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资源性阅读”方法开展识字教学
2008-12-29陈明珠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2期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教师组织、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特定的内容的过程。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教师的组织、帮助和指导不应该也不可能在备课的时候完全预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许多教学行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动态生成。单一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时会出现课堂教学的程式化现象。这时,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生态受到影响。交互白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作用,而且可以克服传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中央电化教育馆和总课题组的支持下,我们开展了《基于交互白板的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在课题论证过程中,经过比较,从功能的实用性、操作的便捷性、售后服务的及时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我们在全校普及应用了天士博公司的交互白板。天士博交互白板独有的硬键按钮、零距离的技术培训使全校老师很快参与到研究中来。
研究的基本思路
有效教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从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点上,努力探索用较少的时间,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的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题研究的目标:(1)构建出基于交互白板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2)建设基于交互白板的有效教学的资源。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主要是:基于交互白板,且集教学方法和资源建设为一体的小学语文“资源性阅读”教学方法的探索。考虑到小学语文教学涉及的范围较广,第一阶段重点在识字教学方面进行探索。
研究过程
1,计划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这个年级段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长时间的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缺乏兴趣。新编苏教版国标本低年级段的识字量大大增加,常规的教学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现行的识字教学的需要。我们计划通过研究,在交互白板这一新技术提供的全新环境下,能根据学校实际,构建“资源性阅读”的识字模式,吸引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行动
一年多来,我们通过专题集体备课和案例研讨活动,在识字教学方面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小专题研究:(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识字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2)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汉字动画,突破识字教学难点。具体为展现演变过程、比较形近字异同、演示生字笔顺。(3)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识字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4)利用信息技术引导思辨,进行正确的意义建构。(5)利用信息技术合作互动,加强信息反馈和知识巩固。
3,思考
识字教学最终的检测依据是会读、会写、会用,当我们能够在规定的时间(40分钟)、规定的空间(课堂)完成规定的任务(学习目标),我们的教学就是有效的。而根据课堂观察和测验,我们行动研究过程中基于交互白板所开展的识字教学,都能达到预定目标。
研究的初步成果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初步构建出“资源性阅读”识字教学方法
“资源性阅读”的识字教学方法由“情境导入”、“自由认读”、“形义结合”、“演示动画”和“当堂练习”等五个环节组成。
情境导入。创设成功的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学习,而且能使他们整堂课都保持积极的情绪,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环节是否有效,课堂观察学生的状态即可,如果学生都能很快地专注于课堂学习,那就能组织下一步的学习了。
自由认读。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再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认读过程中尊重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如果需要拼音助手,则立即在白板上书写出来,不需要时则擦除。这一环节是否有效,看学生是不是能随机地、准确地读准生字。
形义结合。将抽象的词与实物之间建立起正确的联系。此环节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多的特点,让学生任意拖拽词语到相应的事物,通过辨析、讨论、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再达成共识。只有当学生真正理解字义后,才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进行说话,这也是我们判断学生是否准确掌握词义的依据。
演示动画。资源的构建,为这一环节提供了保障。教师为学生提供字库,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需要演示的生字,进行自主学习。他们可选择看动画、可请示老师在白板上写、可拖动相应偏旁组成新字、可即时进行字形比较,从而掌握学习生字的办法。这一环节的检测可通过当堂默写生字词来实现。如果所有的生字词都能当堂默写正确,那教学目标就完成得非常到位了。
当堂练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形式丰富的练习,如组词、填空、连线、判断等,请学生当堂练习,即时反馈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资源性阅读”识字教学方法的应用,基本上每堂课都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且师生感觉很好。普遍反映是,学生在课堂中找到“自我”,乐学、会学——满足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找到“自我”,轻松、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2,初步建成了结构性、模块化资源
首先构建了基于校园网的“苏教版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电子教材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蓝本,具有字、音、影等合成性、动态性,以网络为支撑,是整合课文、相关背景、拓展阅读、作业设计和多媒体资料的实用的、可移植的、开放的个性化教材,体现了学科性、生成性、科学性。
其次构建了基于交互式白板的资源。我们以校园网工作平台为基础,分学科、分年级、分单元,将每个人课前预设的资源、上课后生成的资源有序存放,边开发边应用,使用的过程就是资源建设的过程。同时,我们也根据实际教学的需求,生成了“组词库”、“错题库”。
存在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首先,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目前仅就识字教学进行了专题式的研究。虽然形成了一个基本方法,但还比较粗糙,有待进一步完善。
其次,小学语文学科除了识字以外,还有阅读和作文。在阅读和作文教学方面虽然也开始进行行动研究,但还没有提炼出行之有效的方法,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
另外,资源建设虽然有一定成绩,但丰富性不够。增加资源的丰富性,提高教学资源的可选择性,满足课堂教学个性化的需要,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一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