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爱德温·戈登博士的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思想
2008-12-29詹燕君
人民音乐 2008年4期
2007年10月18日至22日,由中国音乐学院音研所音乐与智能研究中心主办的“2007年国际音乐智能教育研讨暨世界音乐教育之父戈登首次学术访华”活动在北京落下帷幕。本次会议主办方邀请了美国音乐心理学家、音乐教育家爱德温·戈登博士(Edwin.E.Gordon)以及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艺术表演学院音乐教育博士帕特丽夏(Patricia Bowes)教授来华讲学。与会期间专家讲学精彩纷呈,戈登博士针对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等专题进行了学术讲座;帕特丽夏博士展演了美国课堂音乐教学课例;美国纽约大学音乐教育硕士赖达富老师讲述了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并做了教学示范演示;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博士针对我国当代音乐教育现状,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论述。短短的四天会议,专家们的讲演给国内与会的音乐教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激发教师们积极思考和兴趣的莫过于戈登博士的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思想。
爱德温·戈登博士是国际著名的音乐心理学和音乐教育学资深专家,毕生从事音乐能力测量评价和音乐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并以其研究成果为基础,投身音乐教育的实验和教材的开发。他主编的用于幼儿园到八年级的《即时投入》(Jump Right In),是美国唯一在音乐学习步骤专项研究基础上研制的音乐教材,该教材几经修订,从20世纪70年代沿用至今。1958年戈登在爱荷华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先后研制了“音乐能力倾向测验”、《初级音乐表象测量》、《中级音乐表象测量》、《爱荷华音乐认识测验》,出版音乐学习理论专著《音乐教学理论》和《听觉表象与音乐学习理论》等”①。在四天的专题讲座中,戈登博士不仅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音乐教育研究成果、教学理念、音乐能力倾向测试方法,而且还以身示教,向我们具体展示了儿童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此次会议,戈登博士专题讲座的主要内容就是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他认为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是实施基础音乐教育之基础,我们应该在儿童年龄的关键期给予孩子正确的音乐教育。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利于儿童音乐能力的培养及音乐思维的形成。音乐的才能不是天生的,后天的教育以及环境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儿童的音乐教育应该尽可能及早开展。综观戈登博士的儿童早期音乐教育观点,笔者认为有以下特征:
1.强调音乐习得如同语言学习一样,要具有逻辑性
语言和音乐传播的物质基础都是声音,“声响振动传播—人的听觉接受—大脑的信息处理”这一物理现象是音乐与语言学习的共同特征。在学习音乐中,其认知的习得过程与语言的学习过程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以语言的学习为例,学习语言的程序可以概括为:“聆听—思考—问题—阅读—写作”,这个具有能力发展递进的过程伴随着人的语言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孩子学习说话之前首先是聆听,通过聆听积累语汇,通过思考产生问题,然后再上升到文字的阅读和写作。如果用语言学习类比音乐的学习,我们的学习过程首先也是聆听,通过聆听音乐激发或诱导孩子进行歌唱,然后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再进一步即兴创作。戈登博士认为,作为教师要明确的第一个词汇是“Listening”,这是音乐学习的入门阶段;第二个词汇是“Speaking or Singing”,这是儿童进入模仿学习的重要过程;第三个词汇就是“Audiation”。这三个词汇精确地概括了音乐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其习得过程伴随的是人的音乐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音乐的学习过程也应当和语言的习得过程一样,要注意学习过程的顺序和逻辑性。在这里戈登博士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虽然音乐与语言在习得过程和方式上有相似之处,但是不能混淆“音乐思维”和“语言思维”这两个概念,这就是为什么戈登博士在讲座中反复强调的一个词汇“Audiation”的缘故。因为,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语言和音乐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对于语言来说声响只是一种介质,通过符号语言可以表达意愿,从而来达到意愿的目的。而对于音乐来说声响就是内容,音乐的声响就是目的。音乐的构成要素是音高、音色、节奏、时值等,作为符号音乐传递的是符号本身的意义。因此,音乐学习在过程上可以借鉴语言学习的规律,但其实质始终贯穿的是音乐特有的音乐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2.强调聆听的重要性
聆听(Listening)是接触音乐的第一步,是最基础的,一切音乐教学都从“听”开始,它是了解和学习音乐要素的首要环节。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这个阶段是接受感官刺激的开始,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什么样的音乐,“听什么”、“怎么听”都取决于教育者营造的聆听环境。在针对儿童早期音乐教学中的“聆听”教育过程中,戈登博士认为应该聆听正确的音乐(不是成人音乐),要排除录音机或CD等音像设备所播放的音乐,最好的音源是教师或家长的哼唱。通过口传式的哼唱教育者可以即兴发挥,注意音乐要素的变化(如:大调、小调、节奏等),使聆听环境富有创造性和音乐性。聆听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家长的哼唱最好不要带歌词,仅仅是短小的旋律音调,以便于引起孩子对音乐的注意。在聆听学习阶段学生只需要根据教育者营造的音乐环境,用心关注和认真倾听,不需要模仿和模唱。其实,聆听是音乐审美体验的基础,戈登博士强调“听”的重要性,其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从开始就要学会如何正确地聆听音乐、如何用音乐的思维感受音乐。
3.强调语境的营造和创设
在儿童课堂音乐教学中,音乐语境的营造和创设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戈登博士认为教师应该注意区分的两个单词是:“Content”和“Context”——内容和语境。内容是指教学的主体部分,语境是指音乐环境、背景和音乐的前后关系,也就是说在任何音乐课堂中,教授内容之前一定要设定一个与内容相适应的特定的音乐语境。教师在歌唱(Singing)的教学阶段中,可以用音乐或节奏的短小片段创设音乐语境,通过孩子的模仿与学生进行对话式教学。例如:在教唱一首大调歌曲前,教师哼唱由调式音程组成短小的音型片段,通过学生的模仿或对话让孩子自然地体验大调式的特点。其实,音乐语境的营造可以认为是进行主体内容教学前的铺垫,也可以认为是“聆听”教学阶段过渡到“歌唱”教学阶段的衔接环节,这个教学过程能使孩子在审美体验中逐步理解和学习音乐主体教学内容。
4.强调音乐学习中“Audiation”的作用和意义
“Audiation”是戈登博士杜撰的音乐教学词汇,我国台湾学者译为“音乐听想”,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博士译为“音乐思维”、刘沛教授译为“音乐表象”,其实质就是用音乐的思维来思考、聆听和学习音乐。“Audiation”词汇的创意来源于西文的“Audio-”和“Auditory”,是指与“听”和“听觉的”相关的思维,戈登博士在音乐教育中强调这个词汇,意在于体现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其音乐听觉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关键就在于“音乐学科是通过提供音乐自身所固有的特质,亦即带来人生充实感的审美体验——音乐体验,来实现其所承担的人格形成的一个方面的作用”②。这种音乐固有的特质就是要求我们用音乐思维来进行音乐学习,思考音乐问题。在“Audiation”的学习阶段中,要激发孩子的音乐思考能力和音乐思维能力,这种音乐思维习惯要贯穿于一切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如:聆听是用心去听、用脑去听、用音乐思维去听;模仿音乐也要在音乐思维的指导下进行,而不是机械地重复等。正因为“Audiation”的重要性,戈登博士非常强调在音乐教育中要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即兴发挥和创造能力、关注儿童的音乐心理年龄、营造音乐语境教学环节等教育观点。
5.教学中教授音乐要素的重要性
儿童音乐教学是孩子接受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戈登博士反对采用拼凑式的音乐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相反要打好儿童音乐学习的基础、要发展儿童的音乐思维能力就要强调音乐内容的逻辑性和音乐要素的重要性。音乐要素是构成音乐固有特质的基本元素,一切音乐认知、体验和实践都应该围绕音乐要素进行,它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儿童音乐课堂一样可以进行调、调式、音阶、和声、曲式等音乐要素的教学和音乐体验,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变通。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语境的营造和引导,让孩子在模唱中自然地感受大调和小调的区别;教师可以用图画或小动物等物体指代曲式结构,让孩子在快乐的音乐体验中感受曲式的存在……在结合孩子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音乐心理特征的前提下,儿童的音乐课堂一样可以有章可循,既体现音乐学习的科学性又体现音乐的“审美感受性”。除此之外,戈登博士还特别强调即兴,他认为即兴是促进音乐能力发展的根本,是灵活掌握音乐要素、发展音乐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音乐素养还要加强音乐即兴教学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儿童的即兴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戈登博士对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普通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专业的音乐家,而是培养良好的听众、完善人的发展。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戈登博士与奥尔夫、柯达伊、铃木等音乐教育家一样,注重音乐教育的普及化、注重音乐的早期教育以及注重音乐的感受性和审美体验。的确,“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的种种体验实现儿童的音乐教养的过程,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的陶冶,形成拥有音乐教养的社会人”③。此外针对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戈登博士还特别提出“为音乐而学习音乐”的教育思想观点。笔者认为,戈登博士主张的观点是站在反对将音乐作为实用工具,从而夸大音乐教育的非音乐功能的立场,其目的不是排除音乐教育的功能性,完全否认音乐教育对智力等其它能力的促进作用。他论述“为音乐而学音乐”的观点是为了强调音乐学科的本位,维护音乐作为一门有学术价值的学科所应有的独立性,进而确保音乐教育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这也是美国音乐教育哲学家雷默(B.Reimer)在20世纪70年代所倡导的音乐“审美教育”理念的本质所在——“音乐教育的目的、价值应当求诸作为艺术的音乐本身之中。”在美国音乐教育研究者们认为“音乐教育如果过多地渲染非音乐的功能和效应,音乐教育必要性的论证反而显得脆弱,甚至会导致音乐教育失去安身立命之本”④。因此,戈登博士的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思想非常重视音乐本体教学的教育意义。
众所周知,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也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然而,事实证明当前我国儿童早期音乐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对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缺乏正确的理解,儿童音乐课堂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学科性,师资队伍的音乐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等等,这些现象都亟待音乐教育者们去积极地思考和不断地改善。学习和借鉴戈登博士的音乐教育思想可以激发我们重新审视和反思我国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明确我国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可以促进我国对儿童音乐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总而言之,作为一个成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戈登博士的音乐教育思想是具有科学性、学科性和系统性的,其教育思想的传播对于我国当代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现状来说,可以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①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②钟启泉《对话教育——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6页。
③同上,第215—216页。
④刘沛《脑科学:21世纪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石》,《中国音乐学》2000年第3期。
詹燕君 江西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06级在读研究生
(责任编辑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