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教学细节,造就完美课堂

2008-12-29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2期

  信息技术公开课教学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然而,很多教师却忽略了细节问题,让听者感觉美中不足。笔者通过对公开课中一些细节问题的观察,归纳、总结出以下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期达到提升教师素养、造就完美课堂的效果。
  
  严以律己,规范言行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的操作习惯会直接影响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习惯于对教师的操作进行模仿。经常在公开课中听到这样的师生对话:“老师,文件要不要保存?”“随便,想保存就保存,不想保存就算。”“文件保存在哪?”“放在桌面吧,或放在我的文档也行。”有时,由于教师准备不充分,在教学示范过程中也会随意命名和保存文件。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必然会造成学习无条理性,做事不清晰。此外,教师在表达某些操作时,不严格使用计算机术语。例如,单击鼠标说成“点”,关闭某按钮时说成“点叉号”,拖动鼠标说成“拉鼠标”等等。为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对于一些细节操作及语言表达问题要做到规范正确,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要准确无误,不能随意点评学生的操作。平时要多加强专业知识的训练与提高。
  
  任务设计明确,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课经常采用任务驱动形式进行教学。一堂课的任务设计是否明确合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在讲解利用Word制作表格时,教师对设置单元格填充颜色考虑不充分,要填充哪些单元格、填充什么颜色都是随口说来,至于为什么要用这些颜色进行填充,填充效果后会是什么样,都没有去思考准备,结果学生无从下手,而且效果也会各式各样、不尽人意。信息技术这一学科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与生活方面的能力。
  为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设计任务时要多考虑任务是否与学生联系紧密、能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②设计任务时要尽量考虑周全,不能到上课时边做边提出任务,最好在备课时把自己设计的任务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③设计任务时要形式多样,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让学生愿意去学去做。例如,学习Word文字录入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所学的课文,最好是要求背诵的篇目,还可以请学生录入数学课中所有的公式或定理,或请学生默写一段英语短文等形式。
  
  抓住课堂临时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有的时候当请学生到讲台前操作示范时,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操作情况。例如,有一次在讲Excel中的公式计算,当单击倒数第二个单元格数据时,再想单击最后一个单元格数据却怎么也不能操作了,此时,我并没有慌乱而是把问题交给学生去思考,学生也很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动手尝试了。结果,有的学生说可以将要计算的数据倒过来选取计算,也有的说可以在编辑栏内直接录入此单元格地址,还有的说就直接用键盘录入每一个单元格地址及运算符号。至此,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为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临时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遇到突发性问题时不能慌乱去解决问题而不顾及学生。②要多从学生角度考虑这一突发问题的情况,要多让学生去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多加引导或个别指导。③遇到问题时要多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④平时要多积累经验,提高课堂应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