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2008-12-29晏景松

中国教师 2008年8期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从整体上有了明显提高,但语文教学效果差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用最低的消耗争取获得最大的成效,仍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合理、适宜的教学目标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思维的张力,活跃气氛,促进教学活动向着高效、快速的方向发展。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如果不想在不甚重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和精力,那么明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可见,我们只有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甚至可以下这样一个定论:教学目标的确定,尤其是课时目标的确定,是检验教师素质及其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以教学内容为基本的客观性、科学性、合理性原则;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联系的切实有效性原则;简洁、明确、重点突出、难点集中的原则;宜小不宜大的原则。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针和精髓,教学目标一经确定,整个教学活动就必须始终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和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课堂教学应目标明确,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教学的重点问题。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熟练掌握“双主”教学
  
  现实中仍有不少中学语文教师按照传统方法独家讲授,好一些的也只是把注入式变成问答式,把满堂灌换成了满堂问,语文教学的低效率可想而知。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此,钱梦龙老师曾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思想”。其中“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自己去动口、动脑、动手,教师只起组织教学、提示重点、诱导点拨、答疑解难的作用,真正把“讲堂”变为“学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之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因为学习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而学生正是这一认识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只能通过主体的实践在他们的头脑中进行,教师是不能包办代替的。反之,如果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那么实际上是以教师的认识代替了学生的认识,也就是越俎代庖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权利和任务充分下放给学生,只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指导。在我们的教学习惯中,总的教学倾向仍然是教师把学生应掌握的课文要点一一罗列给学生,教师只顾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全然不管学生思维的跳跃。这样,表面看教师的确像“主导”了,但学生却失去了其“主体”地位。
  把教师定位在“主导”之上,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仅仅这样定位又是不够的,笔者认为,教师除了发挥主导作用之外,他也应该作为课堂的另一主体。教师必须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具有创新意识,以教师这一职业为基石,做一个课堂节目主持人,把课堂舞台留给学生,给他们一张留有余地的纸去作画。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不竭动力——不断锐意改革创新
  
  语文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学科,同样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教学,可以说创新是语文教学之魂,墨守成规的定势教学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也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民主课堂
  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众所周知,中学生的一大特点是喜欢娱乐,喜欢玩,喜欢成群结对地搞各式各样的游艺活动,这是他们这一年龄特有的心理和习性。因而,如果能创设一个有趣味的娱乐性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兴趣就会更大,积极性就会更高,当然教学效果就会更好,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多方面的才能,既要有演讲家的风度,更要有演员那样的出色表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像演员扮演特定的角色那样,要声情并茂,感情充沛;同时,教师还要有容人的胸襟,要让课堂充满人文性和人性化,要允许课堂出现不同声音。一句话,语文教学应该既具有文学色彩又具有精神性的东西。
  2.敢于善于取舍
  语文教学要“主则说,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传统的“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很难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文的重点,当舍便舍,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力求丰富多彩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有一种求知的倾向性,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会主动、愉快地去追求、尝试和体验。所以,我们应把激发兴趣作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避免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教法单一,往往令学生生厌。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力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可以采用诸如朗读、想象、表演、比较、悬念等方法。
  4.引入现代技术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口授,学生听课。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学生只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调动学生的方式也只不过是单一的提问式,这种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现代教育技术把声、光、电、形多种媒体组合起来,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它能把学习内容在大小、动静、虚实、远近、快慢、局部与整体、外表与内里之间互相转化,加大教学的密度,快速提高教学效率。再如教学一些诗歌、小说作品,为了让学生更能感同身受,可以加入一些图片、影像甚至电影片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像教学《再别康桥》,就可利用一些有关徐志摩、剑桥大学、康桥的图片,也可借助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一些片段。教学《祝福》可利用电影《祝福》的片段等。
  多媒体组合教学是优化语文课堂的好手段,但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实施多媒体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可滥用。
  5.突破观念局限
  语文教学的出路在于“大语文”,学生必须视野开阔,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而不是局限于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突破传统观念的勇气。试想,学生的语文知识到底有多少是在课堂上获得的呢?生活才是大课堂,我们要鼓励从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真正地让语文走进活生生的现实,而不是让学生走进故纸堆。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浅见,当然,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还需要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之中慢慢总结,积极探索。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深入的思考,理性的把握,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有一方新天地,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必将充满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