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策略与误区
2008-12-29庄俊红柏庆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8期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着瞬息万变的数字化生态环境,教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所任教课程整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教学实践,谈一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有关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策略
1.知识点切入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以学科的知识点为切入点来进行。在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可切入的知识点甚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学校应建立各门学科的信息技术媒体资源库,并对所有的资源建立详细的目录,保证所有师生都能方便查找和利用这些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特有的功效。
2.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策略。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力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合作探究策略。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讲:《经济法》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节中,我让学生围绕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行分组选题讨论,各组学生先是利用网上资源,围绕选题收集的资料,下载并保存网上信息资源;其次,每个学生根据选题需要,筛选、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并利用已掌握的信息表达工具写出一篇小论文;每组根据组内学生意见和观点完成一篇所选题的研究报告在全班进行发表。这样学生不仅较好地掌握了学习的内容,并且提高了自学、探究、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4.自主探究学习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利用网络自己查阅资料,开展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该策略主要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误区
1.整合不是把学科教学整合到信息技术中,而是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中去支持学科教学。
2.整合不是单指教师的信息技术的操作,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在信息操作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创新。
3.整合不能用“机灌”代替“人灌”,要处理好人机关系,就是要做到合理地使用电脑,电脑不能代替教师,电脑应该为人所用,而不是人“役”于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