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主题+自助”式学习的构建

2008-12-29熊开武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7期

  针对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忽视学生对实际生活的体验和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等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轻视学生应有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的主体权利、在学习评价上无视对学生“自我反思性评价”的建立等,我们成立了跨学校的课题研究小组,在区域内开展了《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主题+自助”式学习的构建》课题研究,通过建立小学信息技术自助学习博客网,初步设计和开发了“主题+自助”式课程资源,开展了在这一课程资源平台上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
  
  信息技术学科“主题+自助”式学习的内涵
  
  我们提出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主题+自助”式学习,是以自助学习博客网为载体,搭建起信息技术“主题+自助”式学习的网络平台。教师通过这一平台发布以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主线的学习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指导学生开展“主题+自助”式学习;学生则通过这一平台,开展自助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并按照活动要求进行信息处理和加工、发布作品、交流共享、评价和反思。其学习模型见图1。
  
  “主题+自助”式学习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我们在建设作为开展信息技术自助式学习的主要平台——小学信息技术自助学习博客网中,就着力于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了以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自助学习活动主题为主线,引领对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的自助式学习课程体系(见图2),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的人文素质。
  1.学习活动主题的设计
  自助学习活动主题既是教师组
  
  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自助式学习的教学活动方案,也是学生开展自助式学习的学习活动方案,起着重要的导引功能。我们在活动主题中对于小学阶段其他学科内容的横向联系以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作了精心的设计。活动研究的内容涉及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实践、社会经济生活、人与环境的关系、文化与历史、健康与安全等领域,如“保护动物的家园”、“我们的奥运”、“我敬仰的古代诗人”、“大家一起来健身”等。
  自助学习活动主题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构成,由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研究带动相应的一部分信息技术的学习。每一个主题主要由五个活动模块构成:(1)活动准备。这一环节从自助学习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要求等三个方面介绍了专题研究活动将如何开展。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活动“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样”等问题;学习小组将讨论完成专题研究活动的计划和人员分工等问题;(2)自助学习。学生将了解在活动需要应用的信息技能,并自主选择需要学习的信息技能,点击相应的信息技术自助教程开展自助式学习;(3)信息处理。学生将利用网上搜索信息(或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来开展对主题活动的研究性学习,并撰写研究报告,或者设计和制作电子作品。教师则依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指导和帮助;(4)交流共享。学生将活动研究的成果通过在班级中互相展示和介绍,或通过学习网站发布等形式交流和共享,并进行班级内的自评、他评,或者网络上跨班级、跨学校的网络互评,吸取有益的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成果;(5)我的收获。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对自助学习活动过程进行自我整理和反思。我们在专题研究活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等方面列出了相应的栏目,由学生在学习活动结束后自己填写,并发布在学习网站上,这将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个性发展档案袋”中的重要内容。
  2.信息技术自助教程的制作
  在信息技术“主题+自助”式学习中,信息技术的学习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由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的学习模式,而是依据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需要,由学生像吃自助餐似地自助选择学习教程。学生的选择将依据自身已有的信息技能水平和活动研究的需要来进行,可以跨主题跳跃选择或重复选择,这是在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上难以实现的。
  自助教程主要采用屏幕录制软件(如Macromedia Captivate)、帮助制作软件等方式来制作,教师利用这些软件把相关的信息技术操作方法录制下来,供学生自助选择。为了有效开展信息技术自助式学习,我们在制作自助教程时主要遵循了以下几个要求:(1)在教程内容上力求完善。教程内容涵盖《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要求的六大模块。主要包括Windows入门知识、“画图”软件、Word、PowerPoint、IE浏览器、e-mail及FrontPage等。(2)在教程形式上要求是片断。依据小学生注意时间短、容易分散的心理特征和教程能重复利用的需要,我们在利用屏幕录制软件制作教程时要求:在教程的形式上做成片断式的学习,从而形成了一个积件式的教程资源库,可供任意活动主题的调用。(3)在教程发布上避免重复。为了避免教程资源的重复和网络空间的浪费,提高自助教程的使用效率,我们对教程的制作进行了统一规划和分工,对教程的制作制定了统一的标准,以利于学生开展自助学习。
  3.学习活动范例和素材的提供
  学习活动范例是教师为学生有效开展自助学习活动制作的参考样本,供学生在活动借鉴。同时,教师还将提供必要的学习素材供学生完成活动成果的制作。
  在提供以上资源时,也要求教师做到以下要求:(1)活动范例的制作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师制作的范例要贴近学生的信息学习水平,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要求学生,甚至可以用学生中比较优秀的作品来做范例。(2)学习素材的提供要符合自助学习需要。学习素材是为学生完成活动提供辅助作用的,因而不能忽视,提供时要符合自助学习的需要,既不要过滥,干扰正常的学习,也不要过少,阻碍学生的学习。
  
  “主题+自助”式学习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我们构建的信息技术“主题+自助”式学习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开放的教学过程,这包括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等诸多方面的开放,因而也对教学活动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更高要求。
  1.教师的“主题+自助”式资源创建流程
  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信息技术“主题+自助”式学习可以看做是由多种教和学的资源精心设置成的学习环境。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更是教学资源的原始开发者。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对学习资源能进行有效的创建和管理。学习资源的创建具体包括三个环节(见图3)。
  2.学生的“主题+自助”式学习流程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主题+自助”式学习的过程是指自助学习者在网络教育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同伴的协作支持下,借助自助学习博客系统进行的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它包括自我规划、自我选择、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感悟与协作学习等环节。这些环节将分散融合于自助学习者的整个自助学习过程中(见图4)。
  3.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帮助
  倡导学生对学习活动主题开展自助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小学信息技术自助式学习活动的关键。但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还是不成熟、待发展的主体。另一方面,由于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教师在学习资源的筛选、组织、传递方面的主导性作用特别重要。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小学信息技术自助式学习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教师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1)从指导内容上看,重在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法,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过程。(2)从指导方式上看,小学信息技术自助式学习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因而,教师的指导不仅仅局限于一位教师,而是通过自助学习网络平台,可以实现跨班级、跨学校的团体指导方式,从而将更多教师、学生、家长和关注者的智慧集中起来,对信息技术自助式学习进行协同指导。(3)从指导力度上看,不同学段,甚至是同一学段的不同年级之间,指导的力度应该不同。年级越低,指导的力度越大。
  
  总之,教师既不能包办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