员、师生联络员等职务)。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搜集可能获得的信息、调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思考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改变问题,如何汇报课题的研究方案。在学生确立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由于受学校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不宜将他们带到社会上。因此,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资源主要来自校内。学校的图书馆、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为学生提供了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资料,校园显性、隐性环境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产生、确立、调查、考察、设计、实验等提供了场所。教师要帮助学生收集好每节课的研究性学习记录表,及时进行反馈总结,并做好记录工作,帮助学生学会分组学习、协作学习、小组分工等合作学习方法。在每一节课后要及时收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堂记录表、下一节课的研究性学习课堂学习计划表、学习资源利用申请表等,做好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记录表,及时做好一线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师生双方都是第一次接触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个人的兴趣与爱好不同,选题方向最好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这样在实施过程中才能保持最佳的状态。学校要通过各种类型的讲座,让学生积累有关知识。教师还可以布置如有关环境生命、资源与能源、应用物理、应用化学、时事政治、经济、传统文化与社区文化、文化艺术、家庭与社区生活等的作业,让学生亲身体验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设计表格、查找资料、调查研究等科学方法。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肯定学生的成果,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二、选题的常见途径
  
  课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在于你对看到的是不是视而不见,对听到的是不是听而不闻。如果你对看到的想看个究竟,对听到的想问个明白,那么选题就简单多了。
  1.日常生活:从穿衣、吃饭、起居、休闲中寻找问题。如:探究如何延长鲜花的观赏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喜欢买鲜花装点家居环境,于是鲜花的保鲜也显得尤其重要。张志盛和其他同学一起对延长鲜花的观赏期问题进行探究,他们选择价格最便宜的康乃馨,用一次性杯子做容器,拿小石子固定,分别用物理方法——剪、烧和分茎,化学方法——清水中加醋、糖、感冒药、消炎药,或组合,或单独实验,并用照片记录,从而得出了最佳方案。
  2.社会实践:跨出校园,放眼经济建设热潮。如:颗粒状物体自由堆积规律。赵伟家附近有一个建筑材料的堆场,王子健到赵伟家玩,发现沙堆是一些相似的圆锥体,小石子堆也是一些相似的圆锥体,但沙堆和小石子堆不同。是不是不同类物质自由堆积的形状就不相似呢?他们又跑到煤场,观察了煤粉从卷扬机上落下后自由堆积而成的圆锥体,发现了相似的情况,于是就确定了研究的选题。
  3.学科学习:从疑难问题中,从各类书籍中,也会获得选题的灵感。如:硫酸铜晶体的制作。硫酸铜晶体的结晶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作为初中学生想做好、做完整,还是具有实践性价值的。教师可以从外观造型去引导——个体做大、造型做美、寓意深刻等;从结晶过程中去诱导学生探究结晶的最佳条件——时间、温度、溶解度、浓度、晶母等对结晶的影响。
  4.校园活动:看似简单、单调的校园生活,只要你细心观察、留意,就会到处充满生机。如:碱煮法叶脉书签的最佳制作方案。叶脉书签的制作也有资料可查,其作为初中生研究性学习还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价值。可以从碱液的浓度、煮沸的时间上探究,也可以从叶的选择方面进行探究——叶的类型是网状还是平行、是肉质还是革质、是嫩叶还是老叶等,还可以从叶脉的冲洗、染色和保存等方面进行探究。
  5.社会热点:环境、能源一直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公民关注的热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乡村生活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关地区可见的河流基本上是“黑龙江”。于是陈超同学的选题为:“流向大海的水为什么是黑的?”她向当地环保局调查河流污染情况,还买了小虾分别养在井水、受工业污水污染的河水、受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水等水体中进行实验观察,从而了解水体受污染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生有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经历,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给以适当的激励,就可以发展其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使外来的指导被学生接受,转化为内部动机。
  
  三、选题的基本流程
  
  选题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对学生选择的题目,师生双方应面对面交流,教师应了解学生选题的起因、目的及计划,进行点评,分析课题的可行性,让学生对可行的课题提出相关的问题,然后设计方案、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如果出现新问题,应及时纠正,出现与原先假设相矛盾的,要坚持到底寻找真正的原因,必要时,修订题目,最后确定题目。这个过程,是锻炼学生意志力的过程。如果学生缺乏意志力,一旦遇到困难,要么中断当前的研究性学习,要么草草了事。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立一般要经历以下过程:问题的提出→问题筛选→初步确立选题→可行性论证→确立课题。课题的选择是呈“金字塔型”的,即从众多的课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来进行研究。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和准备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使学生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还要帮助学生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
  2.调查研究。使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