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感性与理性

2008-12-29刘丽丹刘永丽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7期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以操作性、实践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其教学中也是综合了感性与理性两种元素。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课程的最高目标,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恰当地运用好感性与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彰显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使信息技术课程真正成为一门具有丰富内涵与价值的课程。
  
  
  将感性融入教学
  感性的概念很简单,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对感性的解释为“感性指属于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跟‘理性’相对)”。而感性融入教学中,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个方面就是信息技术教师要做一个感性的教师。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是因为感性认识虽然是理性认识的低级阶段,但却是理性认识发生的起点和基础。没有感性认识作为基础的理性认识是空洞的和不扎实的。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的过程中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我们不单纯是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同时也要关注知识的现实意义。只有在对现实生活进行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抽象出所谓的理性知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感性材料,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动起来,并在反复的操作过程中有所感悟。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注定了其必然是一门注重学生感性认识的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充分地操作、实践,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能够逐渐总结出信息处理的方法等。
  而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好的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也要和学生在思想、感情上相互沟通、互相理解与尊重,信息技术教师要成为一名感性的教师。首先,信息技术教师要用“心”。把每一个学生的所需记在心里,并且付诸行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心和爱。在第一节的信息技术课上,我告诉学生们,虽然电脑给人的感觉总是很神秘,但是我们不要对它产生恐惧心理,在这门课上我会带着他们由浅入深地去学习,当我看到学生将我说的话输入电脑后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我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其次,信息技术教师要和学生成为共同的经历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时,教师就告诉学生,VB是计算机语言的一种,教师以前学习过一些其他的计算机语言,但是VB还没有接触过,让我们共同学习,逐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这样就一下子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第三,信息技术教师要用“情”。信息技术教师要做一名感情充沛的教师,进行智慧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个性化、艺术性、启发性、主动性等教学手段。 例如,在讲解《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我们就以“设计个人档案”作为任务,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自己设计多彩的个人小档案,让别人了解自己,重点是要突出个人特色。当然,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只是将感性付诸教学中,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必须能够理性地看待信息技术课程,理性地研究与实践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理性地思考与实践
  
  我们在感性地贴近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吸取感性认识的同时,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理性才是一切活动最本质的原则,感性认识必须要归纳总结为理性认识。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理性地思考与实践,理性思考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中的本质问题,理性地研究信息技术课堂并且理性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本着理性的原则来研究与实践信息技术课堂。
  1.理性地思考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一直以来,信息技术教师似乎只忙于如何教的问题,而很少有人思考为什么教以及教什么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师这种深究精神的缺乏,也导致其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不能很好地理解。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性问题,而不能人云亦云,唯专家的言论是听。目前,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等问题的讨论正在流行。信息技术教师只有自己去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有了自己的见解,才会在教学中开创性地选择内容与方法,从而达成课程所预设的目标。
  2.理性地选择教学方法。我们要理性地看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