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现职校特色,提高德育课的有效性

2008-12-29蔡卫文

中国教师 2008年8期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中等专业学校德育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与高中不同,中职学校课程设置上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读完职校,出去打工”是职业学校办学的最大特色。因此,中职学校德育课的内容设置上应趋向于以学生为中心,贴近学生专业、岗位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注重对学生认知工具的给予。有鉴于此,我们在学校德育课改革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适应职业和经济生活的发展要求,拓宽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有的中职德育课教材比较注重学科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和学生相应岗位需求相结合的知识较少。然而不断加速的技术和企业变革,却对职校学生提出更高的专业知识、社会能力、自我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要求。因此,对受教育者进行直接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就业素质的培养,是我们进行相关德育课程内容改革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经济生活和学生岗位职业要求融入德育课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生活和职业场景开展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要进行以下的分析。一是了解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二是分析职业工作岗位知识结构;三是对比专业知识内容的要求;四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的开发和完善。当然,这个过程不是简单把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内容“职业化”,而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师在按照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进行德育课教学内容开发时,要注意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浅显性原则。教学内容不宜偏深、偏难。许多知识只需要学生了解,不必深究其学理渊源。二是广泛性原则。要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重视职业技能教育、环境教育、各地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三是生活性原则。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来开发德育课的教学内容,敢于把一些非常实用而以往不受重视的内容纳入到课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在电子商务班进行银行金融知识教学时,教师以现实生活问题(老百姓反映比较大的银行服务问题)为契机,引发学生思考,启发其运用专业知识寻求解决方法,引入相关网上银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