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德育点滴谈
2008-12-29张全宏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2期
1.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素养
(1)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当好学生的表率和楷模。比如有的学生破坏他人已经保存好的文件,有的甚至删除别人的文件或私自拷贝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等。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笔者首先从自身做起,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2)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还没有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利己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势必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趋向。教师应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做好中学生网络道德的宣传员,倡导道德自律,教导学生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并可以开设心理辅导信箱,或利用QQ进行非面对面的交谈,对一些学生的心理症结开出良方。
(3)引导学生正确识别网络信息中的“垃圾”,提高是非、善恶、美丑的分辨能力,分清精华与糟粕,去伪存真,培养学生的社会免疫力。另外,可以运用一些防止青少年免受不健康侵害的软件,如,“青少年卫士”、“网络过滤王”、国家安全部监制的“学生浏览器”等软件,同时对学生上网的内容进行分级审查和限制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4)教导学生小心谨慎网上交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虚拟和现实的关系,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此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很多学生上网交往时习惯说假话、空话,有的对在聊天室或留言板上吵架骂人津津乐道,故意欺骗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从我做起,真诚交往,把网络变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途径,是学生们应当树立的正确的网络交往道德观,也是网络教育应有的责任和任务。
2.德育渗透从课堂上的点滴做起
(1)提高学生纪律观念,尤其是课堂纪律,是实施德育的起点。教师首先要纠正学生认为机房不是在教室的错误观念,规范好日常行为规章制度,杜绝迟到、早退、吃零食、不注意公共卫生等现象。其次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有些学生在上机时给计算机设置了自己的密码,有些学生对机房的鼠标、键盘、耳机、网线等随意地插拔,甚至有的为了好玩,还把鼠标球当玩具。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纠正,如课后让一部分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到微机室帮助教师进行计算机的维护工作,将思想教育与规范管理两者结合。
(2)目前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往往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网络游戏的热衷。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绝不能把计算机作为高级游戏机,而是应作为一种帮助我们学习的工具。另外,还可以鼓励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学生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将来努力成为一个出色的软件设计师,自己编出更好玩、更有趣的游戏软件,从而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3)网络搜索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造就历史之最的北京奥运会是培养学生爱国荣誉感的最好教材;历史上罕见的汶川大地震是使学生体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血浓于水的兄弟亲情的最直接的事件。教师要抓住这些难得的素材,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时了解相关动态,既提高学生通过网络获得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道德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