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ice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中小学教师再培训研究
2008-12-29吕廷勤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8期
课题背景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新的信息能力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具有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前一轮的信息技术培训对多数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定位为零起点,培训重点是普及信息技术基础,其中Office的培训内容多以Office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为主线,只能处于入门层次。由于培训内容没有强调技术为教育服务,没有体现Office技术和教育教学应用的完美结合,培训内容基本脱离教师的校本工作、教学环节和生活实际,远不能满足一线教师教学应用实际需求,致使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着低层次应用、操作不规范、不能将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等诸多问题。在中小学教师已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上,探索一种新的培训方式,来促使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快速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改革浪潮,显得尤为重要。
课题研究内容
《Office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中小学教师再培训研究》是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本课题结合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教学实际工作,用控件、VBA、域等高级功能对Office软件进行二次开发,设计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案例,然后基于这些应用案例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组织培训。通过生动、典型的Office教学应用案例展开培训,让中小学教师拓展视野与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在提高教师Office教学应用能力的同时,启发他们结合教学环节自己发现并解决Office的教学应用问题,并扩展出新的教学应用案例,更好地将技术融入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深化教师Office教学应用层次,挖掘现有基础软件的潜力。
本课题的初步研究计划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①调研目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应用现状。②组织课题组成员结合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水平,基于Office进行应用案例的设计开发,创建Office教学应用案例库。③基于案例、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开展中小学教师Office教学应用培训,然后再让中小学教师提出质疑及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再进一步完善和扩充案例库。④研究的成效与分析(采用所开发的自动统计问卷结果的应用案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其成效)。
总之,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以发展的眼光构建一种以教学应用为导向的,不仅符合当前实际,还能满足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发展的特点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需求的培训方式。
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研究问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以求课题的客观性和可行性。如:①文献调研法。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Office应用现状,了解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目的、内容及效果。②问卷调查法。对郑州市及周边地区的几所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Office办公软件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③个案研究法。郑州师范专科学校是郑州市唯一的一所师范类专科学校,担负着对全市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所以把我校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作为研究本课题的个案。④专家访谈。通过访问对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技术培训的权威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裴纯礼了解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情况,基础软件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加深研究本课题深度提供信息资源。
研究成果
利用Office中的Word域、控件与VBA等让Office文档自动化,高效地服务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是研究本课题的宗旨。目前,课题的研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课题相关的部分案例已制作完成,如《基于Word的问卷调查自动统计结果的研究与实现》、《基于Word的自测和试卷批改模板的设计与实现》、《利用EQ域给Word增加化学学科符号库》、《自动测试英语听力题的试卷模板》等。
经过Office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中小学教师再培训,郑州市的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观念得到了明显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技术与学科教学能进一步进行整合,不管是在备课环节、上课环节,还是在教育管理上都能用技术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②广大中小学教师能树立起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知识观、人才观、师生观、学习观、教学观、教学评价观。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广大教师深切感受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冲击,体会到信息技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
另外,我们根据郑州市的具体情况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构建了符合本市特点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再培训的现代化内容体系,并进一步扩充与完善案例库。
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问题一:在本课题中,开发制作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案例是研究的重点。由于高校教师平时对中小学教师在技术上的实际需求了解较少,案例信息来源紧缺。
措施:多深入中小学校,与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策略。所以每一次培训结束后,登记每一位教师的联系信息成了必不可少的一步。
问题二:开发案例的过程中,由于课题组成员的技术水平、时间与精力有限,有时部分案例的开发会遇到一些困难,或思路打不开。
措施:组织课题组成员查阅与此相似的资料文献,相互探讨,借鉴其长处;同时向相关有经验的专家教授请教,吸取各路所长。
问题三:基于案例进行再培训的开展与实施较困难。
措施:先在本校培训一批Office高级应用骨干教师(由各学科教师组成),取得一定成效后,得到本校领导认可与重视,然后以学校名义向本市教育主管部门申请联合举办,先对市区条件较好的学校由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然后向下逐层开展。
问题四:由于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现代教育理论的复合型人才,不能把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相结合。
措施:针对从教育教学中收集的中小学教师实际遇到的问题,结合相关案例作为培训内容,使教师们真正感觉到学有所用。
问题五: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尤其编制课件需要大量的时间。
措施:提供培训案例模板,教师在使用中不需要编写大量代码,只需要根据学科特点更改学科内容;对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比较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和工作量的补助。对能结合培训内容和相关学科制作出比较典型案例的教师,采取奖励政策。
下一阶段研究重心
针对目前课题研究的问题,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重心是:①完善与扩展原有案例的功能,增强案例的自动性和人文性,让操作更方便,适合更多不同对象的需求。②建立与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案例库,实现资源共享。③根据培训对象及培训时间,选择合适案例实施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