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物课件的制作

2008-12-29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7期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多样灵活、课堂内容更具感染力。那么生物教师怎样学习和掌握制作课件的方法,制作出优秀的课件呢?
  首先是课件的选题。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如果只注重教学手段的运用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往往事倍功半。选题时应该选择比较主观的、抽象的、不能给人直观印象并且适合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的内容,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静态的图片动态化,给学生多重刺激,强化记忆。
  其次是教学的设计。教学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特征、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并勾画出知识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好能给出形式化的知识结构图,从而为课件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的选取提供重要依据。
  第三是素材的收集。生物课件的制作需要大量的素材,这需要在课件制作前搜集好素材,如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那么从哪里搜集素材呢?我们既可以从各种图片出版物、从有关动植物CD-ROM的素材碟、从互联网中获得精美的生物图片,也可以使用自己拍摄和积累的照片资料。
  第四是制作课件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要符合科学性。课件中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以及概念、规律的表述式要力求准确无误,语言配音要准确,实物图要清晰易辨、比例恰当。(2)要进行“模块化”设计。很多课件把所有内容混合连成一片,制作流程不清晰,制作思维混乱,完成的课件不易于改进,一处出错则全局皆乱,严重影响课件的可用性。因此,在制作课件时,很有必要按功能把课件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制作,以便于课件的维护、修改和新内容的扩充,并应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能力较强的教师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3)要避免呆板。有的课件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体现的,这无疑是教案的翻本,势必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课件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灵活调用声、像、文并茂的教学信息,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要简洁明了。做课件不要片面追求技术上的难度,不要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过于重视技术或花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冲淡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课件界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在设计界面时,画面布局应突出对象,同一画面对象不宜过多,运动的对象一般不要超过两个;过多的文字阅读容易使人疲劳,文字要精练突出;界面颜色不能太鲜艳,同一画面色彩数量以不超过四种为宜;避免或减少能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的干扰。(5)不要以课件代替实验。生物实验是生物学理论产生的前提,也是我们认识生物理论的基本途径。多媒体技术虽然可以模拟一些现实中难以完成或无法完成的实验,但并不是每个实验都需要用多媒体去演示的,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观察实际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第五是课件的使用。多媒体课件仅仅是为优化教学过程而采用的一种手段。在使用课件过程中,我们要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及课堂当中得到的一些感想和启发说出来,与教师一起讨论;课后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
  总之,制作多媒体课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轻松、有趣的形式表现课件,让学生更容易学习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