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及其对策探析

2008-12-29刘佰运周奎英

中国教师 2008年8期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互联网这条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发展及广泛应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它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令人们十分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互联网已经成为一部分青少年名副其实的“电子海洛因”。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基本症状及类型
  
  现代医学证明,一个人如果不能控制对网络的依恋,就会很容易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医学上又称之为“病态使用互联网”。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感人群。患有“网瘾”的人,往往只有通过长时间地上网才能激起兴奋,满足某种欲望,也就是“嗜网如命”,欲罢不能。从生理角度来看,网瘾症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它损害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可使其严重紊乱失调,导致失眠、紧张性头痛等恶果。同时还可致人情绪急躁、抑郁和食欲不振。长时间上网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并使人不愿与外界交往,行为孤僻怪诞,从而丧失了正常的人际关系。
  网络成瘾的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网络游戏成瘾。玩网络游戏成为青少年上网的首选目的。约占40%以上的青少年上网纯粹是为了打游戏,他们长时间沉迷于网上游戏,以至于达到痴迷的程度而无法停止。二是网络聊天成瘾。一些青少年通过上网聊天进行人际交流,沉迷于网聊而不能自拔,将网上的朋友看得比现实中的亲人还重要,追求浪漫故事,包括“网恋”。三是网络色情成瘾。还有的青少年长时间漫游于黄色网站的图片影像之中,沉浸于意乱情迷的幻像中不能自已。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
  
  患有网瘾的青少年在网上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仅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破坏了他们正常的生活秩序,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损害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长时间无节制地端坐于电脑前,会对青少年的身心产生负面影响。首先,由于玩网络游戏或者聊天时大脑处于亢奋状态,长时间后,玩者就会感到异常疲劳,甚至出现神经衰弱。其次,由于长时间地面对电脑,眼球及调节视焦的睫状肌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会导致眼睛疲劳,眼花、眼干、眼涩、眼胀,严重的会导致角膜炎和暂时性失眠。另外,过度沉溺还会使人产生幻觉,反应能力变差。青少年一旦沉迷其中,会产生愈来愈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与毒品海洛因的成瘾特征极其相似。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建设的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地青少年通宵上网导致发病猝死的现象屡有发生。
  2.干扰青少年的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
  由于上网占用网瘾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致使这部分网瘾者无心向学。即使成绩优秀的学生,一旦染上网瘾,最终也会荒废学业。调查显示,如今光顾网吧的多是大、中、小学生(约占70%),大专院校周围可达90%。上网者年龄大多在14–25岁之间。这些在校学生一旦上网成瘾,就会忘记了学习,整日泡在网吧,逐渐荒废了学业。2006年在北京市所有高校被勒令退学的大学生中八成染有网瘾。去年上海市也强行劝退83名大学生,他们也都因沉迷网络而导致门门功课亮起了红灯。笔者作为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曾亲眼目睹所教的一个学生上网成瘾的过程。这个名叫小A的学生刚升入初三第一学期不久,经常迟到、旷课、早退。经过调查,原来是他迷上了网络游戏。后来据家长反映该生经常回家说谎要钱,而在学校又常常是一日一餐,上课打盹睡觉,学习成绩急剧下滑。为了逃避老师和家长的管教,他选择了离家出走。其父母最终在县城的一家网吧里找到了他。
  3.妨碍青少年思维方式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构成主流化的传播形态。它对人类文化最深刻、最内在的影响恐怕莫过于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网络文化的突出特点在于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超越了简单文字或静态图像的桎梏。然而,信息高度图像化,必然会使青少年逐渐形成放弃思考、放弃追问本质的思维习惯,它的形象化倾向会诱导青少年习惯于用“看”的思维方式来认知世界,而无形中排斥了“想”。它使青少年思维方式停留在形象思维上,而不能使逻辑思维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由于将大量的时间投入网络而减少了阅读的时间,许多青少年的知识结构不平衡,文字及书写应用能力得不到锻炼。他们计算机操作熟练却写不出漂亮的文字、流畅的作文,文章中错字连篇,病句随处可见,读书、写字、说话能力也都比较差。
  4.扭曲青少年的灵魂,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
  网络是一个信息库,网上有丰富多彩的信息,人们可以各取所需,利用网络信息为自己服务。但是网络也是一个充斥着信息垃圾的场所,黄色、暴力、凶杀之类的信息同时也混杂其中。据资料调查显示,目前上网的中小学生约83%,有七成学生网民沉迷于网上聊天,有四成学生经常光顾色情网站,而接触过黄色信息的学生中90%有过性犯罪行为或动机。这些网瘾者道德弱化,人格异化,致使社会生活秩序被破坏。媒体曾报道,武汉市6名十五六岁的辍学学生因没钱上网而在市区实施抢劫。缺乏网上伦理道德意识的青少年,人为制造网上病毒破坏别人的系统或进行金融犯罪,而这部分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又多以网络成瘾者为主角。
  5.影响青少年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网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开拓了青少年的视野,拓宽了青少年的知识面,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受到相异思想冲击,而计算机网络又将全世界联成一体,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网络上交融冲突,这对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压力及学业不佳
  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社会文化、家庭结构、教育观念等都是造成青少年学习压力的主要原因。青少年学习压力过大,表现为焦虑症状、亲子冲突、自杀犯罪等。大多数学业不佳的青少年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不良、基础不好、智力开发不足。目前学校对青少年实施的评价系统最主要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这种评价标准给许多学业不佳的青少年带来了自卑感,过重的学习压力使得这些自卑感较强的青少年极易在轻松宽容的网络世界中获取解脱与满足。于是他们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扮演心目中的理想角色,获得了愉快感。这样,漫游于网络世界中,他们不觉间已经不能自拔而成了网瘾患者。
  2.代际冲突带来发展的困惑
  代际冲突指两代人之间因思维、行为等方式的差异而造成的矛盾冲突。代际冲突表现为家长、老师与青少年之间的冲突。调查显示,家庭关系紧张、无法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是青少年选择网络交流或网络游戏的主要原因。很多家长习惯于那种家长制的教育方法,没有注意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日渐增强的成人感,从而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于是出现了“家长叫我这样干,我偏要那样干”的对立局面。许多家长对网络一无所知。有时错误地认为孩子上网就是游戏聊天,这些对孩子百害而无一益,便强行将孩子与电脑隔离。他们以为这样做孩子就免受了网络的负面影响,殊不知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的监管再次上网后就会“嗜网如命”,更加沉湎于网络之中。犹如一个吸毒者一旦没有完全戒掉毒瘾再度吸毒,毒瘾往往比原来更大。也有的教师对网络知之甚少,谈网色变,强行制止学生上网,这也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是教师对学习成绩差而又不守纪律的学生持有偏见,这会从客观上促使这部分学生脱离现实正常生活环境而寻求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获得解脱与满足,从而沉迷于网络。
  
  3.群体交往上的缺憾
  一般来说,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生活中受到挫折、因家庭不和或家庭不健全等环境因素而导致成绩下降的青少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不是成功,而是失败和挫折。他们内心的隐痛往往不愿在亲人、同伴面前诉说,网络正好为他们提供了倾诉的天地。这种倾诉是以网络为中心,以文字为载体,以虚拟化的角色为主体的交流方式,具有间接、虚拟、平等、自由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得青少年可以在网上无所顾忌地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或者是孤独心理。这样长期迷恋网上的交流宣泄,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们在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疾病。曾经有一名重点高中的学生自从迷恋上网上聊天之后,一天短则三个小时,长则四五个小时,花费不菲尚在其次,问题是他竟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中便感到孤独,感到不适应,不愿和现实中的任何人交往。后来,这名学生最终因无法适应集体生活而辍学了。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中的理想化交往所带来的后果有时也是很严重的。
  4.价值观的选择和发展的冲突
  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处在激烈的冲突和碰撞之中。当代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社会背景特征是观念多元、利益多样、生活个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在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的选择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网络的丰富多彩可使得青少年了解各种各样的价值体系,在迷茫与困惑中加以鉴别和选择。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一部分青少年现实生活的替代,成为联结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重要纽带。
  
  四、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对策探析
  
  1.正确认识网络世界
  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中人类智慧的结晶。网络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青少年从思想认识上首先要懂得,我们利用网络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要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这样我们就可以享受网络交往的许多益处,如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识、结交新友等。在使用网络时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做一些于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事情,以此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看到网络优势的同时,青少年还应充分认识网络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如果对网络信息不能加以正确选择利用,不能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的诱惑,网络成瘾,就会成为网络的俘虏,最终荒废学业,甚至可能导致人格扭曲,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而毁掉幸福美好的人生。
  2.加强当代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道德体系是人们对于网络社会条件下的道德观念、道德伦理、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总体认识和把握,是道德体系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和发展。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再加上青少年特有的猎奇心理,他们往往忽视和淡漠对自己的道德要求。网络欺骗和网络犯罪现象在他们身上时有发生。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青少年的网德建设。
  (1)加强青少年的自身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文明上网,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即使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也要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的诱惑,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是网德建设的最根本内容。
  (2)为青少年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环境。学校可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课建立起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校园网,它不仅可以成为青少年了解信息、宣泄情绪的渠道,而且可以成为学生和老师交流讨论的阵地。同时,学校团委、学生会、政教处等职能部门可以组织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竞赛、演讲、文体活动等,把青少年的注意力从网络中拉出来,也可以使得一部分即将染上网瘾的青少年幡然醒悟。
  (3)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只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青少年对网上信息进行筛选和辨别,才能使青少年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而不至于恋网成瘾。
  3.加强交流与沟通,预防、戒除网瘾
  现在好多青少年在学校学习压力很大,时间紧,任务重,家长望子成龙,也不断地给他们施加压力。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他们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真心的朋友,内心深感孤独无助。长时间不能有效地与老师、家长沟通、交流,导致青少年极易到宽松的网络世界中进行宣泄,从而成瘾且无法自拔。为了避免青少年上网成瘾,学校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致力于用和谐亲近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现实幸福感。在家庭中,家长要主动以有效的亲子沟通来消除代沟,增进家庭的感染力。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青少年上网成瘾。对于已经患上网瘾的青少年可以进行矫治。我们可以对其讲清沉迷网络的危害,适当地控制他们上网的时间,教育他们上网的同时不要忽略了与同学、家长、老师的人际交往。教师也要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指导孩子正确上网。
  4.强化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的管理
  面对网络上的信息流,国家有必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络进行规范管理,同时运用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网络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道德修养,即使在经济利益面前也要自觉遵守网络道德,依法经营。地方行政司法部门也要加大对网吧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有关技术部门应承担起保护青少年的重大职责,研发出能“过滤”有害信息、为青少年提供科学、正确、健康网络信息的信息系统。
  (作者单位:1.江苏省新沂市时集中学 2.江苏省新沂市教育局教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