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框的使用》教学设计

2008-12-29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8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悉编辑文本框的方法;了解如何修饰文本框;学会竖排文本。
  技能目标:①利用文本框可以将文档中的段落、表格等文字内容方便地显示在页面指定的位置上;②可以通过对文本框底纹与边框的不同设置,使得整个文档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情感目标: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热情,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造能力;②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与协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们是从不同小学录取进入中学就读的,因此在知识结构上有所不同。有些学生在小学时就学习了Word,而有些学生的基础较差,故学习程度上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本学期教学时,紧跟教学大纲,在前期学习了文件夹的操作,Word中文字输入、保存、复制等方法,能够对字符格式(字形、字号、字体、字色和特殊效果)进行设置。从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他们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所做的一切希望被教师肯定,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体验学习。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小组讨论、实践总结法。
  教学过程
  1.展示教学课件,调动学习气氛
  让学生观看往年获奖的电子报刊,从而对Word的编辑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有想尝试的冲动。
  师:在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修饰文本,通过恰当的编辑可以使文字更加生动、美观。可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输入的汉字都只能跟随光标进行移动,而无法摆脱它的控制。
  师:上面所看到的电子报刊,它们的内容较多,但却是层次分明地进行排列,并不是结构单一地排成一行或一列,内容之间用美丽的花边或是巧妙地用线条隔开。如何才能使得每块内容看上去既美观又能相互独立协调地在一个版面上出现呢?这就要用到文本框。
  2.自主学习,学会总结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能否从菜单栏里找到文本框呢?并试着在工作区中进行应用。
  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
  师:请找到文本框并会使用的同学举手,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所尝试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请一位学生上来演示他的方法,并且边演示边讲解。
  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在菜单栏里提供了横排与竖排两种文本框方式,即提供了两种文字方向。如果在已有的横排文本框内,将文字方向变成竖排,我们该如何做呢?
  学生们思考并将方案进行实施。
  师:对了,可以用格式菜单里的文字方向,将横排变为竖排文字。同样的道理,也可将纵向文本框内的文字变为横向。
  学生们操作并反复应用,得出结论。
  3.展示范例,明确任务
  师:请大家看一下,用文本框制作的生日贺卡,这个贺卡非常漂亮,它不仅有填充效果,而且有美丽的花边。如何将文本框上单一的黑边框变成美丽的花边呢?如何将单一的白色背景变为色彩丰富、有层次感的文本框呢?
  教师演示文本框格式设置并进行讲解。
  师:在文本框的格式设置对话框中有很多选项,请大家自己先试一试这些选项,思考一个问题:将文本框的填充颜色设为“白色”和“无填充色”有什么区别呢?提示:在文本框外输入一些文字,然后移动一下文本框。
  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
  师:哪位同学愿意回答一下刚才的问题?
  学生:无填充色的文本框是透明的,有白色填充的是不透明的,会遮住文本框下面的文字。
  4.明确任务,实践运用
  师:同学们,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我们失去了很多同胞,在默默地为灾区同胞祈祷平安的同时,很多同学都想为灾区做点什么,下面我们就用这节课所学的文本框为他们制作一组祈福卡,保佑他们平安!以此纪念那些逝去的人……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最多4人,分成各个设计小组,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文本框,设计一组祈福卡,包括地震发生、援救场面、感人故事(课前已安排学生们进行收集)、祝福语,作品要注意整体效果和搭配。
  说明:①在一个文本框里可以嵌套多个文本框,但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②有关地震图片大家可以通过“网上邻居”访问教师机的共享文件夹,文件名自拟。
  教师巡视学生操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筛选素材信息,重新加工、整理,再加入自己新的信息内容完成作品。同时也复习了前几堂课所学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师生共同观看部分学生的作品,并且进行简单的点评和小结。教师要求学生们养成随时将未完成的作品保存的习惯。
  5.互相评价,总结方法
  大多数学生制作完毕后,请各组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推选代表上台展示作品,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作品的完成情况。
  ①小组成员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②创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围绕此中心是如何组织的?
  根据汇报的情况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教师针对作品的优点和不足给予及时、准确的表扬和建议。在师生交流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针对评价的结果,各组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将作业上交;全班观看作品,并评出最感人奖。
  ③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哪些技术问题?
  ◎有些学生很不习惯在插入文本框的时候,Word 2003自动弹出的“在此创建自选图形”框,如何将此框去掉呢?
  师:在菜单栏工具命令中找到选项工具,选择常规命令,单击鼠标左键将“插入自选图形时自动创建绘图画布”前面的小钩去掉,下次使用文本框时,它就不会再弹出来了。
  ◎文本框嵌套时,如何把握它们之间的层次问题?
  师:选中要进行编辑的文本框,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叠放次序,并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而定。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补充说明。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复习以前知识的同时,学到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与人合作、沟通,共同完成整个作品的设计工作。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创新的理念,要学会关心身边发生的事,要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设计的《文本框的使用》这一课,在导入新课时,引用了2007年贵阳市初中生电子报刊获奖作品让同学观看,面对层次丰富、内容精彩的作品,学生们有所震撼:一方面是被Word的神奇功能所吸引,另一方面是佩服获奖同学所具有的审美能力。教师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和创作热情,引出“文本框”这一概念,并说明文本框可以将文档中的段落、表格等文字内容方便地显示在页面指定的位置上,可以通过对文本框底纹与边框的不同设置,使得整个文档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如下:
  ①联系实际而创设的情境贯穿了教学始终。本节课根据热点问题——四川汶川大地震。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充分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题材,巧妙地以“祈福卡”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旧知的复习到新知的应用,让学生们通过合作与交流学会协作,从而在协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造能力。
  ②让学生积极参与创作的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祈福卡的制作是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经验的储备主动地去领会教学内容的,从新课的导入到全课的结束,本节课多次体现了教学的互动性,始终把学生参与学习、参与探索放在首位,学生从现实的情境和亲身的经历中获得了发现的愉悦,在成功的体验中建立起了学习的信心。
  ③个体差异,需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所不同,存在个体差异,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时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未完成任务的学生在互相评价环节、在排版的艺术效果方面无法看到真实水平。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尊重学生,让这些未完成任务的学生利用额外时间补充完成,同时也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另一方面则必须抓本质,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优补差,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④补充教材,深化认识。有些知识书本上并未介绍,如“在此创建自选图形”框的去掉、文本框的嵌套问题等,在上课前就让学生自己去翻阅资料,自己先独立学习,在应用的时候教师及时讲解,课后再次进行总结,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⑤在学习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感人故事搭配真实图片才完美,教师所搜集的图片与学生课前所搜集的感人故事是否配套需要考查。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如若遇到案例与历史事件相关联时,相关素材必须由教师与各小组组长把关,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简而言之,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学生对它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持这种兴趣,我们更应该优化教学内容、简化教学内容,以避免学生对繁琐无趣的教学内容产生厌学情绪。知识关联模式教学就是让教师适当地减少对某些知识细节的讲述,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软件教学中,关键要做到的是让学生对整套软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具体的操作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摸索,然后通过教师解答来达到最终掌握的目的。
  反思,让教师成长,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