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新课程下的教与学
2008-12-29钟海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2期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推进,在新课程理念下对信息技术课的教与学提出了新要求。本人在多年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实践,现在谈谈几点心得。
采用小组教学和分层教学相结合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采取小组教学和分层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例如,在高一新生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上,我并没有向学生讲授新的知识,而是发放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调查,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爱好等方面,进行一次初步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组。这样,在以后授课时,就能较合理地把握课程进度、快慢和难易程度,还可以从中选出小组中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让他在协助教师教学的同时,指导其他学生的计算机操作,从而带动全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营造创新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学习氛围
大部分学生喜欢计算机主要是喜欢玩游戏、聊天或者听音乐,这些看似与计算机知识无关,但实际上都离不开计算机基础知识。例如,玩游戏就要懂得键盘、鼠标的操作;聊天必须学会基本的打字;听音乐要学会搜索、下载,使用播放软件等。因此,在讲课时,我们可以先“投其所好”,再以此作为契机将新的内容引入进来。例如,在学习“声音信息的加工”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些网络流行歌曲,然后引入正题:“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歌录制成MP3放到网上去啊?说不定你也可以成为新一代网络歌手哦。”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了,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了。
2.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欲望,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豪感,每节课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都通过投影仪,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每学期定期举行一些信息技术技能竞赛活动,比如文字录入、平面设计、动画制作和网页制作等。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共同进步
从学科的基本属性来讲,信息技术不仅具有独立性又有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性。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其他学科内容尽可能地融入信息技术课中,使学生在学习其他知识的同时,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作用。例如,在教数据信息的加工时,要求学生在Excel表格中输入学生成绩统计表,算出平均分、总分、排出名次……这就要用到数学中的基本运算和复杂的函数运算。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机在各科学习中发挥的作用。这样不但有利于信息技术课教学,也能丰富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现代的青少年身处于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怎样才能趋利避害?怎样才能挑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这是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始终贯穿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加强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和礼仪,远离网络犯罪,保护自己的心理与生理健康。例如,在学习“信息技术引发的矛盾与问题”时,可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危害,使他们知道,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