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问题教学
2008-12-29张芸胡小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7期
问题教学法在实现创新教育目标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忽视对问题情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设计,导致问题教学停留在“教师问学生答”的浅层次。一线教师应该用什么样的策略,来实现问题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呢?杨琳、钮学宏老师利用问题设计模板,优化教学问题设计,设计多种问题讨论的交流方式和形式,设计学生学习记录表……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050年……》中体现了问题
教学模式的思想。
新课标与“问题教学”作用的三个层次
问题教学模式的作用在信息技术课程《2050年……》中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层次。
1.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和技能的习得
本教学设计把重要学习目标内化成七个问题,这七个问题作为组织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纽带有机地串联整个教学过程,恰当地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要以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当这些“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并能以自己的方式来储存知识。这样的知识和技能是具有可转化特性的,只有这样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成为创造的基础。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教学法中,解决了问题,并不意味着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每个问题的解决都含有其思维发展过程。本教学设计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归纳和整理问题解决的思路,进行归纳总结后,对全班大声复述。学生不断积累问题解决策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一个问题的解决打下良好的基础。
3.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有助于学生对认识活动中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产生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即问题意识),从而发现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问题的产生是创新的土壤。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不断地得到训练。
从以上分析来看,问题教学作用的三个层次分别与新课程学习目标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相互对应,可见在该教学设计中实施问题教学法有效地达成了新课程目标。
问题教学模式设计层次与方法
问题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从三个层次上达成了新课程的学习目标,其实施的基本步骤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热门科技话题,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
问题情境是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方式),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努力可克服)的学习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的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观察来判断学生的认知状态,然后创+r59YxUr/9TGLL2JgE/pV61AF2iX+hxRsHYXHy2ScSk=设让学生进行有效思维的问题情境,其目的是让学生有问、敢问、能问。
在引言部分,教师利用学生所关心的热门科技话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容易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更能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2.提出问题:问在当问之处,引爆学生思维的火花
把问题设计在教学的关键点上,引爆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让问题教学真正成为“发展性”教学,这要求教师很好地把握问题的方向性和难易程度。在问题教学中,单一的问题很难完整地诠释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从教学的重要目标内化而来。教师把问题设在学生有疑之处,如“你打算怎样来整理所收集到的材料”,“你打算在网站制作中怎样编排所选定的材料”等,很好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同时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努力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生就会有极大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教学的归宿是让学生不断强化学习的问题意识,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寻找新的解决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学会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