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研究

2008-12-29宗世哲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2期

  立体化教材突破了以往以纸介质为知识传播载体的局限,提出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完善教材建设工作的新观念。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基础教育教材的摇篮,在开发中小学教材的过程中也在逐步实施教材的多样化、立体化、现代化。本文着重对教材的立体化进行探讨。
  
  立体化教材的含义
  
  关于立体化教材的定义,说法众多,其目的都是克服以往教材形式的单一,提高其适用性,满足现代学习者个性化、自主性和实践性的要求,为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促进优秀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与合理运用。通常将立体化教材定义为:以满足教学多种需求、最大程度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为目的,在传统印刷教材的基础上,以课程教学为中心,借助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资源和数字化教学支持服务以多种媒介、多种形态、多个层次进行整合的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出版物的集合。
  
  国内中小学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现状
  
  目前国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版本很多,但多数是以单一的教科书形式出现,也有一些教材配有配套的光盘,辅助一些网上资源。这些教材可以称之为立体化教材的一个雏形,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立体化教材。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配套光盘主要有两种类型:辅助学习型教学光盘和学习资源型素材光盘。辅助学习型教学光盘主要是配套光盘中带有教学软件,学生通过教学软件来学习;学习资源型素材光盘主要是为纸质教材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为学习活动提供应有的学习资源。
  
  1,纸介质教材+辅助学习型教学光盘
  目前不少配套光盘都属于这种类型,通过设计好的程序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操作。学生能初步获得软件功能的体验,同时还有练习题、测试题供学生自己检验学习的成果。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类光盘中有时还配有一些简单的游戏。此外,这类光盘中还会提供部分素材供学生选择。这类光盘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学生使用,便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这类光盘的缺点是过于强调操作技能,对教材的扩展不多,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
  
  2,纸介质教材+学习资源型素材光盘
  学习资源型素材光盘中的资源以教科书为依据,是对其合理的延伸和拓展,两者相辅相成。在配套光盘中动态演示软件操作步骤,提供图像、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素材,呈现多媒体化的课程资源。文本类、图像类、多媒体类和网络类等各类资源的内容各有侧重。这类光盘比较适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给学生以一定的学习空间。
  
  3,纸介质教材+网站支持
  还有一类信息技术教材,配合教科书,建立相应的网站,在网站上提供教科书的电子版、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和教学课件,在网站上还设有论坛,用于释疑解惑和收集教材的反馈信息。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很快,而教材需要一定的开发周期。所以,教科书印刷出来后,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过时和表述不准确的内容,而有了网站支持,就可以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弥补印刷教材的缺陷。而且网站的交互功能也便于编者了解教材的使用情况,以便进一步修订。
  
  4,纸介质教材+学习资源型素材光盘+网站支持
  以上三种形式是目前国内的中小学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的主要模式,但这三种形式并不是孤立的,是相互穿插、互为补充的,有的教材在配有配套光盘的同时,还提供网站的支持,旨在建立纸介质教材、网站、光盘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开发模式。
  
  中小学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的开发设计原则
  
  立体化教材应该提供的是一套立体化的教学支持系统,该系统以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充分体现灵活性、开放性、动态性、立体化的特征。其体系中的所有元素都依据教学设计方案进行统一的计划和安排,各个维度、各个元素都体现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特点,杜绝孤立和分散,最终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满足教育市场需求,形成教学能力,促进教学改革的目的。因此,在开发中小学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时要综合考虑纸介质教材、光盘和网络的优势,应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环境,进行统一的设计和安排。
  
  1,区分不同的区域和应用环境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人文地理条件差异极大,形成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若干个经济区域。由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教育发展也不平衡,教学媒体的发展阶段也不同。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受软硬件、师资等多种教学媒体因素的影响。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落后的农村学校可能还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时间安排不足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信息技术教材的建设,制约着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发展。因此,我们在建设中小学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地区的差异。
  与教科书配套的光盘、网站,需要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支持。有些地区和学校由于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跟不上,而影响了师生对该类资源的使用。因此,我们就要调查当地的软、硬件资源的建设状况,针对具体情况开发相应的立体化教材。
  一般来说,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起始年级比较晚,小学开课的普及率很低,硬件设备不完善,课时也比较少,师资力量也较薄弱。针对这样的地区,基本上是以纸介质教材为主。某些地区可以根据需要配以辅助的教学光盘,帮助学生自学,弥补师资力量薄弱的不足。但光盘中也不用安排太多的扩展内容,主要是基本的教学过程,减少学生使用教材时对光盘和网络的依赖性,这些地区的网络建设都不是很完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主要还是依靠信息技术课,课后接触电脑的机会比较少。光盘也主要是教师上课时使用,不需要每人一张光盘,教师有就可以了,主要是辅助教师教学的资源。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建设时要灵活得多,因为学校的软硬件条件比较好,学生家里大多也有电脑,能够上网,课后的可扩展空间比较大。对于这样的地区,我们就要充分考虑教科书、光盘、网络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要在网站上建立研究性学习的平台,给学生以足够的发挥空间,光盘上要有扩展的知识和丰富的资源,主要为学生课外使用。网络上要有互动平台,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编者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基本上是每人配一张光盘,光盘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
  
  2,区分不同的教育层次和认识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接形象的思维,注意力又不容易持久集中。这时,可以用具体实物展示,也可以使用视频、动画镜头多一些,色彩鲜艳一些,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如中学生)的概括和抽象能力发展了,感知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延长,为他们选择的教学媒体可以广泛一些,增加理性认识的分量,重点应放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上,同一种媒体连续使用的时间可以长一些。
  各种教学媒体所提供的信息是不同的,有的属于具体的经验,有的属于替代的经验、间接的经验,有的则属于抽象的经验。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认识结构是逐渐形成的,它不但与年龄有关,也与他的知识、经验、思维的发展程度有关。认知结构逐步完善、深化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逐步积累、提高的过程。因此,只有当所选择的教学媒体反映的信息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重叠时,教学媒体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获得较高的有效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选择应用立体化教材。
  
  3,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决不是各种教育资源的简单拼凑,它需要整体的策划设计,策划的思想应贯穿教材建设过程的始终,教材的每一部分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应是有机的结合,使其相得益彰。不同媒体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立体化教材建设应充分利用不同媒体的优势,使其达到互相补充的作用。电子媒体与教科书相比,有容量大、便于检索、形象生动等优势,因此,在立体化教材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网站以实时共享、动态交互和自主开放等特性,广泛应用于立体化教材的资源建设。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和自觉探究成为可能,满足了学生的个体需要。师生间还可以通过网络开展分层次的研究性教学活动。网站具有开放性、可扩充性的特点,所以建设网络资源时要留给教师和学生一定的扩展空间。教学网站作为教科书的扩充与延伸,弥补了图书教材出版周期长、更新速度慢的不足,能及时推出最新的材料。
  
  结束语
  
  中小学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带来了新的教学环境、教学形态和新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引发了对教育观念、价值观念和教育目标的重新认识。如何形成中小学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如何选用最适合师生教学实践的媒介,如何解决推广应用中所涉及的问题,都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并在实践中进行检