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后的美国经济走势分析

2008-12-29

中国经贸导刊 2008年22期

  自9月中旬爆发严重金融危机后,美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及时采取措施向市场和金融机构密集注资和提供全面存贷款担保。目前流动性冻结状况已得到初步缓解,但市场恐慌和振荡远未结束,信用危机继续向非金融领域蔓延。尽管不会发生类似1929年的大萧条,但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经济步入衰退已难避免。此次衰退会持续多长时间,所产生的影响如何,值得关注。
  
  一、美国距离衰退越来越近
  
  美国商务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消费者支出创下28年来的最低记录,美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率为负0.3%,这是美国自2001年第三季度GDP增长1.4%以来的最差记录。预示美国经济进一步走向衰退。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连续推出的救市措施虽然初步缓解了资本市场流动性冻结状况,但对挽救市场信心收效甚微。由于市场的定价机制严重失灵,投资人如惊弓之鸟,无法判断各种股票和债券的合理价值,只能在“抄底”与“逃亡”间反复尝试,由此造成9月下旬以来纽约证券市场空前的大幅振荡,道琼斯指数日波动幅度高达上千点,不断创造出 “新高”和“新低”。回顾历史不难发现,美国股市的最大跌幅或涨幅恰恰都发生在金融危机期间。有关专家认为,市场的这种无序调整还将延续相当长时间。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一是信用体系严重失灵。由于市场透明度不够,各金融机构不知道下一个倒闭的会是谁,因此只能坚守“现金为王”的原则,努力变现各种资产,投资和贷款也越来越谨慎。这使政府大量注资缓解流动性的努力大打折扣,以至于连白宫发言人10月28日都被迫出面,直接呼吁银行增加贷款,不要囤积资金。融资难给华尔街以外的企业同样带来生存威胁。连三大汽车巨头都被迫直接向政府申请贷款救助,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情况就更加严重。
  二是房地产业继续在深渊中挣扎。8月份数据表明,过去一年美国10大主要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已经下降了17%,比最高点下降了22%。9月份房价继续下滑,待出售房屋也处于历史最高点。尽管联邦利率已下调到1%,但由于风险加大,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仍在攀升,本周30年贷款利率由上周的6.32%提高到6.77%,更加不利于房市复苏。
  三是失业情况愈加严峻。9月份的失业率为6.1%,如包括半失业和非自愿失业人数则达到11%,创下1994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未来更多企业还将被迫大幅裁员。《华尔街日报》预测今年底或明年初失业率可能上升到8%,超过2001年经济衰退的水平;四是消费出现大滑坡。由于失业增加,房地产和股市财富缩水以及收入预期下降,美国居民消费从下半年开始呈现明显颓势。3季度居民消费支出下降3.1%,是17年以来没有的现象。一旦失去居民消费这个主要增长引擎,美国经济将不可避免进入衰退。
  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今年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负增长还会继续。严峻的经济形势迫使美国政府不断强化经济救援方案,除再度降息外,还可能出台新的退税刺激政策。
  
  二、“大萧条”不会再现
  
  面对此次金融危机,许多人首先联想到1929年的大萧条。1929年10月24日,以华尔街股市崩盘为起点的经济大萧条给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留下了永远的噩梦。美国股市在33个月中累计下跌了90%;1929年到1932年,9000多家银行先后倒闭(占银行总数近40%),造成大量储户倾家荡产;全面经济衰退使1933年的美国GDP比1929年下降了50%,失业率高达25%。这场大萧条波及全球并一直延续到1930年代后期。美国工业产值直到1937年才恢复到1929年水平。
  最近,美国学者JosephGyourko在分析1929年大萧条原因时认为,20世纪初,特别是一战之后美国经济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开始进入信贷消费型社会,即汽车、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进入普通家庭。二是国民收入分配日益恶化,即财富过度向资本倾斜,因此导致刚刚兴起的消费市场逐渐萎缩(汽车销售1926年已开始下降)。实体经济无法吸纳的大量过剩资本转而投向股市和房地产,造成严重的泡沫和投机。美国学者普遍认为,当时政府滞后的反应和一系列错误政策(高利率、高关税和提高所得税等)也加速了当年金融体系的崩溃。可以说,实体经济相对过剩和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共同促成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经济萧条。
  美国今天的危机与70年前有着完全相同的背景:由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以及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因素,美国的贫富差距近年不断扩大。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1%最富有家庭控制的财富由1980年代的8%增加到20%以上,他们占有的资本收益更达到全社会的59%。另一方面,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连续多年停滞,家庭储蓄率已降到历史最低。根据美国普查局数据,2006年美国低收入家庭占总人口28%,工资低于贫困线水平的工作职位占职位总数22%,分别比2002年提高了1个和3个百分点。美国家庭越来越多地依靠负债维持已经习惯的高消费生活;靠消费驱动的美国经济也越来越依赖于债务和信用膨胀,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全社会的金融风险。而缺乏监管的金融创新又使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不断放大,加速了债务链条的断裂。
  尽管近期的严重股灾、流动性冻结和市场恐慌与1929年极为相似,但我们也应看到,今天美国面临的经济环境与70年前有了很大不同。
  一是大萧条后美国逐步建立起来的证券监管体系、存款保险制度、国家支持的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体系可以有效减缓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振荡。到目前为止,美国银行倒闭数量屈指可数,因无力支付贷款而失去住房的家庭只占6%,尽管还在增加,但远不会达到1930年代50%的水平。
  二是战后确立的美元霸权地位可以帮助美国大量分散风险和分摊损失。
  三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今天,各国只能联手共克时艰,不太可能出现30年代美欧各自高筑壁垒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
  四是此次美国政府充分汲取了当年胡佛政府惊慌失措、犹豫不决的教训,在很短时间内采取了大量积极的救援措施。甚至不惜打破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念,运用了大量干预市场的非常措施和行政手段。这些措施尽管不足以解决美国经济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但至少避免了美国,乃至整个西方金融体系短期内的崩溃。
  此外,即将举行的大选也给美国带来新的契机。许多美国人希望新任总统能以罗斯福总统的气魄,带领美国走出一条变革的新路。
  
  三、几种不确定性
  
  (一)V、U 还是L型衰退
  目前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后的美国经济衰退在劫难逃,至于这次衰退会延续多长时间则有明显不同的看法。
  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干预使得经济周期逐渐延长,经济衰退时间明显缩短。据统计,战后美国发生的经济衰退平均为11个月,而最近的两次(1990—1991,2001)只有8个月,期间的失业率分别为7.8%和6.3%。因此不少美国官员和学者d121c096f3abf33a1d939948b6ef3a3649bab87772d638cc58b788de7aa22158都对经济前景相对乐观,认为明年下半年有望恢复增长。但也有越来越多人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表示担忧,其中斯特格利茨的言论最具代表性。他认为美国经济未来走势既不会是V型(即短期深度调整),也不会是U型(相对温和但时间较长的调整),而很可能是L型,即类似日本“失去的10年”那样长时间衰退或长期的“痛苦增长”。这些学者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和日本90年代经济衰退同样源于房地产泡沫,而美国房地产的泡沫化比日本更甚:日本6年期间房价上涨了51%,而美国7年间房价上涨了80%多;日本经过10年调整房价下跌了40%,而美国目前只下跌了20%;日本只有30%的居民参与股市,而美国的股民比例高达50%,美国房地产证券化程度和杠杆比率也非日本能比。因此,美国经济可能会面临更长时间的调整。著名证券分析师MartinWeiss也认为,美国1929年股市崩溃一年以后才出现了大规模企业倒闭和失业风潮,因此真正的“冬季”才刚刚开始。但他认为“这次衰退不是世界末日,而是疯狂年代的结束”。因为经过这次调整,美国经济会更加健康,企业会更有创造力,监管体系更加完善,消费者也将学会节制消费。还有专家认为,目前政府采取的救援措施远远不够,要防止出现长期衰退必须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实施类似罗斯福新政的大规模赤字预算,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和社会福利建设。
  (二)通胀还是通缩
  上半年美国政府和学者主要担心美国经济会出现类似1970年代的滞胀。但随着金融危机爆发,全球商品价格全面下滑,原油期货价格下跌了50%以上,其他金属和食品价格也下降了40%。人们的担心逐渐由通胀转向通缩。美国企业研究所的John. Makin认为,在抑制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问题时,很容易出现经济失速和通缩。日本90年代初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出现了连续14年的通缩和经济停滞,值得美国警惕。但也有学者认为日本10年停滞是一系列政策失误造成的,例如由于没有及时清理银行坏账,导致日后大量政府注资被银行用于填补自身亏损,无法实现增加流动性的目标。而美国此次救市从收购坏账入手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还有更多人担心,政府救援过程中向市场注入的大量流动性会引发严重通胀。对冲基金Top Gun 的负责人 GregFeirman认为,联储连续降息和大量注资将推高商品价格,制造出下一个金融泡沫。但有学者认为,目前情况下流动性会在金融系统内停留很长时间,也可能消失在次贷形成的“窟窿”里,短期内不会对实体经济形成通胀压力。例如2003年美联储将利率降至1%,其对消费的影响是一年后才显现。
  (三)强美元还是弱美元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的连续飙升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也造成外汇市场的剧烈动荡。据分析,近期美元升值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资金从全球回流美国以解燃眉之急。
  二是各国投资者都急于变现和保值,美元现金和债券成为主要的避险手段,从而带动美元需求上升。
  三是唯一的竞争者欧元区经济前景比美国更糟,强化了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作用;四是美国政府在危机中迫切需要全球,特别是持有巨额美元资产的发展中国家合作,为保持美国国债的吸引力,有必要维持美元强势地位。至于未来,尽管美元上升给美国出口带来压力,但上述影响美元走势的基本面在短期内似难改变。
  以上几个重要因素的变化都将给未来全球经济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值得密切观察。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事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