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而行之 渐行渐喜
2008-12-29游贤全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2期
为了有效解决学校课程资源匮乏问题,解决如何在课堂充分共享引领时代的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问题,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践行新课改理念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从2007年9月,学校开始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研究》总课题下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研究》子课题的研究,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课题研究内容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三种模式:教学光盘播放系统、卫星教学收视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形成人机交互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能力及强大的交互特点,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利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快乐学习落到实处。具体实施以下做法。
1,调查网络化学习活动中师生必需具备的信息技术技能。
2,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个体化学习和知识建构。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生创新空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
5,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丰富资源扩大师生的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
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
1,前期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新课程环境下,个别教师依然采取传统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时,学校学生自律意识淡泊,欠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针对这种现状,课题组一方面请有关专家来校讲座,另一方面利用学校划拨的教研经费精心挑选了一些新课程改革方面的书籍,在教研组上组织教师学习,同时要求每个教师书写读书心得。通过读书学习引领教师走近并最终走进新课程,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和业务修养,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和好评,使教师们对新课程由“敬而远之、心存敬畏”转变到“亲而行之、渐行渐喜”的可贵局面。
2,课题研究有序有效地开展。课题组一般每学期召开三次集中研讨会,汇集阶段性研究的工作进程、工作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收集课题研究的成果。本课题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个体化学习的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完成自我构建过程的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生创新空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的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师生的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的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研究等。
3,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力度。对全校数学教师进行了校本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明确要求所有教师人人能上多媒体课,人人能利用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每人每学期至少利用信息技术上20节课,并将课件、电子教案上传到校园网上,借助校园网站这一平台达到资源积累、开放、共享的效果,大力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强大推进作用。
4,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教师,并努力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一方面要不断实现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教师自身素质之间的反差,来震撼教师的心灵,使其产生紧迫感、危机感,从而自觉接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新理念;另一方面,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培训之中,让培训思想内容与培训方式统一起来。对教师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教师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很好地与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必须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必须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
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1,学生方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回归。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数学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转变了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能力,整体素质得以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条件,促进了个性化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会了学生探求知识、拓展知识、掌握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形成等方面明显好转,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教师方面: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先进教育理论武装的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实验操作、总结评估等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不断提高,有的课题组教师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一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多次面向全校开设多媒体观摩课,受到领导及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刘宏、王付菊、刘飞三位教师在校级赛课活动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部分骨干教师初步掌握了多媒-体网络的操作技术并达到一定水平。
3,学校方面: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也积累了一批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实施策略。在2008年中考中,学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课题研究反思及下阶段设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课题探究仍然缺乏专业的引领,缺乏专家的指导,教师研究的积极性有待加强。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上的投入还很不足。关于如何在课堂上全面地落实新课程所阐释的基本理念,许多教师还感到茫然和困惑,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课堂教学中的许多无效学习,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过分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评价中“表扬”铺天盖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过分强调“探究学习”等现象。另外,课题的研究还不深,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一些有价值的材料只停留在口头讨论的交流层面,未能形成案例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未能及时对材料进行整理与总结。为此,我们对下一阶段的研究进行了如下设想。
1,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再次展开课题理论学习、课标学习、典型课例、典型案例学习与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与交流。
2,围绕课题,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以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形式围绕数学课题进行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的探讨、交流。继续开展典型引路,共同促进的课题研究之路,即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的教研强势群体的作用,做到以强促弱,以强促强,共同发展。
3,请专家做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课题组将分学段、抓重点、进行课例研究,开展以学校教师与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促进课题成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4,认真总结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经验,做到以问题促反思,以反思促教研。
5,对本课题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教师”的角度,要加大“学生”方面的研究力度,即对学生获取数学知识过程的研究还需更全面、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